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以太网卡架构解析-MAC层和PHY层

本文涉及的产品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迁移 small 3个月
推荐场景:
MySQL数据库上云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同步 small 3个月
推荐场景:
数据库上云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同步 1个月
简介: 最近,在调试基于Freescale IMX6UL板子的以太网口时,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网口插拔时,系统检测不到Link Down、Link UP事件。并且,在使用ifconfig eth0 up,然后再ifconfig eth0 down时,会提示

引子


最近,在调试基于Freescale IMX6UL板子的以太网口时,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网口插拔时,系统检测不到Link Down、Link UP事件。并且,在使用ifconfig eth0 up,然后再ifconfig eth0 down时,会提示:


$ sudo ifconfig eth0 up
  $ sudo ifconfig eth0 down
    ifconfig: SIOCSIFFLAGS: No such device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以太网PHY芯片驱动可以正确加载,这说明芯片的DTS配置应该没有问题。之后,又尝试其他的检测网口插拔事件的实现方式,比如通过socket的SIOCGIFFLAGS获取网口的状态,以及通过/sys/class/net/eth0/iplink查看网口的状态等等,事实证明,这些方法都不能正确获取到网口的状态变化。


最后,通过下载IMX6UL的最新固件,发现可以正确的监测到网线的插拔状态,那问题应该内核配置或者PHY芯片的DTS配置有有问题。通过对比PHY芯片相关的内核配置以及DTS配置,最后确定是DTS的ethernet的PHY_ID配置错了。这个PHY_ID为PHY芯片进行MDIO通信时的设备地址,这里所说的MDIO为MAC控制器控制PHY芯片时所采用的的通信方式,其原理与I2C通信类似,PHY_ID类似于I2C中的设备地址。到这里,一切都真相大白了,难怪无法检测到网线的插拔插拔状态,因为CPU的MAC控制器根本没有办法和PHY芯片进行通信,也就没有办法获取到PHY芯片的状态了。之后,也知道了其实ifconfig最终也是通过MDIO与PHY通信来实现的,所以,才会有上面的错误提示。


说了这么多,其实,里面涉及到的知识量很大,比如,一个网卡硬件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PHY芯片和MAC控制器担当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通信的?ifconfig、ip、ethtool这些应用程序工具是如何控制真实的硬件的?下面分小节一一简单说明一下,算是对以上知识的一个科普。


测试环境


CPU:Freescale i.MX6UltraLite  
开发板:飞凌OKMX6UL-C2开发板
内核:3.6.18
以太网PHY:KSZ8081RNB


以太网控制器


网卡工作在 OSI 网络体系的最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物理层的芯片称之为 PHY。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以太网卡中数据链路层的芯片称之为 MAC 控制器。很多网卡的这两个部分是做到一起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PCI 总线接 MAC 总线,MAC 接 PHY,PHY 接网线(当然也不是直接接上的,还有一个变压装置)。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图 1. 一个典型的符合 IEEE802.3 标准的的以太网控制器结构图 这里简单解析一下:


  •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即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协议。该协议位于 OSI 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分,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 协议可以事先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如果可以发送将给数据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以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发送到物理层;在接收数据的时候,MAC 协议首先判断输入的信息并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去掉控制信息发送至 LLC 层。以太网 MAC 由 IEEE-802.3 以太网标准定义。


  • PHY:工作在OSI七层协议中的物理层, 嵌入式系统中“网卡”芯片一般都是PHY。它实现物理层。包括 MII/GMII(介质独立接口)子层、PCS(物理编码子层)、PMA(物理介质附加)子层、 PMD(物理介质相关)子层、MDI 子层。


  • MDC/MDIO为MII的管理通信接口,工作方式为两线,双工,MDC为时钟,MDIO为双向数据通信,原理上很类似于I2C总线,上图也可以看出MAC可以通过MDC/MDIO挂接多个PHY


RMII、MII


MII


MII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即媒体独立接口 ,其对MAC和PHY之间的通信方式进行了抽象,MAC和PHY各自实现MII接口,就可以相关通信。包括分别用于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两条独立信道。每条信道都有自己的数据、时钟和控制信号。MII 数据接口总共需要 16 个信号,包括 TX_ER,TXD<3:0>,TX_EN,TX_CLK,COL,RXD<3:0>,RX_EX,RX_CLK,CRS,RX_DV 等。MII的时钟为25MHz,传输速率为10/100Mbps

