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引子
《教父》中有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也是认知的三重境界。刚开始接触时,只是模模糊糊的感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随着实践的深入、认知的加深慢慢会接触到事物的本质,这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最后大彻大悟时,找到本质,选择美好,坚持初心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认识世界是方法,改造世界才是目的。为认识世界要达到两个小目标:识局、破局。所谓识局,是找到事物的本质;所谓破局是在思维层面找到突破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改造世界只是在执行这个破局方法。
教父: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第二部分 识局
1 概述
所谓识局是指找到事物的本质,而现实往往复杂无比,这就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不断的假设、判断过程中找到事物的本质。对此《毛选》“实践论”提供了指导方法,它提倡知行合一的认识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一次又一次循环往返,由此加深认知的深度、提高认知的准度。按《毛选》中的话来说,认识的过程有三个阶段:
1) 感性认识:开始只是看到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还不能形成深刻的概念,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2) 理性认识:感觉、印象反复多次后产生概念,抓着了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3) 指导行动:是用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4) 迭代反复:根据实践的结果来完善认识。很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达到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将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毛选》:那就是它只讲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系。整个《毛选》也在传递着这样一种理念:不崇拜、不盲目、积极实践、为我
想那么多,先干起来再说! 具体到识局的方法上,可选的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5WHY、鱼骨图、系统思考。
2 归纳与演绎
最常用的识局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指从多个个别现象中找出共性,演绎法是从一个假设(公理)中推导出一个结论。昨天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今天太阳从东边升起来,得出结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这是归纳法。今天天上有乌云,可能会下雨,出门要记得带伞,这种是演绎法。通常这两种方法会放在一起来使用。归纳是为了找出规律,演绎是为了找出问题的应对之道(演绎的结果)。比如:昨天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今天太阳从东边升起来,明天太阳会从东边升起来(演绎的结果)。归纳和演绎虽然常用,缺陷也比较明显。归纳法中,如果选择的样本有问题,归纳的结果就会不对。如果太阳可以从东边升起来,也可以从西边升起来。但如果归纳的这个人所选择的样本,恰好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来的情况,那么他归纳出来的结论就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来,这就不对了。显然归纳出来的结果是否对和选择的样本有关。另深入还会发现归纳得有样本才能归纳,没有样本就不能归纳,因此归纳法对于黑天鹅事件,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件是无能为力的。演绎法中,能否得出正确的答案也和前面依据的前提有关,前提如果不对,演绎的结果也会不对。演绎法中有个著名的三段论:是人都会死,苏格拉底也是人,那么苏格拉底都会死。这个三段论中如果苏格拉底是外星人,那么苏格拉底到底会不死?我们就不知道了。
归纳演绎无序变有序
3 类比分析法
对于黑天鹅事件,在严重缺乏样本的情况下,归纳法、演绎法往往无效。比如要新冠疫情初期,要分析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会很难。
黑天鹅事件怎么办?还是刚才那问题“新冠疫情初期,分析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直接分析,很难、非常难。而现在非典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各种数据已经公开了。用类比法将新冠和非典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新冠疫情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非典,由此得出了一个更靠谱的分析数据。 类比法分析的时候,要通盘考虑事物的背景、触发条件、各方态度、出现结果,对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那些是相同的,那些是不同的,各自的力量、持续时间如何都要分别加以考察。刘鹤总理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这本书中类比分析法应用得很好,且做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对理解类比分析法的应用非常有指导意义。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4 鱼骨图与5Why
鱼骨图又叫石川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也称之为“Ishikawa”或者“因果图”。其特点是简洁实用,深入直观。它看上去有些像鱼骨,问题或缺陷(即后果)标在“鱼头”处。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
鱼骨图分析法 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问为什么(WHY),直到找到真正原因的方法。 鱼骨图是从广的角度来找事件的原因,5why是从深度的视角来找事件的根因。两者通常会结合起来使用,即头脑风暴开始后从先鱼骨图广的视角先分析,锁定范围后再用5why从深度的视角加以分析。 职场上,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员工在摸鱼。看见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根子把人打死,因为有如下可能:l 他在偷懒;l 他累了在休息;l 他已经做完工作了;l 他主管安排的活少了;l 他公司业务少了,主管没活可安排;即便是偷懒,也分为经常偷懒,还是今天偶尔偷懒。前者是本性问题,后者还能分为故意和无意为之,看吧,只有把问题摸透了,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不然就是差之丝毫、谬以千里!
