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相关技术,一直利用应用场景更新及技术创新实现自身迭代。从传统 IT 到云计算、从物理网络到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容灾相关技术一直跟随最新科技趋势在持续演进,每次演进的结果势必跨上一个新台阶。
2.3.1 云化基础设施的容灾需求日益增长
云计算因弹性、敏捷性等优势,成为各行业推动产业创新、数字化转型的优先选项。在国家标准组织及监管机构的相关政策引导下,采用云化基础设施的顾虑逐渐消除,双模IT 形态会并存。政府、金融、能源及交通等各行业与云计算厂商的合作也日益增多,云计算已经成为各个行业或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云计算成为各行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云化基础设施不断为各种信息系统提供服务,容灾建设刻不容缓。基于云化基础设施的同城容灾、异地容灾、多活架构迅速地应用起来,具备一些特点:大多行业或项目,会采用“先同城再异地”的策略;而多活架构的难度大,处于技术讨论热点,落地案例相对偏少。
2.3.2 主备容灾架构的局限性
从某种意义来看,容灾的发展就是对业务连续性的不断追求。常见的主备容灾模式,通常是在备份数据中心建设一套相同(似)的软硬件系统,灾难发生时后在约定的时间范围(RTO)内恢复信息系统的运行,尽量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虽然主备容灾模式具有成本低、适用性广等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包括:灾备中心资源闲置率高、容灾切换风险高。
2.3.3 多活架构的优势
多活架构是容灾的一种高级形态,指在同城或异地数据中心建立一套与本地数据中心的全部或部份的信息系统,所有数据中心同时对外提供服务。当灾难发生后,多活架构的管理系统可以分钟级内完成业务切换,用户可能感受不到灾难发生和容灾切换。 基于多活架构,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业务连续性指标及用户体验,保护业务免受更大的损失,其效果如下:
分钟级 RTO:恢复时间可达分钟级,部分场景可实现秒级切换(< 1 分钟)。
资源闲置率低:多机房多资源充分利用,不再存在闲置的资源。
切换成功率高:所有机房处于“热”状态,通过流量配比实现切换。
流量精准控制:依托精准引流将特定流量引入特定数据中心,进一步可孵化出应用多中心灰度发布、重点流量保障等功能。
2.3.4 多活架构的未来展望
多活架构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实践历史,虽然在落地上存在一些难点(如:流量路由一致性、数据读写一致性等),但一些行业先行者已经有了成功案例。未来在面对业务连续性高、混合云或多云的场景时,多活架构会有更大的优势,也是未来容灾演进主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