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数据要素
2020年 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可以参与分配。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以商品形式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实现流动,从而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因而需要建设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商品是为了出售而生产的劳动成果,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恩格斯对此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但是,只有在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供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消费,即供社会消费时,它们才成为商品。
那么数据如何成为生产要素呢?先看一下数据使用的 3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工阶段):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进行决策依靠的是手工收集和分析数据、决策者的经验和直觉,即当时的决策是手工方式的决策。例如,早期的军事情报部门就是通过手工获取情报、分析情报的,谍报人员通过自身接触到的地方人员或机构,窃取军事情报,然后通过交通站将情报传递给情报部进行情报分析,情报部再将分析结果提交给参谋部,供其制定作战计划,或直接提交给指挥官进行战场决策。
第二阶段(自用阶段):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大量数据被生产出来,人们开发了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再后来出现了商业智能,这时生产者就可以利用自身信息化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进行决策。然而,生产者自身的数据积累是一个漫长、成本高和困难的工作,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能够做到,不仅如此,积累的数据也仅仅局限在企业自身生产的数据范围内。在这个阶段,数据主要供生产者自身使用,不能被称为商品,也不是生产要素,但是数据已经是一种资源了,企业也认识到了数据的价值,因此逐步考虑将数据作为资产来看待。
第三阶段(流通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不论是政府、组织、企业,还是个人,都越来越有能力获得决策需要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来源多样、类型多样,甚至超过了早期大型企业自身的积累,并且数据分析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人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得到决策依据。这样,一种新型的决策
方式就产生了,这就是大数据决策。
显然,目前的数据使用已经到达了第三阶段(流通阶段)。但是,目前的数据流通还处在无序流通的状况。数据产品的形态、计量、质量等问题还有待完善,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还难以进行,数据商品流通体系刚刚开始尝试。因此,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一个战略方向,是重大创新,需要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来解决数据特性、数据资产化、数据商品化、数据流通等一系列法规、经济、财会、技术问题,需要开发相应的信息技术来支撑数据要素市场的各项活动。
1.2.4 数据能力
本节关于数据能力的阐述来自文献[9]。
人类的竞争正快速转向对网络空间的竞争,网络空间的竞争就是对数据资源的争夺和掌握。未来的数据技术将加工出大量的数据产品,提供众多数据服务,创新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取决于国家的数据力。数据力是对数据资源掌控、获取、开发的能力和力量,主要包括数据资源拥有量、数据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数据人才数量
3个方面。建设中国的数据力,其战略意义可比神舟飞天、嫦娥揽月、蛟龙探海,是国家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数据力建设包括以下 3个方面。
• 一是建设可开发的数据资源和数据储备。包括保护已有的数据资源,建设可用的数据资源、储备数据资源、掌控数据资源,尤其要率先建设国家战略数据资源,为顶层设计和战略决策提供服务;在各省市建立数据资源中心,为政府治理提供服务。各地可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的大数据资源,例如,农业大省可以建设发展农业大数据,旅游大省可以建设发展旅游大数据,金融中心则可以建设发展金融大数据,等等。
• 二是发展数据科技。大力支持开展数据科学研究,支持数据技术开发,掌握核心技术,设立科学研究专项基金、科研基地、创新基地,形成“数据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局面。
• 三是加快培养数据科学人才。突破体制机制的限制,大力支持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学院、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科体系,鼓励开展跨校、跨学科的大数据综合人才培养;整合社会力量建设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大数据市场培训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