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之路-集合的介绍

简介: 今天学习一下集合

一、集合的特点

集合和列表非常相似,都是直接向对象中存储数据,不同点在于:

1.集合中只能存储不可变对象。例如字符串、数字、元组、none、TRUE、FALSE 都是可以存储的,但无法存储字典、列表。

2. 集合中存储的对象是无序的。这里的无序是相对于列表来说的。在列表中数据按照元素的插入顺序保存,存储的第n个数据会被放在索引为(n-1)的位置,而集合的无序指的是不按照元素的插入顺序保存,并不是真的完全无序。由于存储顺序与插入顺序无关,故无法根据索引查找数据。

3. 集合中不能出现重复的元素。即集合中的元素都是唯一的。

二、 创建集合

创建集合有两种方法:使用{ }来创建集合、使用函数set( )函数创建集合。

1、使用{}来创建集合

# 使用{}来创建集合s={1,2,3,4,5}
print(s,type(s))

image.png

这样似乎输入顺序和存储顺序一样,我们来试试另一组数据

s={10,6,3,1,7}
print(s,type(s))

得到的结果是:{1, 3, 6, 7, 10} ,这也说明了集合的一大特点:集合中存储的对象是无序的。

当输入重复元素时,集合只会保存一个元素。

s={10,6,3,4,5,3,3,6,6,7,7,1,7}
print(s,type(s))

得到的结果是:{1, 3, 4, 5, 6, 7, 10}

集合中无法保存可变对象,如列表、字典等。例如:

s={[1,2,3,4],[5,6,7]}
print(s,type(s))

则会报错: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2.使用set()来创建集合

s=set()  # 空集合

可以通过 set( ) 将序列和字典转换成集合。例子:

s=set([1,2,3,4,5,3,2,1,1])  # 空集合print(s,type(s))
s=set('hello')    #使用set( )将序列转换成集合print(s,type(s))

得到的结果是:

{1, 2, 3, 4, 5}  和 {'h', 'e', 'l', 'o'}

还可以使用 in 和 not in 来检查集合中的元素

s={'a','b',1,2,3,4,1}
print('a'ins)

得到结论是True

使用 len( ) 获取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s={'a','b',1,2,3,4,1}
print(len(s))

得到是6个元素

三、 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可以使用 add( )向集合中添加元素,add( ) 是 没有返回值的。

s={'a','b',1,2,3,4,1}
s.add(8)
print(s)

结果就是:{1, 2, 3, 4, 'b', 8, 'a'}

update 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添加到当前集合中。添加序列、字典也是可以的,需要注意的是,添加字典只会使用键。

s={'a','b',1,2,3,4,1}
s2=set('hello')
s.update(s2)
print(s)

结果就是:{1, 2, 3, 4, 'h', 'e', 'a', 'o', 'l', 'b'}

四、 从集合中删除元素

pop( ) 随机删除并返回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调用方法为 s.pop( )。

咱们调用一下s.pop()

s={'a','b',1,2,3,4,1}
s2=set('hello')
s.update(s2)
s.pop()
print(s)

得到的结果是:{2, 3, 4, 'l', 'h', 'a', 'e', 'o', 'b'}

再调用一下,得到的结果是:{3, 4, 'o', 'h', 'b', 'e', 'l', 'a'}

如果想知道删除的是哪一个元素,可以使用 result。

s={'a','b',1,2,3,4,1}
s2=set('hello')
s.update(s2)
result=s.pop()
print(result)
print(s)

image.png说明是1被删了

remove( ) 删除集合中的指定元素。

s={'a','b',1,2,3,4,1}
s2=set('hello')
s.update(s2)    # 把s2添加到s集合中s.remove('e')
print(s)

得到的结果是:{1, 2, 3, 4, 'l', 'o', 'h', 'a', 'b'}

clear( )清空集合。

s={'a','b',1,2,3,4,1}
s2=set('hello')
s.update(s2)
s.clear()
print(s)

得到一个空集合:set()

相关文章
|
1天前
|
Python
python pandas学习(一)
该代码段展示了四个主要操作:1) 删除指定列名,如商品id;2) 使用正则表达式模糊匹配并删除列,例如匹配订单商品名称1的列;3) 将毫秒级时间戳转换为带有时区调整的日期时间格式,并增加8小时以适应本地时区;4) 将列表转换为DataFrame后保存为Excel文件,文件路径和名称根据变量拼接而成。
12 3
|
1月前
|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大数据
1.1 学习Python操作Excel的必要性
学习Python操作Excel在当今数据驱动的商业环境中至关重要。Python能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突破Excel行数限制;提供丰富的库实现复杂数据分析和自动化任务,显著提高效率。掌握这项技能不仅能提升个人能力,还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决策效率。推荐从基础语法、Excel操作库开始学习,逐步进阶到数据可视化和自动化报表系统。通过实际项目巩固知识,关注新技术,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2月前
|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10)
这是我在千锋教育B站课程学习Python的第10天笔记,主要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组成、命名、参数分类(必须参数、关键字参数、默认参数、不定长参数)及调用注意事项。由于开学时间有限,记录较为简略,望谅解。通过学习,我理解了函数可以封装常用功能,简化代码并便于维护。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
2月前
|
Python 容器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9)
这是我在B站跟随千锋教育学习Python的第9天,主要学习了赋值、浅拷贝和深拷贝的概念及其底层逻辑。由于开学时间紧张,内容较为简略,但希望能帮助理解这些重要概念。赋值是创建引用,浅拷贝创建新容器但元素仍引用原对象,深拷贝则创建完全独立的新对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讨论。
|
2月前
|
存储 安全 索引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8)
这是我在B站千锋教育学习Python的第8天,主要内容是元组。元组是一种不可变的序列数据类型,用于存储一组有序的元素。本文介绍了元组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访问、合并、切片、遍历等,并总结了元组的主要特点,如不可变性、有序性和可作为字典的键。由于开学时间紧张,内容较为简略,望见谅。
|
2月前
|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7)
学的是b站的课程(千锋教育),跟老师写程序,不是自创的代码! 今天是学Python的第七天,学的内容是集合。开学了,时间不多,写得不多,见谅。
|
2月前
|
存储 索引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6)
这是我在B站千锋教育学习Python的第6天笔记,主要学习了字典的使用方法,包括字典的基本概念、访问、修改、添加、删除元素,以及获取字典信息、遍历字典和合并字典等内容。开学后时间有限,内容较为简略,敬请谅解。
|
2月前
|
索引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5)
这是我在B站千锋教育学习Python的第五天笔记,主要内容包括列表的操作,如排序(`sort()`、``sorted()``)、翻转(`reverse()`)、获取长度(`len()`)、最大最小值(`max()`、``min()``)、索引(`index()`)、嵌套列表和列表生成(`range`、列表生成式)。通过这些操作,可以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2月前
|
存储 索引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4)
今天是学习Python的第四天,主要学习了列表。列表是一种可变序列类型,可以存储任意类型的元素,支持索引和切片操作,并且有丰富的内置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列表的入门、关键要点、遍历、合并、判断元素是否存在、切片、添加和删除元素等。通过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列表这一强大的数据结构。
|
2月前
|
程序员 Python
Python学习的自我理解和想法(3)
这是学习Python第三天的内容总结,主要围绕字符串操作展开,包括字符串的提取、分割、合并、替换、判断、编码及格式化输出等,通过B站黑马程序员课程跟随老师实践,非原创代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