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物理学教授给 AI,可对材料属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简介: 将物理学教授给 AI,可对材料属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深度神经网络 (DNN) 在许多研究和商业环境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 DNN 是一种黑盒模型,并且不知道它们如何工作或为什么工作。通过运用基础物理知识以不同的方式指导或约束 DNN 的训练过程或网络架构,可以缓解传统 DNN 的一些局限性。近日,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将已知的物理知识融入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帮助神秘的黑匣子获得新的透明度,并对材料属性有更深入的了解。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现代机器学习算法——洛伦兹神经网络(Lorentz neural network,LNN),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利用因果关系的物理约束来直接学习完全决定超材料电磁散射特性的电和磁响应函数。该方法不仅使算法能够准确地预测超材料的特性,而且比以前的方法更有效,同时提供了新的见解。该研究结果以「Learning the Physics of All-Dielectric Metamaterials with Deep Lorentz Neural Networks」为题,于 5 月 9 日发表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杂志上。杜克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 Willie Padilla 说:「通过将已知物理学直接纳入机器学习,该算法可以在更少的训练数据和更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虽然这项研究主要是展示该方法可以重现已知的解决方案,但它也揭示了一些以前没有人知道的非金属超材料的内部工作原理。」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这些材料是自然界没有的。它们拥有一些特别的性质,而这样的效果是传统材料无法实现的。超材料的成分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的奇特性质源于其精密的几何结构以及尺寸大小。超材料由一个类似于乐高底板的大硅柱网格组成。根据圆柱体的大小和间距,超材料以各种方式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例如吸收、发射或偏转特定波长。图 1a 为这项工作中考虑的全电介质超材料 (ADM)。圆柱体内部如图 1b 所示。

图 1:ADM。

在这里,研究人员试图建立一种称为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模型,以发现单个圆柱体的一系列高度和宽度如何影响这些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施加在神经网络上的物理特性称为洛伦兹模型——一组描述材料固有特性如何与电磁场共振的方程。模型不是直接跳到预测圆柱体的响应,而是学习预测洛伦兹参数,然后用于计算圆柱的响应。物理信息 LNN 由一个前馈神经网络组成,具有四个大小为 (100-250-250-100) 的全连接隐藏层。输入层接收大小为 4 的几何向量 g,输出为洛伦兹振荡器的参数。其架构如图 2 所示。

图 2:LNN 架构。

Padilla 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 Omar Khatib 说:「当你让神经网络更具可解释性时,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微调可能更具挑战性。我们确实在优化培训以学习模式方面遇到了困难。」然而,一旦模型开始工作,它就被证明比该小组为相同任务创建的先前神经网络更有效。特别是,该小组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显着减少模型确定超材料特性所需的参数数量。他们还发现,这种基于物理学的方法能够自行发现。当电磁波穿过一个物体时,它在旅程开始时与它的交互方式不一定与结束时完全相同。这种现象被称为空间色散。由于研究人员必须调整空间色散参数以使模型准确工作,他们发现了他们之前不知道的物理过程。与传统 DNN 相比,LNN 等信息化神经网络应该具有更高的数据效率,以及实现更好的域外泛化性。图 3 显示了 LNN 和两个传统 DNN 模型的比较,两个 DNN 模型的选择使得第一个网络(表示为 DNN1)具有与 LNN 相同的隐藏层结构,而第二个模型(表示为 DNN2)旨在为了达到与 LNN 相似的性能,尺寸要大得多。

图 3:LNN 和两个传统 DNN 模型的比较。

研究发现 LNN 的性能明显优于 DNN1,这很可能具有足够的复杂性来充分近似底层物理,并实现了与 DNN2 相似的性能,后者具有两个数量级的可学习参数。此外,与 DNN2 相比,LNN 在训练边界外的泛化能力有所提高。最后,发现 LNN 在几何空间的不同区域的性能可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预测复杂散射参数时辅以频率相关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因果物理LNN 表现出显着增强的学习 ADM 复杂物理特性的能力,而训练数据少得多,而且具有阶数与传统 DNN 相比,模型参数要少很多。「现在我们已经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希望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物理未知的系统。」Padilla 说。「很多人正在使用神经网络来预测材料特性,但从模拟中获得足够的训练数据是一个巨大的痛苦,」Malof 补充道,「这项工作也为创建不需要太多数据的模型指明了一条道路,这是非常有用的。」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om.202200097参考内容: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05-physics-ai-insights-material-properties.html

