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的基本概念及Mysql事务实现原理(1)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数据库 RDS MySQL,集群系列 2核4GB
推荐场景:
搭建个人博客
RDS MySQL Serverless 基础系列,0.5-2RCU 50GB
云数据库 RDS PostgreSQL,集群系列 2核4GB
简介: 事务的基本概念及Mysql事务实现原理(1)

前言


本专题大纲:

aHR0cHM6Ly9naXRlZS5jb20vd3hfY2MzNDdiZTY5Ni9ibG9nSW1hZ2UvcmF3L21hc3Rlci9pbWFnZS0yMDIwMDcyNTIzMTIzMjc3OC5wbmc.png

我重新整理了大纲,思考了很久,决定单独将MySQL的事务实现原理跟Spring中的事务示例分为两篇文章,因为二者毕竟没有什么实际关系,实际上如果你对MySQL的事务原理不感兴趣也可以直接跳过本文,等待接下来两篇应用及源码分析,不过我觉得知识的学习应该慢慢行成一个体系,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应该要对数据库本身事务的实现有一定认知才行。


本文为Spring事务专题第三篇,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已经对Spring中的数据访问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从本文开始我们正式接触事务,在分析Spring中事务的实现之前我们应该要对事务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要对数据库层面的事务如何实现有一定了解。话不多说,我们开始正文


本文大纲:

aHR0cHM6Ly9naXRlZS5jb20vd3hfY2MzNDdiZTY5Ni9ibG9nSW1hZ2UvcmF3L21hc3Rlci9NWVNRTCVFNCVCQSU4QiVFNSU4QSVBMSVFNSVBNCVBNyVFNyVCQSVCMi5wbmc.png


初识事务


为什么需要事务?


这里又要掏出那个烂大街的银行转账案例了,以A、B两个账户的转账为例,假设现在要从A账户向B账户中转入1000员,当进行转账时,需要先从银行账户A中取出钱,然后再存入银行账户B中,SQL样本如下:

// 第一步:A账户余额减少减少1000  
update balance set money = money -500 where name= ‘A’;
// 第二步:B账户余额增加1000  
update balance set money = money +500 where name= ‘B’;

如果在完成了第1步的时候突然宕机了,A的钱减少了而B的钱没有增加,那A岂不是白白丢了1000元,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我们的事务了,开启事务后SQL样本如下:

// 第一步:开始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 第二步:A账户余额减少减少1000  
update balance set money = money -500 where name= ‘A’;
// 第三步:B账户余额增加1000  
update balance set money = money +500 where name= ‘B’;
// 第四步:提交事务
commit;

什么是事务


事务(Transaction)是访问和更新数据库的程序执行单元;事务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sql语句,这些语句要么都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


事务的四大特性(ACID)


原子性(Atomicity,或称不可分割性)

一个事务必须被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最小工作单元,整个事务中所有的操作要么全部提交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对于一个事务来说,不可能只执行其中的一部分操作,这就是事务的原子性


一致性(Consistency)

数据库总是从一个一致性的状态转换到另外一个一致性的状态,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之后,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没有被破坏。在前面的例子中,事务结束前后A、B账户总额始终保持不变


隔离性(Isolation)

隔离性是指,事务内部的操作与其他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严格的隔离性,对应了事务隔离级别中的Serializable (可串行化),但实际应用中出于性能方面的考虑很少会使用可串行化。


持久性(Durability)

持久性是指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有任何影响。


事务的隔离级别


在前文中我们介绍了隔离性,但实际上隔离性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在SQL标准中定义了四种隔离级别,每一种隔离级别都规定了一个事务所做的修改,哪些在事务内和事务间是可见的,哪些是不可见的,较低级别的隔离通常可以执行跟高的并发,系统的开销也更低


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


在这个隔离级别下,事务的修改即使没有提交,对其他事务也是可见的。事务可以读取未提交的数据,这也被称之为脏读。这个级别会带来很多问题,从性能上来说,READ UNCOMMITTED不会比其他的级别好太多,但是却会带来很多问题,除非真的有非常必要的理由,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很少使用。


提交读(REDA COMMITED)


