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精讲——策略模式
一、何为策略模式?
根据《设计模式之美》,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是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通俗一点,就是你去买菜,可以选择骑共享单车去菜市场,也可以坐公交车,也可以滴滴打车,当然也可以选择不行,骑共享单车、坐公交车、滴滴打车、步行这都是不同的策略,但是你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一样的,因此这些策略是可以互换的,不影响你去买菜。
二、何时使用策略模式?
当使用超过3层的if-else或者长串的switch条件判断,我们就要考虑使用策略模式了,当然不只是这一种方法,工厂模式、状态模式也可以。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使用超过3层的if-else或者长串的switch条件判断违反了:
- 单一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需要完成一个职责,比如我们常见的淋浴器材的旋钮,往一边是变热,一边是变冷,往往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水温,经常一会儿凉,一会儿烫。这是一个物理问题,由此产生了一个被称为淋浴方程的东西.
这是因为热水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到你身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旋钮的刻度不是均匀的。所以我们使用起来不方便。
但是如果我们采取单一职责原则,热水一个旋钮,冷水一个旋钮,就能容易控制了。
- 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如果使用超过3层的if-else或者长串的switch条件判断且之中的代码量比较大时,后续代码的扩展和修改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三、策略模式实例
下面就来用策略模式,实现我们去菜市场买菜的情形吧~
接口:
/**
* 去菜市场策略的接口(Strategy)
*/
interfacegoToMarketStrategy {
voidaction();
}
具体方式,比如骑共享单车。
/**
* 骑共享单车(ConcreteStrategy)
*/
publicclasssharedBikeimplementsgoToMarket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voidaction() {
System.out.println("骑上我心爱的小单车...");
}
}
具体方式,坐公交车。
/**
* 坐公交车(ConcreteStrategy)
*/
publicclassBusimplementsgoToMarket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voidaction() {
System.out.println("滴!学生卡...");
}
}
滴滴太贵了,咋就不坐了~
具体方式,步行。
/**
* 步行(ConcreteStrategy)
*/
publicclasswalkingimplementsgoToMarket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voidaction() {
System.out.println("我爱走路,身体棒棒...");
}
}
环境类 谁决策,我决策。
/**
* 小伞(Context)
*/
publicclass小伞 {
privategoToMarketStrategystrategy ;
public小伞(goToMarketStrategystrategy) {
this.strategy=strategy;
}
// 居家好男人要去买菜了。
// 具体执行哪个,看我选哪个。
publicvoidexec() {
strategy.action();
}
}
你是上帝,你来。。。
publicclassMain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
//第一个叫小伞的boy走路去买菜。
小伞boy1=new小伞(newwalking());
boy.exec();
//第二个叫小伞的boy骑共享单车去买菜。
小伞boy2=new小伞(newsharedBike());
boy.exec();
// ......
}
}
四、优缺点
优点:
- 很好的支持开闭原则,我们可以在不修改原本系统的基础上选择算法或行为,也可以方便地增加新的算法或行为
- 能够避免多重条件选择语句
- 不一样的环境类都能对策略类进行复用
缺点:
- 客户端必须得清楚全部策略类,并做出决定采用哪一个策略类
- 会导致系统生成许多具体策略类
- 不能同时在客户端中使用多个策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