MAC与PHY通过MII连接的示意图如下: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 MII_TX_CLK:发送数据使用的时钟信号,对于10M位/s的数据传输,此时钟为2.5MHz,对于100M位/s的数据传输,此时钟为25MHz。


  • MII_RX_CLK:接收数据使用的时钟信号,对于10M位/s的数据传输,此时钟为2.5MHz,对于100M位/s的数据传输,此时钟为25MHz。


  • MII_TX_EN:传输使能信号,此信号必需与数据前导符的起始位同步出现,并在传输完毕前一直保持。


  • MII_TXD[3:0]:发送数据线,每次传输4位数据,数据在MII_TX_EN信号有效时有效。MII_TXD[0]是数据的最低位,MII_TXD[3]是最高位。当MII_TX_EN信号无效时,PHY忽略传输的数据。


  • MII_CRS:载波侦听信号,仅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由PHY控制,当发送或接收的介质非空闲时,使能此信号。 PHY必需保证MII_CRS信号在发生冲突的整个时间段内都保持有效,不需要此信号与发送/接收的时钟同步。


  • MII_COL:冲突检测信号,仅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由PHY控制,当检测到介质发生冲突时,使能此信号,并且在整个冲突的持续时间内,保持此信号有效。此信号不需要和发送/接收的时钟同步。


  • MII_RXD[3:0]:接收数据线,每次接收4位数据,数据在MII_RX_DV信号有效时有效。MII_RXD[0]是数据的最低位,MII_RXD[3]是最高位。当MII_RX_EN无效,而MII_RX_ER有效时,MII_RXD[3:0]数据值代表特定的信息(请参考表194)。


  • MII_RX_DV:接收数据使能信号,由PHY控制,当PHY准备好数据供MAC接收时,使能该信号。此信号必需和帧数据的首位同步出现,并保持有效直到数据传输完成。在传送最后4位数据后的第一个时钟之前,此信号必需变为无效状态。为了正确的接收一个帧,有效电平不能滞后于数据线上的SFD位出现。


  • MII_RX_ER:接收出错信号,保持一个或多个时钟周期(MII_RX_CLK)的有效状态,表明MAC在接收过程中检测到错误。具体错误原因需配合MII_RX_DV的状态及MII_RXD[3:0]的数据值。


RMMI


RMII (Reduced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 ) 是简化的 MII 接口,在数据的收发上它比 MII 接口少了一倍的信号线,所以它一般要求是 50 M的总线时钟,MII的时钟总线为25M。RMII 一般用在多端口的交换机,它不是每个端口安排收、发两个时钟,而是所有的数据端口公用一个时钟用于所有端口的收发 ,这里就节省了不少的端口数目。RMII 的一个端口要求 7 个数据线 ,比 MII 少了一倍,所以交换机能够接入多一倍数据的端口。和 MII 一样,RMII 支持 10 兆和 100 兆的总线接口速度 。RMII的时钟为50MHz,传输速率为10/100Mbps。MAC与PHY通过RMII连接的示意图如下: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GMII


GMII(Gigabit MII) 是千兆网的 MII 接口,这个也有相应的 RGMII 接口,表示简化了的 GMII 接口。GMII 采用 8 位接口数据,工作时钟 125MHz,因此传输速率可达 1000Mbps 。同时兼容 MII 所规定的 10/100 Mbps 工作方式。GMII的时钟频率为:2.5/25/125MHz),传输速率为:10/100/1000Mbps


下面MII、RMII、GMII三种接口的对比:


接口类型 信号数量 时钟速率 时钟源 传输速率
MII 16 25MHz 外部晶振或者MAC提供,不需要与MAC时钟同步 10/100Mbps
RMII 8 50MHz 一般是MAC提供,需要与MAC时钟同步 0/1000Mbps
GRMII 8 125MHz 一般是MAC提供,需要与MAC时钟同步 10/100/1000Mbps


