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MAC与PHY概述二

简介: 从硬件的角度来分析,以太网的电路接口一般由CPU、MAC(Media Access Control)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physical Layer PHY)组成

1.  统概述

image.png

从硬件的角度来分析,以太网的电路接口一般由CPUMAC(Media Access Control)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physical Layer PHY)组成,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对于上述三部分,并不一定都是独立的芯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CPU内部集成了MACPHY,难度较高

2.CPU内部集成MAC,PHY采用独立芯片(主流方案)

3.CPU不集成MACPHYMACPHY采用独立芯片或者集成芯片(高端采用)

以常用的CPU内部集成MACPHY采用独立的芯片方案,虚线内表示CPUMAC集成在一起,PHY芯片通过MII接口与CPU上的MAC互联:

image.png

SMI是一种串行接口,接口包括两根信号线: MDC:管理接口的时钟,MDIO: 双向的数据线。主要是完成CPU对于PHY芯片的寄存器配置

      MII总线接口,主要是完成数据收发相关的业务(下方详细介绍)

网络隔离变压器:传输数据,增强信号;隔离网线连接的不同网络设备间的不同电平;抗干扰,保护作用。

2.通讯方式

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即媒体独立接口,MII接口是MACPHY连接的标准接口。它是IEEE-802.3定义的以太网行业标准。MII接口提供了MACPHY之间、PHYSTA(Station Management)之间的互联技术。媒体独立表明在不对MAC硬件重新设计或替换的情况下,任何类型的PHY设备都可以正常工作.它包括一个数据接口,以及一个MACPHY之间的管理接口。MII接口有MIIRMIISMIISSMIISSSMIIGMIISGMIIRGMII等。这里简要介绍其中的MIIRGMII

MII接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MAC层到PHY层的发送数据接口

PHY层到MAC层的接收数据接口

MAC层和PHY层之间寄存器控制和信息获取的MDIO接口

image.png

MII 数据接口总共需要 16 个信号。MII的时钟为25MHz,传输速率为10/100Mbps。所以MII的特性如下:

1.支持10Mb/s100Mb/s的数据速率

2.100M工作模式下,参考时钟是25MHz10M工作模式下,信号参考时钟是2.5MHz

3.支持全双工、半双工两种工作模式

4.发送和接收数据时采用,4bit方式

RMII是简化的MII接口,在数据的收发上它比MII接口少了一倍的信号线(2数据位),所以它一般要求是50MHz的总线时钟。RMII一般用在多端口的交换机,所有的数据端口公用一个时钟用于所有端口的收发,这里就节省了不少的端口数目.RMII的一个端口要求7个数据线,MII少了一倍,所以交换机能够接入多一倍数据的端口.MII一样,RMII支持10Mbps100Mbps的总线接口速度.

后来为了支持千兆网口,也就开始有了千兆网的MII接口,也就是GMII接口。现在比较常用的是RGMII,减小了MACPHY之间的引脚数量。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混合在一起,并且在工作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同时采样,其对应关系图如下:

10M带宽对应的是2.5MHz,因为4bit*2.5M=10Mbps

100M带宽对应的是25MHz,因为4bit*25M=100Mbpsimage.png

      1000M带宽对应的是125MHz,因为250MHz频率太高,所以采用双边沿采样技术(会带来设计复杂度)。4bit125M2=1000Mbps

SMIMAC内核访问PHY寄存器接口,它由两根线组成,双工,MDC为时钟,MDIO为双向数据通信,原理上跟I2C总线很类似,也可以通过总线访问多个不同的phy

MDC/MDIO基本特性:

两线制:MDC(时钟线)和MDIO(数据线)。

时钟频率:2.5MHz

通信方式:总线制,可同时接入的PHY数量为32

通过SMI接口,MAC芯片主动的轮询PHY层芯片,获得状态信息,并发出命令信息。

PHY芯片发送数据,接受到MAC层发送过来的数字信号,然后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MDI接口传输出去。但是网线传输的距离又很长,有时候需要送到100米甚至更远的地址,那么就会导致信号的流失。而且外网线与芯片直接相连电磁感应和静电,也很容易导致芯片的损坏,所以就要使用网络变压器,其主要作用是:

