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开发者社区看到了云原生时代,区块链、物联网、AI等新技术如何助力网络安全?这样一个话题,对于本话题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和我一起来探讨一下。
本期的话题既然是“云计算与区块链、物联网、AI等技术形成复杂的技术体系,其安全管控体系也非常复杂,我们如何借助技术能力,让安全隐患的识别更精准,让安全事件的处置更高效?”,那我们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网络安全”。
根据刘志辉教授《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一文中指出——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维护国家网络安全需要整体设计、加强合作。
要着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
要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掌握攻防博弈的主动,不能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
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
要加强网络安全产业统筹规划和整体布局,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企业。
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了解完了网络安全概念的详细阐析后,我们再回到本次的话题“云原生时代,区块链、物联网、AI等新技术如何助力网络安全?”,要想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大家就必须了解到底什么是“区块链”、“物联网”、“AI”。这三大技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这些技术的底层原理、未来应用场景与作用可能还有少部分的小伙伴不够清楚,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具体了解一下。
1、首先看看区块链技术:
官方定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通俗解释: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这种分布式的特点就是买家和卖家直接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而交易过程中数据多人有备份。
对生活的影响: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数据库、人人参与的方式可以保护大家的隐私,网上购物可以不用通过平台而直接和卖家交易,买衣服鞋子可以完成登记交易追踪等流程,就不用再担心买到假货等。
2、接下来看看物联网技术:
官方定义: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通俗解释: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通过网络将物品之间连接起来,比如智能家居系统就是属于物联网的集合,远程控制家里的灯具、家电等的开关。
对生活的影响:以后能够远程操控家里的家电,比如上班的时候可以打开或者关闭家里的电视和空调。汽车可以将实时数据发送到服务中心,政府可以据此管理交通等。
3、最后再看看AI技术:
官方定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通俗解释:人工智能是一种可以跳脱出人类指令之外,具有一定思考能力,能够模拟人类行为,延展人类能力的一种计算机技术。
对生活的影响:比如在抓捕一些有犯罪活动的人上更有效,张学友演唱会上抓捕逃犯就是使用AI 的人脸识别技术,通过识别人脸特征与数据库比对,发现嫌疑人。更常见的就是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家居系统等等。
我们常常说现在是信息时代,作为一整套的现代化技术体系,数字新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五大技术。根据数字化生产的要求,大数据技术为数字资源,云计算技术为数字设备,物联网技术为数字传输,区块链技术为数字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为数字智能,五大数字技术是一个整体,相互融合呈指数级增长,推动数字新经济的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从整个智能系统的体系架构来看,物联网IoT可以看作是触角,云计算是存储计算的支撑平台,大数据提供的洞察分析结果作为人工智能的输入,使能做出正确决策的AI智能系统进入人们的工作生活。而在这样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如果忽略数据安全的话,所有人无异于裸奔,区块链的诞生很好地规避了安全的风险,为“隐私保护”、开创“信任价值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如今的网络安全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呈现出创新活跃的态势。以零信任、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太空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前景受到世人重点关注。数字时代下,基于边界构建的传统安全防护正被零信任所取代,零信任逐渐成为数字时代主流的网络安全架构。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攻击催生出更多精准化、智能化、自主化的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这一话题已经多年活跃在人们的茶余饭后,守护网络安全不仅仅是需要靠着我们ICT行业的技术人员努力,而且需要国家的政策倾斜、政府的大力扶持、社会各方力量的配合、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人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等等,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长时间积累,我国乃至世界网民的网络安全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