MDC/MDIO


基本原理


MDC/MDIO为MII的管理通信接口,工作方式为两线,双工,MDC为时钟,MDIO为双向数据通信,原理上很类似于I2C总线,上图也可以看出MAC可以通过MDC/MDIO挂接多个PHY。该总线由 IEEE 通过以太网标准 IEEE 802.3 的若干条款加以定义。MDIO 是一种简单的双线串行接口,将管理器件 ( 如 MAC 控制器、微处理器 ) 与具备管理功能的收发器 ( 如多端口吉比特以太网收发器或 10GbE XAUI 收发器 ) 相连接,从而控制收发器并从收发器收集状态信息。可收集的信息包括链接状态、传输速度与选择、断电、低功率休眠状态、TX/RX 模式选择、自动协商控制、环回模式控制等。除了拥有 IEEE 要求的功能之外,收发器厂商还可添加更多的信息收集功能,例如流控的打开关闭,自协商模式还是强制模式等,这也是 ethtool 的工作原理。MDC 则是管理数据的时钟输入,最高速率可达 8.3MHz。MDIO 是管理数据的输入输出双向接口,数据是与 MDC 时钟同步的。


特性


MDC/MDIO基本特性:


  1. 两线制:MDC(时钟线)和MDIO(数据线)。


  1. 时钟频率:2.5MHz


  1. 通信方式:总线制,可同时接入的PHY数量为32个。


工作流程


MDIO 的工作流程为:


  1. MDIO 接口在没有传输数据的空闲状态(IDLE)数据线 MDIO 处于高阻态。


  1. MDIO 出现一个 2bit 的开始标识码 (01) 一个读 / 写操作开始。


  1. MDIO 出现一个 2bit 数据来标识是读操作 (10) 还是写操作 (01)。


  1. MDIO 出现一个 5bit 数据标识 PHY 的地址。


  1. MDIO 出现一个 5bitPHY 寄存器地址。


  1. MDIO 需要 2 个时钟的访问时间。


  1. MDIO 串行读出 / 写入 16bit 的寄存器数据。


  1. MDIO 恢复成 IDLE 状态,同时 MDIO 进入高阻状态。


IEEE 802.3 规定的 MII 寄存器


关于 MII/GMII 接口 PHY 寄存器的定义在 802.3 的 22.2.4 Management functions. 章节中。如该章节中的 Table 22 – 6 和 Table 22 – 7(即本文的图 3 和图 4,均出自 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


图 2. IEEE802.3 定义的 MII 管理寄存器集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可以看到寄存器分为基本集和扩展集,基本集的定义因 GMII 和 MII 而不同,对于 MII, 基本集包括寄存器 0 控制寄存器和 1 状态寄存器,而对于 GMII;基本集包括寄存器 0、1 和 15。控制寄存器 0 和状态寄存器 1 的定义如图 2所示。


图3 IEEE802.3 定义的寄存器 0 控制寄存器和 1 状态寄存器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对寄存器 0 和寄存器 1 的读写可以实现对网卡的管理,清单 1 列出了部分 PHY 管理寄存器以及控制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的各个 bit 的定义。


Linux内核中的/kernel/drivers/net/Mii.h, 定义 PHY 管理寄存器。


#define MII_BMCR            0x00        /* Basic mode control register */ 
#define MII_BMSR            0x01        /* Basic mode status register  */ 
#define MII_PHYSID1         0x02        /* PHYS ID 1                   */ 
#define MII_PHYSID2         0x03        /* PHYS ID 2                   */ 
#define MII_ADVERTISE       0x04        /* Advertisement control reg   */ 
#define MII_LPA             0x05        /* Link partner ability reg    */ 
#define MII_EXPANSION       0x06        /* Expansion register          */ 
#define MII_CTRL1000        0x09        /* 1000BASE-T control          */ 
... 
/* Basic mode control register. */ 
#define BMCR_RESV               0x003f  /* Unused...                   */ 
#define BMCR_SPEED1000          0x0040  /* MSB of Speed (1000)         */ 
#define BMCR_CTST               0x0080  /* Collision test              */ 
#define BMCR_FULLDPLX           0x0100  /* Full duplex                 */ 
#define BMCR_ANRESTART          0x0200  /* Auto negotiation restart    */ 
#define BMCR_ISOLATE            0x0400  /* Disconnect DP83840 from MII */ 
#define BMCR_PDOWN              0x0800  /* Powerdown the DP83840       */ 
#define BMCR_ANENABLE           0x1000  /* Enable auto negotiation     */ 
#define BMCR_SPEED100           0x2000  /* Select 100Mbps              */ 
#define BMCR_LOOPBACK           0x4000  /* TXD loopback bits           */ 
#define BMCR_RESET              0x8000  /* Reset the DP83840           */ 
/* Basic mode status register. */ 
#define BMSR_ERCAP              0x0001  /* Ext-reg capability          */ 
#define BMSR_JCD                0x0002  /* Jabber detected             */ 
#define BMSR_LSTATUS            0x0004  /* Link status                 */ 
#define BMSR_ANEGCAPABLE        0x0008  /* Able to do auto-negotiation */ 
#define BMSR_RFAULT             0x0010  /* Remote fault detected       */ 
#define BMSR_ANEGCOMPLETE       0x0020  /* Auto-negotiation complete   */ 
#define BMSR_RESV               0x00c0  /* Unused...                   */ 
#define BMSR_ESTATEN        0x0100      /* Extended Status in R15 */ 
#define BMSR_100FULL2       0x0200      /* Can do 100BASE-T2 HDX */ 
#define BMSR_100HALF2       0x0400      /* Can do 100BASE-T2 FDX */ 
#define BMSR_10HALF             0x0800  /* Can do 10mbps, half-duplex  */ 
#define BMSR_10FULL             0x1000  /* Can do 10mbps, full-duplex  */ 
#define BMSR_100HALF            0x2000  /* Can do 100mbps, half-duplex */ 
#define BMSR_100FULL            0x4000  /* Can do 100mbps, full-duplex */ 
#define BMSR_100BASE4           0x8000  /* Can do 100mbps, 4k packets  */


