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数学】组合数学简介 ( 组合思想 2 : 数学归纳法 | 数学归纳法推广 | 多重归纳思想 )

简介: 【组合数学】组合数学简介 ( 组合思想 2 : 数学归纳法 | 数学归纳法推广 | 多重归纳思想 )

文章目录

一、组合思想 2 : 数学归纳法

二、数学归纳法推广

三、多重归纳思想





一、组合思想 2 :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 描述 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 P ( n ) P(n)P(n) ,


根据不同的问题 , 设定 n nn 最小的值 , 一般情况下从 0 00 开始 ,




1. 证明时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


( 1 ) 归纳基础 : 先证明 归纳基础 , 如证明 P ( 0 ) P(0)P(0) 为真 ;


( 2 ) 归纳步骤 : 根据 数学归纳法的种类 , 进行不同方式的证明 , 这里有 第一数学归纳法 和 第二数学归纳法 两种归纳法 ;




2. 数学归纳法 :


( 1 ) 第一数学归纳法 : 从 P ( n ) P(n)P(n) 推导 P ( n + 1 ) P(n + 1)P(n+1)


P ( 0 ) P(0)P(0) 为真


假设 P ( n ) P(n)P(n) 为真 , 证明 P ( n + 1 ) P(n + 1)P(n+1) 也为真



( 2 ) 第二数学归纳法 : 所有小于 n nn 的 P ( 0 ) , P ( 1 ) , ⋯   , P ( n − 1 ) P(0) , P(1), \cdots , P(n-1)P(0),P(1),⋯,P(n−1) 都为真 , 推导 P ( n ) P(n)P(n) 为真 ;


P ( 0 ) P(0)P(0) 为真


假设所有小于 n nn 的自然数 k kk , 命题 P ( k ) P(k)P(k) 都为真 , 即 P ( 0 ) , P ( 1 ) , ⋯   , P ( n − 1 ) P(0) , P(1), \cdots , P(n-1)P(0),P(1),⋯,P(n−1) 都为真 , 推导 P ( n ) P(n)P(n) 为真 ;


符号化表示为 : P ( 0 ) ∧ P ( 1 ) ∧ ⋯ ∧ P ( n − 1 ) → P ( n ) P(0) \land P(1) \land \cdots \land P(n-1) \to P(n)P(0)∧P(1)∧⋯∧P(n−1)→P(n)






二、数学归纳法推广


数学归纳法可以推广 , 组合中可能遇到出现 两个自然数的问题 , 因此 对应的命题是两个自然数 P ( m , n ) P(m,n)P(m,n) , 之前的命题都是一个自然数 P ( n ) P(n)P(n) ;




1. 证明两个自然数的命题 P ( m , n ) P(m,n)P(m,n)


针对该 m , n m,nm,n 两个自然数 ,


任意给定其中一个自然数 m mm , 即 m mm 可以是任意大小的自然数 , 对 n nn 归纳 ;



任意给定其中一个自然数 n nn , 即 n nn 可以是任意大小的自然数 , 对 m mm 归纳 ;



任意先指定一个自然数的值 , 对另一个自然数进行归纳 ;


一个自然数的归纳 , 就采用传统的数学归纳法进行归纳证明 ;




2. 多重归纳 :


( 1 ) 归纳基础 : 设置 P ( m , n ) P(m,n)P(m,n) 其中某个自然数为 0 00 , 另一个自然数是任意大小 ;


P ( 0 , n ′ ) P(0, n')P(0,n

) 是归纳基础 , m = 0 m= 0m=0 , n ′ n'n

 是任意大小 ;


P ( m ′ , 0 ) P(m', 0)P(m

,0) 是归纳基础 , n = 0 n= 0n=0 , m ′ m'm

 是任意大小 ;


先证明上述归纳基础为真 ;



( 2 ) 归纳步骤 :


假设 P ( m − 1 , n ) P(m-1, n)P(m−1,n) , P ( m , n − 1 ) P(m , n-1)P(m,n−1) 为真 , 证明 P ( m , n ) P(m, n)P(m,n) 为真 ;