传输数据,它把PHY送出来的差分信号用差模耦合的线圈耦合滤波以增强信号,并且通过电磁场的转换耦合到不同电平的连接网线的另外一端;

隔离网线连接的不同网络设备间的不同电平,以防止不同电压通过网线传输损坏设备;

还能使芯片端与外部隔离,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而且对芯片增加了很大的保护作用,保护PHY免遭由于电气失误而引起的损坏(如雷击)。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缓存 算法 安全
MAC地址_MAC地址格式_以太网的MAC帧_基础知识
MAC地址是全球每块网卡唯一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由6字节构成,前24位为厂商代码,后24位为序列号。网卡需安装驱动程序才能正常工作,并实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及传输模式转换。MAC地址通常固化在EEPROM中,属于数据链路层范畴。以太网MAC帧包括前导码、地址、类型、数据和校验码,接收方根据MAC地址处理帧。网卡可设为混杂模式接收所有帧,便于网络分析,但也可能被黑客利用。
169 10
|
自然语言处理 Linux 芯片
实践经验分享:以太网MAC和PHY层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践经验分享:以太网MAC和PHY层问题的解决方案
|
6月前
|
存储 缓存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思科实验【2-MAC地址、IP地址、ARP协议及总线型以太网的特性】
计算机网络:思科实验【2-MAC地址、IP地址、ARP协议及总线型以太网的特性】
|
6月前
|
存储 缓存 网络协议
|
缓存 网络协议 网络架构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Ethernet_II帧格式、IEEE802.3帧格式,以太网的MAC地址的组成,ARP地址解析协议的工作原理,单播帧、组播帧、广播帧的区别
数据链路层,Ethernet_II帧格式、IEEE802.3帧格式,帧格式的区分以及链路层每种帧格式有什么作用,怎么区别分辨帧格式,以太网MAC地址的组成,ARP地址解析协议原理、什么是单播帧?什么是组播数据帧?什么是广播帧?...............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Ethernet_II帧格式、IEEE802.3帧格式,以太网的MAC地址的组成,ARP地址解析协议的工作原理,单播帧、组播帧、广播帧的区别
|
网络虚拟化 芯片 内存技术
以太网和MAC地址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以太网和MAC地址,以及如何去理解以太网和MAC地址,可以为小白打下坚实的数通基础。
|
网络协议 测试技术 网络架构
以太网PHY的基础知识
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它定义了开放系统互连 (OSI) 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IEEE 802.3 标准以一种结构化方式描述这些功能,强调系统的逻辑划分以及其如何组合在一起。由媒体访问控制器 (MAC) 组成的数据链路层可创建以太网数据帧,并使用底层以太网物理层通过介质传输数据帧。以太网物理层(简称PHY)是一个抽象层,负责传输和接收数据。PHY对传输的数据帧进行编码,并按照特定的操作调制速度、传输媒体类型和支持的链路长度对接收的帧进行解码。
1000 0
以太网PHY的基础知识
|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计算机网络】MAC层(三)经典以太网的MAC子层协议
前言 本文将会围绕下图来展开描述: 背景 上图为经典以太网的MAC子层协议的前后两个版本。 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协议? ————因为直接通过线路发送二进制编码,站点无法将0与空闲线路区分开。
657 0
|
Linux 测试技术 芯片
Linux以太网卡架构解析-MAC层和PHY层
最近,在调试基于Freescale IMX6UL板子的以太网口时,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网口插拔时,系统检测不到Link Down、Link UP事件。并且,在使用ifconfig eth0 up,然后再ifconfig eth0 down时,会提示
1493 0
|
2月前
|
iOS开发 MacOS Windows
Mac air使用Boot Camp安装win10 ,拷贝 Windows 文件时出错
Mac air使用Boot Camp安装win10 ,拷贝 Windows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