相关文章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Cosmos-Reason1:物理常识觉醒!NVIDIA 56B模型让AI懂重力+时空法则
Cosmos-Reason1是NVIDIA推出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系列,具备物理常识理解和具身推理能力,支持视频输入和长链思考,可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场景。
194 8
Cosmos-Reason1:物理常识觉醒!NVIDIA 56B模型让AI懂重力+时空法则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搜索推荐
北大计算机学院再登国际AI顶刊!张铭教授团队揭露医疗AI致命漏洞
【10月更文挑战第17天】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张铭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人工智能期刊上发表重要成果,揭示了医疗AI系统中的致命漏洞——“模型反演”。该漏洞可能导致误诊和医疗事故,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强调了医疗AI系统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
157 1
|
6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算法
AI战略丨AI 改变物理世界,绘制智实融合产业发展图谱
通过打破传统界限,实现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无缝对接,我们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新时代。
|
5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跨越机器物理世界和AI虚拟世界之间的鸿沟,是软硬件一体化创新关键 法思诺创新 法思诺创新​
法思诺创新专注于跨越机器物理世界与AI虚拟世界的鸿沟,推动软硬件一体化创新。在物理世界中,机器人虽有强壮躯体却缺乏灵活大脑;而在虚拟世界里,AI虽智慧无穷却无实体行动力。两者融合是未来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通过AI赋能,智能机器人已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服务及特种作业等领域大显身手。例如,AI工业机器人提升生产精度与效率,仓储机器人优化物流调度,服务机器人提供人性化交互,特种机器人执行危险任务。软硬件一体化创新实现了机器人感知、决策、运动和人机交互的全面智能化,是智能化时代的大势所趋。正如威廉·吉布森所言:“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均匀分布。”率先拥抱软硬件一体化创新者,将赢得未来。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Magma:微软放大招!新型多模态AI能看懂视频+浏览网页+UI交互+控制机器人,数字世界到物理现实无缝衔接
Magma 是微软研究院开发的多模态AI基础模型,结合语言、空间和时间智能,能够处理图像、视频和文本等多模态输入,适用于UI导航、机器人操作和复杂任务规划。
391 2
|
12月前
|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机器人
吴泳铭:AI最大的想象力不在手机屏幕,而是改变物理世界
过去22个月,AI发展速度超过任何历史时期,但我们依然还处于AGI变革的早期。生成式AI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
9146 73
吴泳铭:AI最大的想象力不在手机屏幕,而是改变物理世界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机器人+AI+MD模拟,加速材料发现和设计,发现全天然塑料替代品
【5月更文挑战第16天】研究人员结合机器人自动化、AI和MD模拟,加速发现全天然塑料替代品,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通过机器人制备286种纳米复合材料,使用SVM和ANN模型预测其性能,实现高效设计。模型成功推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生物降解替代品,但面临样品制备自动化、天然成分质量控制、成本和生命周期分析等挑战。论文链接:[Nature articl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635-z)
249 3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搜索推荐
北大计算机学院再登国际AI顶刊!张铭教授团队揭露医疗AI致命漏洞
【10月更文挑战第16天】北京大学张铭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人工智能期刊上发表重要成果,揭示了医疗AI系统中的致命漏洞——“模型反演”。该漏洞可使攻击者通过特定数据样本误导AI诊断,引发误诊风险。此发现引起广泛关注,强调了医疗AI安全评估的重要性。
191 4
|
人工智能 C++ 计算机视觉
AI计算机视觉笔记四:行人属性识别
本文分享了一个行人属性分析系统,能够识别并标注行人的多种属性。该项目代码源自公众号“渡码”的项目,作者在Win10环境下成功复现了整个项目,并详细记录了过程。系统通过YOLOv5识别行人,用ByteTrack跟踪同一行人,并训练一个多标签图像分类网络来识别行人的26种属性。文中详细介绍了环境搭建和测试步骤,包括安装Anaconda、创建虚拟环境、安装所需库以及测试代码等。如需完整代码或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博主。源码已上传至GitHub。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KAN核心团队震撼力作!MIT华人用AI首次发现物理学全新方程
【5月更文挑战第21天】MIT华人科研团队运用AI开发OptPDE工具,首次找到3个新可积PDE家族,增强人类在物理学方程发现中的能力。OptPDE通过优化PDE系数最大化守恒量,CQFinder自动识别守恒量,二者协同工作,重新发现KdV方程并揭示新方程的特殊性质。该研究展示AI与人类科学家合作的潜力,为复杂问题解决开辟新路径。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5.04484
232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