大多数数据系统的默认隔离级别都是REDA COMMITED(MySql不是),REDA COMMITED满足前面提到的隔离性的简单定义:一个事务开始时,只能看到已经提交的事务所做的修改。换句话说,一个事物从开始直到提交前,所做的修改对其他事务不可见。这个级别有时候也叫做不可重复读,因为执行两次相同的查询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REPEATABLE READ解决了脏读以及不可重复度的问题。该级别保证了同一个事务多次读取同样记录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理论上,可重复度还是无法解决另外一个幻读的问题。所谓幻读,指的是当某个事务在读取某个范围内的记录时,另外一个事务又在该范围内插入了新的记录,当之前的事务再次读取该范围的记录时,就会产生幻行。


不可重复读跟幻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数据发生了变化,后者是数据的行数发生了变化。


可串行化(SERIALIZABLE)


SERIALIZABLE是最高的隔离级别,它通过强制事务串行执行,避免前面说的幻读。简单来说SERIALIZABLE会在读取的每一行数据上都加锁,所以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超时和锁争用的问题。实际应用中也很少使用这个隔离级别,只有在非常需要确保数据一致性而且可以接受没有并发的情况下,才考虑此级别。


保存点


我们可以在事务执行的过程中定义保存点,在回滚时直接指定回滚到指定的保存点而不是事务开始之初,有点像我们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存档而不是每次都要重新再来


定义保存点的语法如下:

SAVEPOINT 保存点名称;

当我们想回滚到某个保存点时,可以使用下边这个语句(下边语句中的单词WORK和SAVEPOINT是可有可无的):

ROLLBACK [WORK] TO [SAVEPOINT] 保存点名称;