通过 MDC/MDIO 读写 MII 寄存器的具体实现


在本文的前面部分介绍过 MDC/MDIO 的工作流程,网卡驱动程序中的 MDIO 读写函数 mdio_read 和 mdio_write,这些函数的具体实现是在各个网卡的驱动程序文件中完成的,都遵从 IEEE802.3 MDIO 的帧格式。典型的帧格式是第 22 条款中定义的格式: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域| 长度(bit)| 说明| |--|--|--|--| |ST |2bits |01b |OP |2bits |操作码,|写为 01b,读为 10b |PHYADR |5bits |PHY ID |REGADR |5bits |寄存器地址 |TA |2 bits |状态转换域,读操作为 X0b, 写操作为 10b |DATA| 16 bits| 数据


Linux驱动解析


上文说了,网卡硬件一般包括MAC控制器和PHY,一个处理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一个处理物理层的数据。有的网卡会将MAC和PHY集成到一起,然后通过PCI总线与CPU连接;另外的网卡,MAC控制器集成到SoC芯片,PHY作为单独芯片,然后,两者通过MII或者RMII接口进行连接。


嵌入式Linux开发模式下, 网卡的硬件架构一般都是第二种方式,即MAC与PHY是独立的。至于网卡的驱动也分为两部分实现:MAC控制器驱动由SoC厂商开发,PHY芯片驱动由PHY厂商开发,当然,驱动之间要完成通信,必须严格按照IEEE802.3制定的协议。

涉及到具体的芯片驱动程序,其实现一般比较复杂,实现方式一般都是按照网络架构实现具体的接口,本文不会去具体解析驱动的实现代码,只是通过几个实例来描述一下,如何实现网卡的控制。


ifconfig


ifconfig一般用来简单的管理网卡,例如,查看状态,配置ip、掩码、网关,up/down网卡等。那么,对于一块具体的PHY或者MAC,ifconfig是如何实现管理的呢?下面通过一个接口调用图说明一下。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 ifconfig与网卡交互通过ioctl系统调用实现。


  • 内核网络子系统预定义了很多命令,比如,SIOCGIFFLAGS用于配置网卡状态,比如up/down。


  • PHY和MAC驱动通过实现具体的接口来为上层的ifconfig提供服务。


  • MAC驱动实现最终与PHY通信的MII接口,通过mdio和mdio_read可以实现PHY的管理,比如,设置传输速率、获取link status等等。


内核的/include/uapi/linux/sockios.h定义了socket配置命令:


