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简单Web框架从零开始(三):Http响应格式
目录
【Python】简单Web框架从零开始(二):Http请求格式
一、前言
前面两期介绍HTTP网络部分和客户端请求解析,这篇介绍如何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完成请求应答之后基本的Web框架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逐个补齐一些所需的模块啦。
二、响应格式
从上图可以看到响应客户端请求的协议格式与客户端请求的格式很类似,除了首行稍微不一样外。首行称为状态行,其格式为:[HTTP协议版本][空格][状态码][空格][消息][\r\n]。其中状态码是一组三位数组成的数字代码,具体介绍可以百度百科,常见的有200,400,404等等。跟在状态码后面的响应消息是与状态码对应的文本描述。
实体头部数据格式完全与请求的头部格式一致,里面包含了服务器相关的信息,以及支持哪些功能和特殊的内容。
响应数据体就是真正给客户端“显示”的内容,想要客户端正确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数据,需要在响应的实体头里面加上Content-Length用于表示响应数据体的大小,还可以增加Content-Type来表示响应数据体的内容格式。Content-Type有很多类型 ,具体可以去https://tool.oschina.net/commons/这个网站上面查看。
客户端的请求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静态资源请求例如访问一个静态页面(如下图展示的HTML文件页面内容),文件下载,图片请求等等。这些请求在收到服务器响应后就会在浏览器中尝试显示出来,Content-Type就可以标识响应的内容是在浏览器中渲染还是下载。另一种就是后台数据交互,例如动态获取天气信息http://www.weather.com.cn/data/cityinfo/101010100.html,服务器返回的是一段JSON格式的数据,具体如何在浏览器里面展示,就需要使用Javascript脚本进行处理了。这种一般采用Ajax后台请求数据,然后动态展示到页面上。
三、响应代码
理解响应的协议格式结构后,实现起来就比较简单了,在发送数据前先将状态行和请求头数据发送出去,然后在发响应数据体即可。只要注意Content-Length是必须的,且长度要等于响应数据体的长度,否则客户端就无法正确响应了。
def write_header(self, code=200, message="OK"): # 状态行 self.request.wfile.write("HTTP/1.1 {0} {1}\r\n".format(code, message)) # 实体头 for k, v in self.headers.items(): self.request.wfile.write("{0}: {1}\r\n".format(k,v)) # 注意响应实体头发完后,还需要发一个空行 self.request.wfile.write("\r\n") def write(self, body): self.raw_data += body def flush(self): if "Content-Length" not in self.headers: self.headers["Content-Length"] = len(self.raw_data) self.write_header(self.code, self.message) self.request.wfile.write(self.raw_data) self.request.wfile.flush()
现在浏览器都支持的HTTP版本为1.1,因此我采用默认回复客户端HTTP/1.1,而没有动态判断。不同版本支持的行为有哪些,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哦。
四、完结
具体的代码已经放到Github上,代码写的很简单仅供学习哦。后面有时间可以把模板渲染也接入进去,这样就是一个后端渲染的小框架啦。不过现在似乎比较流行前端渲染,那后端就轻松多啦。
欢迎微信搜索"游戏测试开发"关注一起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