相关实践学习
如何快速连接云数据库RDS MySQL
本场景介绍如何通过阿里云数据管理服务DMS快速连接云数据库RDS MySQL,然后进行数据表的CRUD操作。
全面了解阿里云能为你做什么
阿里云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利用清洁计算为万物互联的新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目前开服的区域包括中国(华北、华东、华南、香港)、新加坡、美国(美东、美西)、欧洲、中东、澳大利亚、日本。目前阿里云的产品涵盖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与CDN、分析与搜索、云通信、网络、管理与监控、应用服务、互联网中间件、移动服务、视频服务等。通过本课程,来了解阿里云能够为你的业务带来哪些帮助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云服务器ECS 云服务器 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是一种弹性可伸缩的计算服务,助您降低 IT 成本,提升运维效率,使您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创新。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ecs
相关文章
|
19天前
|
自然语言处理 搜索推荐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实现文档全文搜索,分词匹配多段落重排展示,知识库搜索原理分享
本文介绍了在文档管理系统中实现高效全文搜索的方案。为解决原有ES搜索引擎私有化部署复杂、运维成本高的问题,我们转而使用MySQL实现搜索功能。通过对用户输入预处理、数据库模糊匹配、结果分段与关键字标红等步骤,实现了精准且高效的搜索效果。目前方案适用于中小企业,未来将根据需求优化并可能重新引入专业搜索引擎以提升性能。
|
1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Linux
MySQL原理简介—6.简单的生产优化案例
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和存储系统的几个主题: 1. **MySQL日志的顺序写和数据文件的随机读指标**:解释了磁盘随机读和顺序写的原理及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2. **Linux存储系统软件层原理及IO调度优化原理**:解析了Linux存储系统的分层架构,包括VFS、Page Cache、IO调度等,并推荐使用deadline算法优化IO调度。 3. **数据库服务器使用的RAID存储架构**:介绍了RAID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如何通过多磁盘阵列提高存储容量和数据冗余性。 4. **数据库Too many connections故障定位**:分析了MySQL连接数限制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
1月前
|
存储 缓存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底层概述—9.ACID与事务
本文介绍了数据库事务的ACID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以及事务控制的演进过程,包括排队、排它锁、读写锁和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文章详细解释了每个特性的含义及其在MySQL中的实现方式,并探讨了事务隔离级别的类型及其实现机制。重点内容包括:ACID特性(原子性、持久性、隔离性和一致性的定义及其实现方式)、事务控制演进(从简单的全局排队到复杂的MVCC,逐步提升并发性能)、MVCC机制(通过undo log多版本链和Read View实现高效并发控制)、事务隔离级别(析了四种隔离级别(读未提交、读已提交、可重复读、可串行化)的特点及适用场景)、隔离级别与锁的关系。
|
1月前
|
SQL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原理简介—3.生产环境的部署压测
本文介绍了Java系统和数据库在高并发场景下的压测要点: 1. 普通系统在4核8G机器上每秒能处理几百个请求 2. 高并发下数据库建议使用8核16G或更高配置的机器 3. 数据库部署后需进行基准压测,以评估其最大承载能力 4. QPS和TPS的区别及重要性 5. 压测时需关注IOPS、吞吐量、延迟 6. 除了QPS和TPS,还需监控CPU、内存、磁盘IO、网络带宽 7. 影响每秒可处理并发请求数的因素包括线程数、CPU、内存、磁盘IO和网络带宽 8. Sysbench是数据库压测工具,可构造测试数据并模拟高并发场景 9. 在增加线程数量的同时,必须观察机器的性能,确保各硬件负载在合理范围
140 72
|
1月前
|
SQL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原理简介—1.SQL的执行流程
本文介绍了MySQL驱动、数据库连接池及SQL执行流程的关键组件和作用。主要内容包括:MySQL驱动用于建立Java系统与数据库的网络连接;数据库连接池提高多线程并发访问效率;MySQL中的连接池维护多个数据库连接并进行权限验证;网络连接由线程处理,监听请求并读取数据;SQL接口负责执行SQL语句;查询解析器将SQL语句解析为可执行逻辑;查询优化器选择最优查询路径;存储引擎接口负责实际的数据操作;执行器根据优化后的执行计划调用存储引擎接口完成SQL语句的执行。整个流程确保了高效、安全地处理SQL请求。
215 76
|
1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数据库
RDS用多了,你还知道MySQL主从复制底层原理和实现方案吗?
随着数据量增长和业务扩展,单个数据库难以满足需求,需调整为集群模式以实现负载均衡和读写分离。MySQL主从复制是常见的高可用架构,通过binlog日志同步数据,确保主从数据一致性。本文详细介绍MySQL主从复制原理及配置步骤,包括一主二从集群的搭建过程,帮助读者实现稳定可靠的数据库高可用架构。
94 9
RDS用多了,你还知道MySQL主从复制底层原理和实现方案吗?
|
1月前
|
SQL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原理简介—9.MySQL索引原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MySQL索引的设计与使用原则,涵盖磁盘数据页的存储结构、页分裂机制、主键索引设计及查询过程、聚簇索引和二级索引的原理、B+树索引的维护、联合索引的使用规则、SQL排序和分组时如何利用索引、回表查询对性能的影响以及索引覆盖的概念。此外还讨论了索引设计的案例,包括如何处理where筛选和order by排序之间的冲突、低基数字段的处理方式、范围查询字段的位置安排,以及通过辅助索引来优化特定查询场景。总结了设计索引的原则,如尽量包含where、order by、group by中的字段,选择离散度高的字段作为索引,限制索引数量,并针对频繁查询的低基数字段进行特殊处理等。
MySQL原理简介—9.MySQL索引原理
|
1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底层概述—6.索引原理
本文详细回顾了:索引原理、二叉查找树、平衡二叉树(AVL树)、红黑树、B-Tree、B+Tree、Hash索引、聚簇索引与非聚簇索引。
MySQL底层概述—6.索引原理
|
1月前
|
SQL 监控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原理简介—12.MySQL主从同步
本文介绍了四种为MySQL搭建主从复制架构的方法:异步复制、半同步复制、GTID复制和并行复制。异步复制通过配置主库和从库实现简单的主从架构,但存在数据丢失风险;半同步复制确保日志复制到从库后再提交事务,提高了数据安全性;GTID复制简化了配置过程,增强了复制的可靠性和管理性;并行复制通过多线程技术降低主从同步延迟,保证数据一致性。此外,还讨论了如何使用工具监控主从延迟及应对策略,如强制读主库以确保即时读取最新数据。
MySQL原理简介—12.MySQL主从同步
|
1月前
|
SQL 缓存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原理简介—7.redo日志的底层原理
本文介绍了MySQL中redo日志和undo日志的主要内容: 1. redo日志的意义:确保事务提交后数据不丢失,通过记录修改操作并在系统宕机后重做日志恢复数据。 2. redo日志文件构成:记录表空间号、数据页号、偏移量及修改内容。 3. redo日志写入机制:redo日志先写入Redo Log Buffer,再批量刷入磁盘文件,减少随机写以提高性能。 4. Redo Log Buffer解析:描述Redo Log Buffer的内存结构及刷盘时机,如事务提交、Buffer过半或后台线程定时刷新。 5. undo日志原理:用于事务回滚,记录插入、删除和更新前的数据状态,确保事务可完整回滚。
129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