主要事件
2008年: GitHub由Tom Preston-Werner、Chris Wanstrath和PJ Hyett于2008年4月创建。最初的目标是为开源项目提供一个易于使用的Git托管解决方案。
2009年: GitHub增加了对私有存储库的支持,使得个人和组织可以在不公开发布其代码的情况下进行协作。
2010年: GitHub推出了“Gist”功能,可以用来共享和讨论代码片段。此外,GitHub还引入了“GitHub Pages”,一项允许用户轻松创建和托管静态网站的功能。
2011年: GitHub获得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之一。
2012年: GitHub推出了“GitHub Enterprise”,这是一个企业级的自托管版本,旨在满足大型组织的需求。
2014年: GitHub完成了一轮2.50亿美元的融资,并宣布全球拥有超过300万活跃用户和600万代码存储库。
2018年: Microsoft宣布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GitHub,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开源软件公司收购交易之一。这个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2020年: GitHub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支持免费的私有存储库,使得更多的开发者能够免费使用私有存储库来管理和托管代码。
2021年: GitHub推出了“Codespaces”,这是一个基于云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可以让开发者在浏览器中编写和运行代码。
深入一点
成立与初期发展阶段(2008-2010年):
- 2007年,三位创始人Chris Wanstrath、PJ Hyett和Tom Preston-Werner共同开发了名为Grit的版本控制库,用于管理代码的版本。
- 他们意识到开发者需要一个更好的方式来存储、共享和管理代码,于是将Grit与Ruby语言编写的Web应用程序接口相结合,形成了GitHub的雏形。
- 在以Ruby为基础的网络应用程序框架Ruby on Rails上开发,并于2008年4月10日正式推出了GitHub。
- 最初的目标是为开源项目提供一个易于使用的代码托管平台,并吸引了Ruby开发社区的关注。
成为最大代码托管平台(2010-2014年):
- 2010年,GitHub开始吸引其他编程语言社区的开发者,逐渐扩大用户群体。如JavaScript、Python、Java等。
- 开发者们发现在GitHub上分享代码和项目非常方便,并开始形成协作社区,相互学习和改进代码。
- 2012年,GitHub宣布拥有超过100万注册用户和有价值的开源项目数量,成为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之一。
- 投资者开始对GitHub产生兴趣,并认识到其潜力,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投资资金。
功能扩展与全球发展(2014-2018年):
- 2014年,GitHub推出了GitHub Enterprise版,用于向企业用户提供私有代码托管解决方案。这使得企业能够在自己的内部网络上搭建GitHub服务。
- 2015年,GitHub发布了GitHub Desktop,这是一个图形化的桌面应用程序,使开发者能够更轻松地管理代码仓库。
- 2016年,GitHub发布了GitHub Marketplace,在平台上提供了丰富的集成工具和服务,如代码质量分析、持续集成和部署工具等。
- 通过这些功能的不断扩展,GitHub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并形成了活跃的开发者社区。
Microsoft收购与新功能推出(2018年至今):
- 2018年6月,Microsoft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GitHub,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软件开发领域的收购交易之一。
- 收购后,GitHub保持独立运营,并利用与Microsoft的合作,增强了与其他Microsoft产品的整合,如Visual Studio、Azure等。
- 2019年,GitHub宣布免费用户也可以使用私有仓库,这一举措吸引了更多的个人开发者和小型团队。
- 2020年,GitHub推出了Codespaces,一款基于云端的集成开发环境,使开发者能够直接在浏览器中进行开发和测试。
- 2021年,GitHub引入了协作者制度,允许用户邀请其他开发者作为协作者共同参与项目,这进一步促进了合作和知识共享。
至今为止,GitHub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对于协作开发、开源社区和软件开发的推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改变了代码托管和版本控制的方式,还为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共享和成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