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书摘来异步社区《响应式Web设计全流程解析》一书中的第1章,第1.3节,作者: 【美】Stephen Hay 译者: 余果 , 等 责编: 赵轩,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1.3 专家的入侵
很久以前,每个公司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的网页设计,不包括项目管理、后台开发,只包括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和常见的前端开发。
1998年,前端开发主要的工作就是写写HTML,也有些Flash要做。我最早的员工都不知道什么是CSS,还得我来给他们解释。那时候还有很多用CSS做不了的事情,而JavaScript还完全名不见经传。
那时候设计一个网站大概是这样的:在Photoshop里画好设计稿,切图,把它们放回HTML,用Photoshop渲染的内容替换对应的部分,不论这个网站是小的静态宣传站还是CMS的模板站。
当开始系统化、模块化地思考网站的视觉架构时,我们用最简单的线条,称为线框或者图表,来描绘网站。即使文档型网站也有交互方式,而这些特性都需要在设计流程中沟通清楚。
在我的记忆中,从2002年开始,事情有了转折。当项目足够大,网页上的工作量足够复杂时,我们会在一两个前端体验上专业化。许多设计师还在写HTML,而网站图表和线框是信息架构师的工作范畴。像“Jame Garrett的视觉词汇表”这样的工具给了我们一个方法,可以根据基础交互实时查看网站结构。随着交互形式的变化,从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交互到更小而具体的客户端侧交互,专家们使用了大量细化的线框来展示。这些线框逐渐变成了没有颜色和图片的网页,有时在设计稿里为了客户可以点击,在线框里配上链接可以互相跳转。
不久之后我们意识到,继续做一个全面的网页设计师很难了。网页设计领域诞生了信息架构、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前端开发等细分子领域,几年后又相继出现了更多子领域,比如每个网站都有强需求的内容运营和时常含糊的用户体验设计。这时,作为交互设计师重要的产出之一,线框已经足够细化,而视觉设计师的职能也相应有略微改变。即使在笔者成文的今天,在很多网站设计和开发公司,许多视觉设计师仍遵循传统瀑布流程,跟随着交互设计师的脚步。这意味着,视觉设计师拿到手的是复杂的线框图,并且是由客户看过并且认可的,没办法改动。这让他们的工作简化成了令人尴尬的“根据编号涂颜色练习”。视觉设计师被要求在线框的基础上做设计——改改字体排版、按网格排整齐、上色并画出图像——基本可以概括为在线框的底子上做点小修饰。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设计工作是由交互设计师完成的,他们才是解决问题的人,而视觉设计师只是按照线条上色罢了。这看上去很不公平,因为不解决问题的设计师仅仅是在做装饰,而做装饰不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