5 系统思考
相对简单问题,或者说已经可以解构到同一水平面的问题,前面介绍的方法已经够用。对于复杂问题,上述方法往往会有些力不从心。这种场景就需要系统思考了。系统思考来源于控制理论,它不仅适用于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也适用于战争,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其他领域。系统思考需要我们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思考的威力有多大,毛主席通过它创业成功就是一例!《论持久战》就是这方面标准的教科书。
《论持久战》中开篇毛主席就说:“全世界都关心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也渴望战争的胜利,但战争的过程究竟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说是持久战,但为什么是持久战,怎么进行持久战? 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解决的,甚至是大多数至今都没有解决的”。开篇毛主席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接着说了研究的方法“要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然后展开细致的论证分析:中日之间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日本,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决死战争。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l 第一阶段:日本气势凶猛的进攻,中国抵抗不住,后退防御,战略退却阶段;l 第二阶段:中国军民大量进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战略相持阶段;l 第三阶段:中国军民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力量,战略反攻阶段; 最后结果: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 主席从日本,日本、中国、国际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l 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l 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地大物博能支持长期战争,幅员广阔有很大回旋余地。l 国际上日本失道寡助,中国得道多助。 为取得胜利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l 人民战争:全国层面的政治动员,发动人员加入战争、支持战争;l 持久战争:积小胜伟大;l 科学战争:外线速决进攻战,和内线持久防御战,同时在作战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后来毛主席又和同志们说“暴露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的不是好领导,问题有点征兆还没完全暴露就去提出问题给出方案,解决问题才是领导的工作”。
《论持久战》并没有清晰描绘整个战争细节,但整体的轮廓和走向,事后过程完全符合。这就是主席的能力,主席就是有能力的领导!这就是系统思考的威力。此外要发挥系统思考的威力,还必须注:系统思考的全面性系统思考的全面性是指思考时要正确,准确,不重复、不遗漏,不片面。 系统思考的结构与层次性系统思考的结构性,是指思考的时候,思维可以跳跃,但所涉及的要素、要素间的关系至少在描述的时候,结构要严谨有逻辑让人好理解。系统思考的层次性,是指虽然系统思考要求考虑整体,在具体思考的时候要适当聚焦,什么层次思考,就考虑这个层次的问题。做到尽可能分开,以降低思考难度、简化问题。系统思考的整体性 系统思考的整体性是指在思考的时候,不仅仅是关注当前系统,更要关注到这个系统所在的大系统,大系统中其他系统对当前系统的作用与反作用。 有了系统思考的整体性,那些所谓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事儿会得到有效的节制。 系统思考的动态性系统思考的动态性是指思考的时候,要加入时空关系,关注过去系统怎么样,现在系统怎么样,未来会怎么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作用在系统上的其他作用力随着时间的变化,强弱变化如何,持续强度是否有变化,是否消失。加入这个元素后,得出的规律就有了更多的数据来验证,会更加的靠谱;加入这个元素后,思考就具有长期性了,就会有一种“很多当初要死要活的事情,回头一看,原来那都不是事啊!” 系统思考的创造性系统思考的创造性是指思考的时候,思维灵活、不僵化,根据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想法、或正向、或逆向、或发散、或对比排除,不拘泥于一招一式,奔着可行解决方案而去。综上:系统思考时要要严谨、用全面、深刻、发展、动态的视角来分析、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界,系统思考是屠龙刀“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美称。好用!
宝刀屠龙号令天下!
现实中有人是不知道有这种方法,而不采用;有人是不懂而不用;有人是用起来复杂(成本大)而不用;有人是杀鸡用牛刀用得费力而不用。如此种种,最后的结果是“宝刀屠龙封刀退隐”。 系统思考,能用,好用,实用!确实存在使用成本极大的问题,如何解决呢?一方面,熟能生巧,用多了自然用得快,用得好,会形成条件反射,后面再遇到的时候,自然而降低使用成本;如果走这个模式,也要适时更新,实事求是,不可“经验主义”;另一方面,虽然好用,但也不要乱用,在复杂问题,人生值得问题上,再用。做到这两点后,成本大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第三部分破局
识局部分,如何找到问题原因已经有方法论,可以据此制定解决方案了。但仍然有部分问题,前面介绍的方法处理起来仍然不顺手。这种情况下,可以本部分介绍的破局方法一试,说不一定会别有洞天。
1 升维思考法
所谓升维思考,是指站在更高的层次,更远的距离来寻找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工作中如何找到团队工作重点时,我们可以站在直属领导的视角,直属领导的领导的视角分别加以思考:l 领导经常跟进的目标就是关键目标;l 领导的领导考核领导的目标就是关键目标;失恋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安慰人,过了10年你回头一看,这不算什么!为什么10年后一看就不是事了?因为经历多了、成熟了、明白人生还有很多关键的事了,也就不那么痛苦了。为了更快进步,我们会把自己想象成XXX,想象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了会怎么办? 这就是升维思考!升维思考也叫换位思考,实施这种思考方式的时候,剥离自己情绪影响,具备要借助对象的思维能力,是这种思考方法是否使用成功的关键。
上帝视角!
2 逆向思考法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有句名言: “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一定不会去那个地方”。 任正非“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这就是逆向思考法。即明明在追求成功,但我就是在思考失败,从对立的另一面中获得新知,获得力量,获得成长、获得进步。
第四部分写在最后的话
所有思考方法中,系统思考是大杀器,是屠龙刀。用好了有牛刀的效果,但比较重!其余的思考方法,相对轻量,有各自的适用场景。两者之间不存在谁好谁不好、谁高谁低的问题,有的只是合适的场景下用合适方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