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测试平台的页面引用逻辑,并不是传统的各个页面内引用菜单页面。而是菜单页面内引用各个其他页面,所以是完全相反。
菜单页面:welcome.html
然后后台views函数中,返回的其实都是welcome.html,比如进入首页: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进入的是首页,但是返回给浏览器的却是welcome.html也就是菜单页,然后带了一个字典,字典中包含首页html的名字:Home.html 还有俩个变量数据,一个是用户id叫oid,一个是日志id叫ooid,一个是其他各种数据的集合字典。
(这里解释下:oid是object_id的简写,意为公共的物体变量,谁都可以用,就是占位方便使用的。ooid是other_object_id的简写,就是增加了个变量而已,你要喜欢还可以多写一大堆变量作为某些页面的特殊使用准备)
然后,浏览器打开welcome.html的时候,发现内部居然要引用了一个url (也就是要开始想办法塞入首页html了):
大家看上图,这里调用的是/child/路由,并且后面带了三个参数,其中按照刚刚看到的home函数可以知道,whichHTML是首页的网页名字,oid存放用户id,ooid存放日志id。
好,让我们继续探索,接下来就去urls.py中看看这个/child/路由吧~
上图中,注意,我这里采用了url函数写法,后面的版本django也可以用re_path函数来写,只是re_path和path函数,你就不要写前面的r"^ 和 结尾的$了。
这段url中同样用三个变量来占位,分别是eid,oid,ooid,此时接收到的数据分别对应 whichHTML首页网页名,oid用户id,ooid日志id。
(注意,路由中eid后接的.+ 这在正则里意思是必填,至少有1位字符串才算数。而oid和ooid都是.* 意思就是也可以不写,因为child路由作为一个公共路由,它会被很多不同的函数调用,所以才要做成这样。)
好,然后我们继续探索这段数据流,/child/路由调用了一个名为child的函数,所以我们去views.py中看看这个函数:
如上图,我们知道,接收到的eid就是首页的网页名:Home.html ,oid是用户id,ooid是日志id。
然后又把这三个数据 传给了一个叫做child_json的函数,这个函数的作用就是根据不同的页面和用户id和日志id,来决定要返回真正的具体的数据!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不同用户身份的定制化!
获取回来的数据给到res,很显然res就是一个大字典,然后通过标准的return render函数来返回,不过我们先别着急往下走,先去看看child_json函数到底干了啥:
这里可以看到,child_json函数接收了这三个参数,其中oid和ooid都有默认值为空,这也符合我前面的路由中的设计:oid和ooid只做备用,可以不传的概念。
我们一路跟踪这段数据下来可知道,eid是首页的名字:Home.html ,所以函数内用if来进行判断,如果eid==’Home.html‘ 则走这个分支:
其中比较复杂,我们也没必要全看,就关注下:最后返回的这个res字典即可。
这个字典res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数据,比如hrefs,home_log,hosts等等。
最终这个res被child_json返回给child函数,又被继续返回给浏览器:
然后浏览器最终通过/chlid/路由 拿到了应该展示的页面eid:”Home.html’ 和其内部的数据res。
成功在welcome.html中嵌入了这个Home.html页面。并展示给你:
这里大家明白了 eid,oid,ooid等到底是怎么传递了,但其中oid和ooid我一开始就是说了,它们是公共的,也就是任何页面都可以使用的,所以它们具体的含义也是变化的,不同页面给它们的不一样,但总归是在一开始views.py中进入具体页面控制的。
比如我们不用首页做例子,换个页面:
比如项目列表:
如图,项目列表页压根就没用上oid和ooid....
再比如接口库页面:
如图,oid此时变成了项目id,ooid变成了一个page变量。
所以在child_json函数中,oid可以直接当项目id用:
好了,到此结束,如果还不懂,可以继续咨询我或者加我进群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