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hine Learning | (3) Scikit-learn的分类器算法-k-近邻

简介: Machine Learning | (3) Scikit-learn的分类器算法-k-近邻

Machine Learning | 机器学习简介


Machine Learning | (1) Scikit-learn与特征工程


Machine Learning | (2) sklearn数据集与机器学习组成


Machine Learning | (3) Scikit-learn的分类器算法-k-近邻


分类算法之k-近邻

k-近邻算法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来进行分类


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数据输入假定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空间复杂度高


使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


一个例子弄懂k-近邻

电影可以按照题材分类,每个题材又是如何定义的呢?那么假如两种类型的电影,动作片和爱情片。动作片有哪些公共的特征?那么爱情片又存在哪些明显的差别呢?我们发现动作片中打斗镜头的次数较多,而爱情片中接吻镜头相对更多。当然动作片中也有一些接吻镜头,爱情片中也会有一些打斗镜头。所以不能单纯通过是否存在打斗镜头或者接吻镜头来判断影片的类别。那么现在我们有6部影片已经明确了类别,也有打斗镜头和接吻镜头的次数,还有一部电影类型未知。


image.png

image.png

那么我们使用K-近邻算法来分类爱情片和动作片: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合,也叫训练样本集,样本个数M个,知道每一个数据特征与类别对应关系,然后存在未知类型数据集合1个,那么我们要选择一个测试样本数据中与训练样本中M个的距离,排序过后选出最近的K个,这个取值一般不大于20个。选择K个最相近数据中次数最多的分类。那么我们根据这个原则去判断未知电影的分类


image.png

image.png

我们假设K为3,那么排名前三个电影的类型都是爱情片,所以我们判定这个未知电影也是一个爱情片。那么计算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

欧氏距离 那么对于两个向量点a_{1}a1和a_{2}a2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该公式表示:

image.png

如果说输入变量有四个特征,例如(1,3,5,2)和(7,6,9,4)之间的距离计算为:

image.png

sklearn.neighbors

sklearn.neighbors提供监督的基于邻居的学习方法的功能,sklearn.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是一个最近邻居分类器。那么KNeighborsClassifier是一个类,我们看一下实例化时候的参数

class sklearn.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 weights='uniform', algorithm='auto', leaf_size=30, p=2, metric='minkowski', metric_params=None, n_jobs=1, **kwargs)**
  """
  :param n_neighbors:int,可选(默认= 5),k_neighbors查询默认使用的邻居数
  :param algorithm:{'auto','ball_tree','kd_tree','brute'},可选用于计算最近邻居的算法:'ball_tree'将会使用 BallTree,'kd_tree'将使用 KDTree,“野兽”将使用强力搜索。'auto'将尝试根据传递给fit方法的值来决定最合适的算法。
  :param n_jobs:int,可选(默认= 1),用于邻居搜索的并行作业数。如果-1,则将作业数设置为CPU内核数。不影响fit方法。
  """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neigh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

Method

fit(X, y)

使用X作为训练数据拟合模型,y作为X的类别值。X,y为数组或者矩阵

X = np.array([[1,1],[1,1.1],[0,0],[0,0.1]])
y = np.array([1,1,0,0])
neigh.fit(X,y)

kneighbors(X=None, n_neighbors=None, return_distance=True)

找到指定点集X的n_neighbors个邻居,return_distance为False的话,不返回距离

neigh.kneighbors(np.array([[1.1,1.1]]),return_distance= False)
neigh.kneighbors(np.array([[1.1,1.1]]),return_distance= False,an_neighbors=2)

predict(X)

预测提供的数据的类标签

neigh.predict(np.array([[0.1,0.1],[1.1,1.1]]))

predict_proba(X)

返回测试数据X属于某一类别的概率估计

neigh.predict_proba(np.array([[1.1,1.1]]))

k-近邻算法案例分析

本案例使用最著名的”鸢尾“数据集,该数据集曾经被Fisher用在经典论文中,目前作为教科书般的数据样本预存在Scikit-learn的工具包中。

读入Iris数据集细节资料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 使用加载器读取数据并且存入变量iris
iris = load_iris()
# 查验数据规模
iris.data.shape
# 查看数据说明(这是一个好习惯)
print iris.DESCR

通过上述代码对数据的查验以及数据本身的描述,我们了解到Iris数据集共有150朵鸢尾数据样本,并且均匀分布在3个不同的亚种;每个数据样本有总共4个不同的关于花瓣、花萼的形状特征所描述。由于没有制定的测试集合,因此按照惯例,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随即分割,25%的样本用于测试,其余75%的样本用于模型的训练。


由于不清楚数据集的排列是否随机,可能会有按照类别去进行依次排列,这样训练样本的不均衡的,所以我们需要分割数据,已经默认有随机采样的功能。


对Iris数据集进行分割

from sklearn.cross_valida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iris.data,iris.target,test_size=0.25,random_state=42)