/* Socket configuration controls. */
#define SIOCGIFNAME 0x8910    /* get iface name   */
#define SIOCSIFLINK 0x8911    /* set iface channel    */
#define SIOCGIFCONF 0x8912    /* get iface list   */
#define SIOCGIFFLAGS  0x8913    /* get flags      */
#define SIOCSIFFLAGS  0x8914    /* set flags      */
#define SIOCGIFADDR 0x8915    /* get PA address   */
#define SIOCSIFADDR 0x8916    /* set PA address   */
#define SIOCGIFDSTADDR  0x8917    /* get remote PA address  */
#define SIOCSIFDSTADDR  0x8918    /* set remote PA address  */
#define SIOCGIFBRDADDR  0x8919    /* get broadcast PA address */
#define SIOCSIFBRDADDR  0x891a    /* set broadcast PA address */
#define SIOCGIFNETMASK  0x891b    /* get network PA mask    */
#define SIOCSIFNETMASK  0x891c    /* set network PA mask    */
#define SIOCGIFMETRIC 0x891d    /* get metric     */
#define SIOCSIFMETRIC 0x891e    /* set metric     */
#define SIOCGIFMEM  0x891f    /* get memory address (BSD) */
#define SIOCSIFMEM  0x8920    /* set memory address (BSD) */
#define SIOCGIFMTU  0x8921    /* get MTU size     */
#define SIOCSIFMTU  0x8922    /* set MTU size     */
#define SIOCSIFNAME 0x8923    /* set interface name */
#define SIOCSIFHWADDR 0x8924    /* set hardware address   */
#define SIOCGIFENCAP  0x8925    /* get/set encapsulations       */
#define SIOCSIFENCAP  0x8926    
#define SIOCGIFHWADDR 0x8927    /* Get hardware address   */
#define SIOCGIFSLAVE  0x8929    /* Driver slaving support */
#define SIOCSIFSLAVE  0x8930
#define SIOCADDMULTI  0x8931    /* Multicast address lists  */
#define SIOCDELMULTI  0x8932
#define SIOCGIFINDEX  0x8933    /* name -> if_index mapping */
#define SIOGIFINDEX SIOCGIFINDEX  /* misprint compatibility :-) */
#define SIOCSIFPFLAGS 0x8934    /* set/get extended flags set */
#define SIOCGIFPFLAGS 0x8935
#define SIOCDIFADDR 0x8936    /* delete PA address    */
#define SIOCSIFHWBROADCAST  0x8937  /* set hardware broadcast addr  */
#define SIOCGIFCOUNT  0x8938    /* get number of devices */
#define SIOCGIFBR 0x8940    /* Bridging support   */
#define SIOCSIFBR 0x8941    /* Set bridging options   */
#define SIOCGIFTXQLEN 0x8942    /* Get the tx queue length  */
#define SIOCSIFTXQLEN 0x8943    /* Set the tx queue length  */
/* SIOCGIFDIVERT was: 0x8944    Frame diversion support */
/* SIOCSIFDIVERT was: 0x8945    Set frame diversion options */
#define SIOCETHTOOL 0x8946    /* Ethtool interface    */
#define SIOCGMIIPHY 0x8947    /* Get address of MII PHY in use. */
#define SIOCGMIIREG 0x8948    /* Read MII PHY register. */
#define SIOCSMIIREG 0x8949    /* Write MII PHY register.  */


问题解决


回到文章开始时问题,1)系统无法检测到网线的插拔事件;2)通过ifconfig配置网络设备提示:ifconfig: SIOCSIFFLAGS: No such device。


通过上面的讲解,可以猜测,可能是MAC驱动程序不能与PHY硬件进行正常的通信,从而导致上述的问题。那么,下一步就是要检查DTS中关于MAC的配置,对于本文中板子,IMX6UL,其配置信息如下:


fec1: ethernet@02188000 {                                                                                                                                                                               
                compatible = "fsl,imx6ul-fec", "fsl,imx6q-fec";
                reg = <0x02188000 0x4000>;
                interrupts = <GIC_SPI 118 IRQ_TYPE_LEVEL_HIGH>,
                         <GIC_SPI 119 IRQ_TYPE_LEVEL_HIGH>;
                clocks = <&clks IMX6UL_CLK_ENET>,
                     <&clks IMX6UL_CLK_ENET_AHB>,
                     <&clks IMX6UL_CLK_ENET_PTP>,
                     <&clks IMX6UL_CLK_ENET_REF>,
                     <&clks IMX6UL_CLK_ENET_REF>;
                clock-names = "ipg", "ahb", "ptp",
                          "enet_clk_ref", "enet_out";
                stop-mode = <&gpr 0x10 3>;
                fsl,num-tx-queues=<1>;
                fsl,num-rx-queues=<1>;
                fsl,magic-packet;
                fsl,wakeup_irq = <0>; 
                status = "disabled";
                pinctrl-names = "default";
          pinctrl-0 = <&pinctrl_enet1>;
          phy-mode = "rmii";
          phy-handle = <&ethphy0>;                                                                                                                                                                                        
          status = "okay";
          mdio {             
               #address-cells = <1>;
               #size-cells = <0>;
               ethphy0: ethernet-phy@1 {
                   compatible = "ethernet-phy-ieee802.3-c22";
                   reg = <0>;
               };         
         };   
    };   


