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我行软件与阿里云深化合作

简介: 任我行软件与阿里云深化合作


今天,任我行软件与阿里云在杭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未来,阿里云将全面开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支撑任我行软件加速创新,推动核心产品以SaaS化方式服务80多万家中小企业客户。



任我行软件副总裁谭华伟和阿里云智能川藏滇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加伟代表双方签约,任我行集团总经理徐峰、任我行软件副总裁李煜中,阿里云智能中国区总裁黄海清、阿里云智能川藏滇分公司总经理赵述刚共同见证。


任我行软件成立于2000年,长期专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为各种规模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旗下拥有“管家婆”、“任我行”和“千方百剂”等品牌,产品应用于企业进销存、财务、分销、零售、智能制造、B2B订货和电子商务等管理领域,在国内及海外拥有80万家中小企业用户。


近年来,企业管理软件厂商都在加速云上创新,推进产品数智化升级。任我行软件紧跟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加快战略转型,推进核心产品SaaS化的创新进程。


根据协议,任我行软件与阿里云就深化在云领域的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双方将结成深度合作伙伴,进一步服务好中小微客户。未来,任我行软件还将全面集成阿里云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进一步提升核心产品的行业竞争力。


任我行集团总经理徐峰表示:

企业服务软件行业正在进行全新的变革。任我行软件非常重视与阿里云的合作。希望双方深化云计算、AI、大数据方面的合作,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面向未来的服务。


阿里云智能中国区总裁黄海清表示:

阿里云愿意提供普惠算力以及普及AI技术支持千行百业的发展,特别是利用领先的IaaS,PaaS及MaaS平台,去支持SaaS产业发展,繁荣和强化中国的SaaS产业生态。未来我们将全力支持像任我行软件这样的SaaS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坚持伙伴优先的政策,协同伙伴支撑起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面对全新的AI时代,阿里云已经做好了准备。十多年来,阿里云已经累积了从飞天云操作系统、芯片到智算平台的“AI+云计算”的全栈技术实力。今天,阿里云正把这些算力、AI基础设施和大模型能力向所有企业开放,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
|
11天前
|
安全 Anolis
开源生态发展合作倡议
五大开源社区共同发起开源生态发展合作倡议。
|
4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行业云“组合拳”+AIGC开放战略,新华三的精耕务实之道
行业云“组合拳”+AIGC开放战略,新华三的精耕务实之道
行业云“组合拳”+AIGC开放战略,新华三的精耕务实之道
|
7月前
|
大数据 计算机视觉
正宇软件引领石家庄创新履职新模式,倾力打造智慧政协”平台
正宇软件助力石家庄打造的“智慧政协”平台,不仅提升了政协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也扩大了正宇软件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新制造
任我行软件与阿里云深化合作
任我行软件与阿里云在杭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未来,阿里云将全面开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支撑任我行软件加速创新,推动核心产品以SaaS化方式服务80多万家中小企业客户。 本文转载自阿里云公众号
190 0
|
项目管理
免费OA,互联时代推动企业发展成长的选择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传统企业转型。点晴免费OA系统,作为时下备受青睐协同办公管理软件自然成为企事业单位的理想选择。
93 0
|
供应链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阿里云与思为科技达成产品生态集成认证,共建房地产数字化营销新时代
思为营销云利用阿里云为云技术底座,基于云原生的架构,为用户提供可靠、有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阿里云与思为科技达成产品生态集成认证,共建房地产数字化营销新时代
|
新零售 NoSQL 算法
阿里云&帆软软件有限公司达成技术合作,携手共建低代码新生态
简道云以阿里云强大的数据库和技术为基础,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灵活、更高性价比的低代码平台,加快企业数字化创新和业务发展。
阿里云&帆软软件有限公司达成技术合作,携手共建低代码新生态
|
SQL Cloud Native 多模数据库
阿里云和思迈特软件达成技术合作,共助产业生态数智化转型
近日,广州思迈特软件有限公司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经过严格测试程序完成产品生态集成认证测试。
2426 0
阿里云和思迈特软件达成技术合作,共助产业生态数智化转型
|
安全
开放生态共赢产业 转转何以重塑二手手机行业标准?
开放生态共赢产业 转转何以重塑二手手机行业标准?
173 0
开放生态共赢产业 转转何以重塑二手手机行业标准?
[转]国家电网发布实验室共享平台等系列创新创业合作
近日,国家电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题日上集中发布实验室共享平台、新技术目录、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 实验室共享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100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9个国家级实验室,覆盖了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分布式能源与微网、信息通信、大功率电力电子等主要技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