对特征数据进行标准化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ss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ss.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ss.fit_transform(X_test)

K近邻算法是非常直观的机器学习模型,我们可以发现K近邻算法没有参数训练过程,也就是说,我们没有通过任何学习算法分析训练数据,而只是根据测试样本训练数据的分布直接作出分类决策。因此,K近邻属于无参数模型中非常简单一种。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cross_valida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lassification_report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def knniris():
    """
    鸢尾花分类
    :return: None
    """
    # 数据集获取和分割
    lr = load_iris()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lr.data, lr.target, test_size=0.25)
    # 进行标准化
    std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std.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std.transform(x_test)
    # estimator流程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
    # # 得出模型
    # knn.fit(x_train,y_train)
    #
    # # 进行预测或者得出精度
    # y_predict = knn.predict(x_test)
    #
    # # score = knn.score(x_test,y_test)
    # 通过网格搜索,n_neighbors为参数列表
    param = {"n_neighbors": [3, 5, 7]}
    gs = GridSearchCV(knn, param_grid=param, cv=10)
    # 建立模型
    gs.fit(x_train,y_train)
    # print(gs)
    # 预测数据
    print(gs.score(x_test,y_test))
    # 分类模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
    # print("每个类别的精确率与召回率:",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 y_predict,target_names=lr.target_names))
    return N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knniris()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hon
机器学习入门:理解并实现K-近邻算法
机器学习入门:理解并实现K-近邻算法
40 0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博士每天一篇论文-算法】Continual Learning Through Synaptic Intelligence,SI算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Synaptic Intelligence"(SI)的持续学习方法,通过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智能突触机制,解决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学习新任务时的灾难性遗忘问题,并保持了计算效率。
116 1
【博士每天一篇论文-算法】Continual Learning Through Synaptic Intelligence,SI算法
|
5月前
|
存储 算法
【博士每天一篇文献-算法】On tiny episodic memories in continual learning
本文研究了在连续学习环境中使用小型情节记忆来解决灾难性遗忘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经验重播(ER)方法在连续学习中的表现优于现有最先进方法,并且重复训练对过去任务的小型记忆可以提升泛化性能。
27 1
【博士每天一篇文献-算法】On tiny episodic memories in continual learning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计算机视觉
【博士每天一篇文献-算法】持续学习经典算法之LwF: Learning without forgetting
LwF(Learning without Forgetting)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通过知识蒸馏损失来在训练新任务时保留旧任务的知识,无需旧任务数据,有效解决了神经网络学习新任务时可能发生的灾难性遗忘问题。
310 9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博士每天一篇文献-算法】改进的PNN架构Lifelong learning with dynamically expandable networks
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Dynamically Expandable Network(DEN)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它能够在学习新任务的同时保持对旧任务的记忆,并通过动态扩展网络容量和选择性重训练机制,有效防止语义漂移,实现终身学习。
70 9
|
5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博士每天一篇文献-算法】Fearnet Brain-inspired model for incremental learning
本文介绍了FearNet,一种受大脑记忆机制启发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解决增量学习中的灾难性遗忘问题。FearNet不存储先前的例子,而是使用由海马体复合体和内侧前额叶皮层启发的双记忆系统,以及一个受基底外侧杏仁核启发的模块来决定使用哪个记忆系统进行回忆,有效减轻了灾难性遗忘,且在多个数据集上取得了优异的性能。
41 6
|
5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博士每天一篇文献-算法】连续学习算法之HNet:Continual learning with hypernetworks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条件超网络(Hypernetworks)的持续学习模型,通过超网络生成目标网络权重并结合正则化技术减少灾难性遗忘,实现有效的任务顺序学习与长期记忆保持。
56 4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博士每天一篇文献-算法】改进的PNN架构Progressive learning A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for continual learning
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Progressive learning”的深度学习框架,通过结合课程选择、渐进式模型容量增长和剪枝机制来解决持续学习问题,有效避免了灾难性遗忘并提高了学习效率。
98 4
|
5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博士每天一篇文献-算法】连续学习算法之RWalk:Riemannian Walk for Incremental Learning Understanding
RWalk算法是一种增量学习框架,通过结合EWC++和修改版的Path Integral算法,并采用不同的采样策略存储先前任务的代表性子集,以量化和平衡遗忘和固执,实现在学习新任务的同时保留旧任务的知识。
109 3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博士每天一篇文献-算法】Zero-Shot Machine Unlearning
这篇论文提出了零样本机器遗忘的概念,介绍了两种新方法——错误最小化-最大化噪声(Error Maximization-Minimization, M-M)和门控知识传输(Gated Knowledge Transfer, GKT),以实现在不访问原始训练数据的情况下从机器学习模型中删除特定数据,同时引入了Anamnesis指数来评估遗忘质量,旨在帮助企业有效遵守数据隐私法规。
83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