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内外低代码发展现状
低代码诞生的背景,是新业务上线效率总是低于预期。Gartner分析指出,未来几年,新增企业在新应用构建需求方面将超过交付能力5倍,70%的应用需要低代码平台构建才能满足产能。根据Gartner发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目前国内低代码发展阶段落后于国外约2-3个技术阶段,处于发展创新期,并未发展成熟,希望用低代码构建一切应用的观点在当前阶段是比较激进的。那么哪些场景适合使用低代码呢?我们可以参考Gartner发布的全民开发者构建应用的范围及参考原则。
在上图中,绿色区域范围内的应用,应用类型不复杂,对关键业务的影响程度低,可以由全民开发者使用低代码/零代码平台进行构建。而黑色区域范围内的应用,对核心业务流程有较大影响,主要由专业开发者构建,使用低代码构建需要比较谨慎。
如何直面低代码
应用魔方AppCube是低代码产品,一站式提供低代码、零代码、业务大屏应用开发能力集。
三种能力集由一个平台提供,这在当前的低代码市场是不多见的,更常见的做法是,由三个彼此独立的平台去分别承担这些功能。这种“All In”的设计蕴含了华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洞察和理解:
如果一家企业使用独立的低代码/零代码平台、独立的数据可视化应用构建平台,那么低代码构建的应用产生的数据和资产可能会存在于各自独立的数据库中,无法自然互通流转,IT部门和业务部门依然割裂,各自为战。
如果基于同样的内核,企业中的专业开发者生产的软件资产可以开放给业务部门的全民开发者使用,而业务应用产生的数据也能够快速流转,这样企业的开发产能就可以在不增加专业开发者与全公司员工比例的条件下得到最大化,快速响应迅速变化的业务需求。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原本主要面向专业开发者的低代码平台AppCube在今年推出零代码,将更多的业务人员纳入应用生产中来,兼顾企业中同时存在的不同编程基础、不同业务方向的用户需求,让所有人都能成为数字经济、移动应用经济的一员。
低代码适合较专业的开发者去进行相对复杂、业务重要性更高的应用场景构建。AppCube提供互相独立的开发、测试、生产运行环境,方便开发者高效进行应用的开发、调试和部署。AppCube还支持通过连接器,将现网的历史应用、第三方系统、华为云服务等应用数据接入进来。从软件工程角度来说,AppCube低代码开发遵循DevOps软件开发过程,在开发流水线的全生命周期帮助开发者提升业务创新效率。从应用开发角度来说,AppCube低代码是模型驱动的,提供界面编排、流程编排、逻辑编排、对象构建等可视化应用开发能力。
AppCube零代码适用于企业内部简单应用的构建,包括不限于信息管理类、图表统计类、流程表单类场景。使用AppCube零代码不需要具备任何代码能力,应用开发即运行,让业务人员能快速构建逻辑简单的、生命周期较短的应用。
AppCube业务大屏侧重数据展示页面的构建:提供丰富的数据展示组件和模板,支持接入AppCube应用数据、设备平台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让运营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基于自身需求,快速完成数据可视化开发展示,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完成业务大屏构建。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该如何让SaaS产品原本关注具体场景的用户群体,转而关注能力更通用的低代码平台呢?阻力会不会很大?
SaaS一般比较聚焦行业业务,其实确实关注具体场景更重要。作为业务承载的工具,低代码能用即可,不用对它的通用能力。建议沿一个方向发展。如果两方面都关注,投入需要非常大。
AppCube可以调用手机功能么?比如扫码、拍照、语音等
可以调用相关接口或移动端原生App的能力。如华为云WeLink就有语音识别等接口,AppCube已经实现了与WeLink的对接,可以调用WeLink的语音识别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