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bond 5.6 版本发布,增加多种安装方式,优化拓扑图操作体验

简介: Rainbond 5.6 版本,主要致力于提升拓扑图操作效率以及快速安装体验,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Rainbond 5.6 版本,主要致力于提升拓扑图操作效率以及快速安装体验,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主要功能点解读:

支持单机快速体验

为了方便在单机电脑上快速安装体验Rainbond,当前版本支持通过一条命令安装和体验,现在支持的平台包括:

  • Linux
  • Linux(ARM)
  • Mac(Intel)
  • Mac(M1)
  • Windows

快速安装

支持Helm安装方式

Helm 提供了一套简单易用的命令行,借助开发者制作好的 Charts 包完成应用的安装、更新、升级、回滚等操作。当前版本通过 Helm 作为包管理工具适配了市面可见的大多数 Kubernetes 类型,这些类型包括:

  • 使用不同安装工具(如kubeadm、sealos)部署的各种版本的标准 Kubernetes 集群;
  • 各大云服务商推出的 Kubernetes 即服务的云产品,如阿里云ACK、腾讯云TKE、华为云CCE;
  • 基于 Kubernetes 规范实现的其它容器基础设施,如Rancher、 K3s 、Kubedge;

Helm安装

优化拓扑图操作体验

在之前的版本中,由于 Rainbond 展示层级较多,用户操作单个组件时,往往需要切换到组件视图,这使得用户操作层级变多,也无法第一时间获取需要的信息。这次我们针对拓扑图的展示信息做了优化,使其能在应用层级给出更多的信息,并进行操作。降低进入组件视图的操作负担。

新版本展示信息如下:

1.png

在新版本中,拓扑图展示信息处给出了一排组件操作按钮,分别是访问组件、进入Web终端、更新组件、关闭组件、删除组件。用户可以根据这些按钮快速操作组件,同时下方展示出了组件内的容器信息。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操作效率。

增加拓扑图聚合模式

在企业实际使用中,一个应用下的组件,往往会依赖其他应用下的组件,此时用户看到的拓扑图信息会大且比较杂乱,无法快速分辨其他组件所属的应用。这时对于用户而言,多个应用之间的依赖关系不明确。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新增了拓扑图聚合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清晰的展示多个应用间的依赖关系。

在普通模式下,可以看到该应用依赖了多个组件,但是我们对于这些组件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

2.png

我们切换到聚合模式,可以看到,组件与其他应用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

3.png

点开 Gitlab 这个应用的拓扑图,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应用的运行状态,以及依赖的组件信息。

4.png

支持网关路径重写

之前 Rainbond 网关只实现了简单的location代理,并未提供路由重写相关的功能。当有这样的需求:

要在目标服务http://{upstream}/index.html的path多加一层虚拟目录去访问:http://example/abc/index.html。达到 http://example/abc/index.html => http://{upstream-1}/index.html 的效果。对应的网关配置如下。

location / {


   rewrite /abc(/|$)(.*) /$2 last;


   proxy_pass http://127.0.0.1;


}

如今需要实现这种复杂的rewrite配置,只需在UI上填写对应字段即可,如下图所示:

5.png

详细变更点

新增功能

  • 【应用管理】提升拓扑图展示信息;
  • 【应用管理】支持拓扑图聚合模式;
  • 【网关管理】支持网关路径重写;@pescox

优化功能

  • 【组件管理】优化添加组件流程;
  • 【安装】支持arm64版本;
  • 【安装】支持helm安装;
  • 【安装】支持docker in docker方式启动测试环境;

BUG 修复

  • 【组件管理】修复组件构建后网关策略无法访问的问题
  • 【组件管理】修复有状态组件(如Mysql集群)无法启动的问题
  • 【性能】修复rbd-worker存在的内存泄漏问题 @pescox
  • 【安装】修复安装时错误信息展示不全的问题
  • 【组件管理】修复helm应用关联的第三方组件信息错误的问题

感谢 @pescox#1125#1139#1143 所做的贡献

感谢 @xixinlove#1141 所做的贡献

关于Rainbond

Rainbond 是一个开源的云原生应用管理平台,使用简单,不需要懂容器和Kubernetes,支持管理多个Kubernetes集群,提供企业级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包括应用开发环境、应用市场、微服务架构、应用持续交付、应用运维、应用级多云管理等。