三、多重归纳思想


平面坐标系 :

image.png



如果 x = 0 x = 0x=0 时参数为真 , 即 y yy 轴上的 点代表的 参数都为真 ;


如果 y = 0 y = 0y=0 时参数为真 , 即 x xx 轴上的 点代表的 参数都为真 ;


上述两个坐标轴上的点相当于归纳基础 ;


有了归纳基础后 , 利用坐标轴上的点 , 推导坐标系中间部分的点代表的参数为真 ;



有两个点为真 , 证明比这两个点多 1 11 的点为真 , 证明出来 ,


假设 P ( m − 1 , n ) P(m-1, n)P(m−1,n) , P ( m , n − 1 ) P(m , n-1)P(m,n−1) 证明 P ( m , n ) P(m, n)P(m,n) 为真



证明 P ( 1 , 1 ) P(1, 1)P(1,1) 为真 :


P ( 1 − 1 , 1 ) , P ( 1 , 1 − 1 ) P(1 - 1 , 1) , P(1 , 1 - 1)P(1−1,1),P(1,1−1) 为真 , 即 P ( 0 , 1 ) , P ( 1 , 0 ) P(0,1) , P(1, 0)P(0,1),P(1,0) 为真 ,


可以推导出 P ( 1 , 1 ) P(1,1)P(1,1) 为真 ;

image.png



此时在 ( 0 , 2 ) , ( 1 , 1 ) , ( 2 , 0 ) (0,2) , (1,1) , (2, 0)(0,2),(1,1),(2,0) 斜线上的点都为真 , 即上图红框中的点 ;



根据上面斜线上的点可以证明 下一跳斜线上 的点 ( 0 , 3 ) , ( 1 , 2 ) , ( 2 , 1 ) , ( 3 , 0 ) (0, 3) , (1, 2) , (2, 1) , (3, 0)(0,3),(1,2),(2,1),(3,0) 斜线上的点为真 ;


image.png

此时证明完毕后 , 上图红框中的点都为真 ;


最终证明所有的斜线 ( 左上角 -> 右下角 ) 上的点都为真 ;

image.png


目录
相关文章
|
6月前
|
算法 测试技术 C++
【动态规划】【 数学】C++算法:514自由之路
【动态规划】【 数学】C++算法:514自由之路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Java
数论中的十个基本概念
数论中的十个基本概念
|
5月前
|
存储 算法 数据挖掘
螺旋矩阵 II:从理论到实践的五种算法解析
螺旋矩阵 II:从理论到实践的五种算法解析
|
5月前
数学基础从高一开始7、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重点作差法)
数学基础从高一开始7、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重点作差法)
38 0
|
5月前
|
算法 C++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第2章 递归与分治策略 (笔记)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第2章 递归与分治策略 (笔记)
|
6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知识图谱
算法设计与分析(贪心法)
【1月更文挑战第1天】在分析问题是否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时,通常先设出问题的最优解,给出子问题的解一定是最优的结论。证明思路是:设原问题的最优解导出子问题的解不是最优的,然后在这个假设下可以构造出比原问题的最优解更好的解,从而导致矛盾。(一个问题能够分解成各个子问题来解决,通过各个子问题的最优解能递推到原问题的最优解,此时原问题的最优解一定包含各个子问题的最优解,这是能够采用贪心法来求解问题的关键)贪心选择性质是指所求问题的整体最优解可以通过一系列局部最优的选择获得,即通过一系列的逐步局部最优选择使得最终的选择方案是全局最优的。
122 1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移动开发
递推算法-五种典型的递推关系
递推算法-五种典型的递推关系
313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搜索推荐
<<算法很美>>——(二)详解递归思想
<<算法很美>>——(二)详解递归思想
<<算法很美>>——(二)详解递归思想
|
算法 前端开发
【算法之路】😎 吃透对称性递归 (二)
【算法之路】😎 吃透对称性递归 (二)
109 0
【算法之路】😎 吃透对称性递归 (二)
|
算法 C++
算法基础系列第四章——数论之从欧拉卷到欧几里得(1)
算法基础系列第四章——数论之从欧拉卷到欧几里得(1)
158 0
算法基础系列第四章——数论之从欧拉卷到欧几里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