这里需要关注的是:


  1. phy-mode:指定MAC和PHY之间的接口模式,这里用的是rmii模式;


  1. phy-handle:指定MAC与PHY之间通信的配置信息;


  1. mdio:关于MDC/MDIO通信相关配置信息;


可以参照PHY的datasheet和具体的原理图,查看上面几项配置信息,是否正确。最终发现,mdio中的reg项配置错误,该项指定了PHY的地址,用于MAC和PHY之间的通信。本文用到的KSZ8081RNB这款PHY芯片,默认PHY地址为1,而mdio中的reg将其配置成了0,所以导致MAC和PHY之间无法通信,从而导致上述两个问题。修改reg为1之后,问题解决。


总结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作为引子,主要讲解了关于网卡的一般架构,其都是遵循IEEE 802.3协议的,进而又分析了MAC和PHY之间的通信接口MII/RMII,之后,通过linux系统下ifconfig的实现框架,讲解了应用程序如何与具体网卡芯片进行通信,最后,分析如何解决开始遇到的问题。这里得出几点结论:


  1. 遇到问题时,要学会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即使一时解决了问题,也需要保持一颗好奇心,想方设法去探究问题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遇到类似问题,才能从容应对。


  1. 由MAC和PHY之间通信接口MII,可以看到,良好的接口可以极大的降低系统的复杂度,降低系统之间耦合。无论软件和硬件,这条规律都是适用的。


  1. 由ifconfig的实现架构,可以推而广之去分析类似Linux应用工具,比如,ethtool。


  1. 最后,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相关文章
|
2月前
|
运维 持续交付 云计算
深入解析云计算中的微服务架构:原理、优势与实践
深入解析云计算中的微服务架构:原理、优势与实践
82 1
|
1月前
|
运维 监控 持续交付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一个大型的单体应用拆分为多个小而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216 36
微服务架构解析:跨越传统架构的技术革命
|
1月前
|
存储 Linux API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架构:从内核到应用层的全面解析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Android系统架构分析,从底层的Linux内核到顶层的应用程序框架。我们将探讨Android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各层之间的交互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协作以支持丰富多样的应用生态。通过本篇文章,开发者和爱好者可以更深入理解Android平台的工作原理,从而优化开发流程和提升应用性能。
|
2月前
|
弹性计算 持续交付 API
构建高效后端服务:微服务架构的深度解析与实践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软件行业中,构建高效、可扩展且易于维护的后端服务是每个技术团队的追求。本文将深入探讨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设计原则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利用微服务架构解决传统单体应用面临的挑战,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我们将从微服务的拆分策略、通信机制、服务发现、配置管理、以及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实用的微服务实施指南。
|
2月前
|
SQL 数据可视化 数据库
多维度解析低代码:从技术架构到插件生态
本文深入解析低代码平台,涵盖技术架构、插件生态及应用价值。通过图形化界面和模块化设计,低代码平台降低开发门槛,提升效率,支持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重点分析开源低代码平台的优势,如透明架构、兼容性与扩展性、可定制化开发等,探讨其在数据处理、功能模块、插件生态等方面的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
2月前
|
负载均衡 Java 持续交付
深入解析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
深入解析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
95 7
|
2月前
|
SQL 数据可视化 数据库
多维度解析低代码:从技术架构到插件生态
本文深入解析低代码平台,从技术架构到插件生态,探讨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低代码平台通过图形化界面和模块化设计降低开发门槛,加速应用开发与部署,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文章重点分析开源低代码平台的优势,如透明架构、兼容性与扩展性、可定制化开发等,并详细介绍了核心技术架构、数据处理与功能模块、插件生态及数据可视化等方面,展示了低代码平台如何支持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更高灵活性和创新。
55 1
|
2月前
|
缓存 并行计算 Linux
深入解析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优化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策略,包括内核参数调整、内存管理、CPU调度以及文件系统性能提升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关键领域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如何有效地提高Linux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和高效的计算体验。
39 2
|
2月前
|
存储 边缘计算 安全
深入解析边缘计算:架构、优势与挑战
深入解析边缘计算:架构、优势与挑战
63 0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API
深入解析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应用中的实践
深入解析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应用中的实践
7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