Github:https://github.com/goodrain/rainbond

官网:https://www.rainbond.com?channel=aliyun

微信群:关注 Rainbond 公众号加入技术交流群

钉钉群:请搜索钉钉群号 31096419

相关实践学习
深入解析Docker容器化技术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容器平台。开发人员利用Docker可以消除协作编码时“在我的机器上可正常工作”的问题。运维人员利用Docker可以在隔离容器中并行运行和管理应用,获得更好的计算密度。企业利用Docker可以构建敏捷的软件交付管道,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的信誉为Linux和Windows Server应用发布新功能。 在本套课程中,我们将全面的讲解Docker技术栈,从环境安装到容器、镜像操作以及生产环境如何部署开发的微服务应用。本课程由黑马程序员提供。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容器服务 ACK 容器服务 Kubernetes 版(简称 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能力,支持企业级容器化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云端最佳容器化应用运行环境。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ubernetes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IDE
通义灵码使用指南
一款不用充钱也能让你变强的插件 通义灵码(TONGYI Lingma),可以称之为中国copilot 的平替品。我们一起看看如何使用安装,功能介绍,常用问题,客户测评等。
7240 12
通义灵码使用指南
|
运维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原生-DevOps】企业级DevOps平台搭建及技术选型-CICD篇(一)
【云原生-DevOps】企业级DevOps平台搭建及技术选型-CICD篇(一)
1300 0
【云原生-DevOps】企业级DevOps平台搭建及技术选型-CICD篇(一)
|
SQL 存储 分布式计算
CDP的Hive3系列之Hive Metastore介绍
CDP的Hive Metastore (HMS) 是一种服务,用于在后端 RDBMS(例如 MySQL 或 PostgreSQL)中存储与 Apache Hive 和其他服务相关的元数据。Impala、Spark、Hive 和其他服务共享元存储。与 HMS 的连接包括 HiveServer、Ranger 和代表 HDFS 的 NameNode。
2668 0
CDP的Hive3系列之Hive Metastore介绍
|
6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JSON
传统OCR集体阵亡!Versatile-OCR-Program:开源多语言OCR工具,精准解析表格和数学公式等复杂结构
本文解析开源OCR工具Versatile-OCR-Program的技术实现,其基于多模态融合架构实现90%以上识别准确率,支持数学公式与图表的结构化输出,为教育资料数字化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763 5
传统OCR集体阵亡!Versatile-OCR-Program:开源多语言OCR工具,精准解析表格和数学公式等复杂结构
|
消息中间件 运维 Kubernetes
构建高效自动化运维体系:Ansible与Kubernetes的融合实践
【5月更文挑战第9天】随着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的普及,自动化运维成为确保系统可靠性和效率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Ansible和Kubernetes的集成,构建一个强大的自动化运维体系。我们将分析Ansible的配置管理功能以及Kubernetes容器编排的优势,并展示如何将二者结合,以实现持续部署、快速扩展和高效管理现代云原生应用。文章还将涵盖实际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在真实环境下如何利用这些工具优化运维流程。
|
运维 Kubernetes 调度
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 One 分布式云容器企业落地实践
3年前的云栖大会,我们发布分布式云容器平台ACK One,随着3年的发展,很高兴看到ACK One在混合云,分布式云领域帮助到越来越多的客户,今天给大家汇报下ACK One 3年来的发展演进,以及如何帮助客户解决分布式领域多云多集群管理的挑战。
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 One 分布式云容器企业落地实践
|
存储 数据采集 监控
一文详解全栈可观测的实现路径
一文详解全栈可观测的实现路径
1684 113
|
存储 边缘计算 前端开发
边缘计算与云边协同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计算服务,满足应用的实时性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571 56
|
运维 监控 算法
面向全栈可观测的分布式链路追踪
全栈可观测App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分析工具,从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到数据关联,再到具备智能化和自动化特性的相关工具,以解决人们在可观测性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未来,我们将持续提供更加丰富和强大的分析工具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6168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