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码甲带大家梳理加密算法、摘要算法的定义和场景:
伸手党先看答案:
加密算法的目的,在于使别人无法成功查看加密的数据,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解密来重新查看数据。
而MD5算法是一种哈希算法,哈希算法的设计目的本身就决定了,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可逆的,即你通过哈希算法得到的数据,无法经过任何算法还原回去。所以既然不能将数据还原,也就不能称之为解密;既然不能解密,那么哈希的过程自然也就不能称作是[加密]了。
加密算法
加密:是以某种特殊的算法改变原有的信息,使得未授权的用户即使获得已加密的信息,但因不知解密的方法,仍然无法了解信息的内容。
解密:加密的逆过程为解密,即将该加密信息转化为其原来信息的过程。
加密算法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其中对称加密算法的加解密密钥相同,非对称加解密的密钥不同。
HTTPS就同时用到非对称加密和对称加密,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非对称加解密(保护密钥不被查看), 在通信阶段使用对称密钥加解密数据。
摘要算法
摘要算法,又称哈希算法、散列算法。通过一个函数,将任意长度的内容转换为一个固定长度的数据串。
摘要算法之所以能指出数据是否被篡改,就是因为摘要函数是一个单向函数,计算很容易,但通过摘要(digest) 反推data却非常困难,而且,对于原始数据做一个bit的修改,都会导致计算出的摘要完全不同。
使用迅雷下载某片的时候,下载站会顺带给你一个MD5校验码;
你找一个MD5校验工具,对下载下来的文件执行MD5算法,将得到的哈希值与下载站附带的MD5值对比,如果值是相同的,说明从该网站下载的文件没有损坏。
HMAC
延伸聊一个结合了密钥和哈希功能的请求认证方案:
HMAC ( hash-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ed code)
很多第三方平台都采用这种授权认证方案,你回想一下,api平台是不是经常给你一对AppID
Serect Key
1.Client & Server 都知晓一个私钥serect key
2.客户端每次请求时,会针对(请求数据+ secret key)生成一个hash值
HMAC = hashFunc(secret key + message)
3.客户端将哈希值做为请求的一部分,一起发送
4.当服务端收到请求, 对( 收到的请求+ 查到的Serectkey'
)生成哈希,将计算的哈希值与请求中附带的原哈希值对比,如果相同,则认定请求来自受信Client,且请求未被篡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首先:Client 和Server的哈希值相同,根据哈希算法的设计初衷,说明请求过程未被篡改;
另一方面也反推 Client 和Server使用的是同一个Serect Key
, 而Serect Key
是私密信息,故此处的Client发送请求不可抵赖。
还可以考虑在客户端生成哈希时加入timestamp时间戳(请求也要附带这个时间戳),服务端收到后,先对比服务器时间戳与请求时间戳,限制15s内为有效请求,服务端再对(请求消息+ serect key+ timestamp)生成哈希,对比哈希,避免重放攻击。
总结
本文给出的示例:HTTPS、迅雷MD5校验,足够帮助你了解加密算法和摘要算法的设计目的。
•加密算法的目的是:防止信息被偷看
•摘要算法的目的是:防止信息被篡改
以后使用时候也能有的放矢,面试时也不会闹出笑话。
最后给出的WebAPI授权方案HMAC
,算是密钥+哈希算法结合的一个应用场景, 具备快速、自签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