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不由得想起我当初了解用户增长的时候,在网上一搜,发现用户增长的文章往往伴随漫天的黑话、方法论、金字塔、导图,心灵大受震撼的场景。
两者的差别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用户生命周期的部分阶段两者有重叠,除了推荐算法外,用户增长在别的阶段还有一些不同算法应用。
这里从算法角度简单拆解一下用户增长算法的方向,帮助算法同学简单清晰地梳理下用户增长究竟是做什么的。但增长方向内容实在很多,我不能面面俱到,仅做个参考。
做用户增长,顾名思义,岗位负责最核心指标是用户数量。所以用户增长一般做的事情都要能够直接间接影响到 DAU。所以用户增长逻辑上很清晰:围绕用户的生命周期寻找优化点。但是因为链路过长,落实到技术上,会显得有些分散。
一般地,我们把用户的生命周期可以分解成如下几个阶段:
- APP 外
- 获客阶段:指如何获取新用户;
- APP 内
- 激活阶段:指将新用户从APP视角的空白用户激活成活跃用户;
- 活跃阶段:用户在APP内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
- 沉默阶段:用户减少使用APP频率至比较低的水平;
- APP 外
- 流失阶段:用户卸载或者不再使用APP;
其中,进入到 APP 内阶段以后,用户增长和推荐算法就有比较大的重叠了。简单配张图。
1. 获客阶段
一般 APP 的获客阶段粗略地分,可以分成自然流量和购买的流量。自然流量指的是用户自发地安装产品,成为用户,通常占比较小。购买的流量一般指广告外投或者OEM预装等渠道,通过花钱购买曝光和安装,通常占比较大。
购买效果广告流量的场景,通常是这样的:
需要一些系统中的优秀 item 作为素材去外界平台投放广告,吸引用户点击广告并下载
有多种广告投放平台可选,这些平台的曝光价格(eCPM)不一而足,效果也不尽相同
随着时间增加,种子用户都已经有了广告曝光,剩下的用户点击率和转化率逐渐走低,获客成本逐渐增加
对这样动态的过程,算法是可以有一定介入能力的。算法可以做和需要做的事情包括:
- 种子 item 的选取:决定什么样的 item 可以作为外投广告的 item。
- **创意生成:**因为效果广告是千人前面的,每个人看到的广告都不一样,因此广告外投的展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也需要算法生成,这个样式一般叫创意。有的广告平台有生成创意的功能,有的则由广告主自行生成。下图是京东在某 APP 投放的开屏广告,尚不清楚是广告平台还是京东自己生成的,但可以确定是算法生成的,因为我在京东搜索了一圈,冰箱品类并没有“TC”这个品牌,看起来是 TCL 的品牌识别出了点问题。
- ROI、留存 和 LTV(lifetime value) 预估:由于外投流量是有成本的,我们需要预估买到新用户的长期留存和 life-time 的收益。当这个收益能够 cover 流量成本的时候,即 ROI > 1 时,我们认为是比较健康的,当 ROI 远小于 1 的时候,意味着外投获客是烧钱行为,不能够长久。这是时间序列问题。
对提升自然流量,算法侧一般的思路是增加 APP 的站外曝光量,如通过算法模型提高站外分享率等。
京东在某APP投放的开屏广告,可惜TCL拼错了
2. 激活阶段
从这个阶段开始,用户就进入到了产品内部,做的事情和推荐算法逐渐一致。激活阶段是用户增长最重要的阶段。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新用户刚来,几乎一张白纸,给新用户做推荐是极有挑战性的;
第二,新用户的耐心有限,能不能在很短的时间窗口内把 APP 的价值体现给用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会不会留下;
第三,给新用户确立完整无偏的用户画像很重要,如果在最开始给用户定性定错了,短期留存必然上不去,许多产品对新用户会更多推热门 item,因为这些 item 的点击率相对更高,但热门 item 有时并不代表兴趣,如果没有考虑这点,新用户的画像就会学偏,这个用户从一开始就走向了流失。
这个阶段算法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
新用户承接:用户如果通过广告来的,则他进 APP 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需要针对性地进行信用的承接
新用户推荐:
在没有用户画像时如何给新用户做推荐?
如何给新用户做推荐,能够尽快确立无偏的用户画像?
新用户激活:
如何让用户尽快积累点击或者展现,成为活跃用户?
这个阶段的策略和一般推荐算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不是 ctr 为目标的,而是以新用户的留存为主要目标进行优化的。这也是这一阶段另一个难点,留存不能直接优化,往往需要结合业务的 sense 或代理指标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