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事传统软件行业已有5年之久,使用低代码软件做交付也有1年的时间。对于两种交付模式颇有感悟,从项目角度出发低代码比传统软件交付有五大优势。
一、POC优势
低代码政务平台在售前打样过程中,可以通过搭建应用模型来快速确定80%的需求范围,高效益地将一个个的需求落地成可视化应用,让客户快速的体验到低代码平台能力。另外20%是需要与客户打磨挖掘出更深意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低代码平台能够快速被客户认可采纳的主要原因。
同时低代码平台在POC阶段还可以完成数据的交互形态和数据对接模式,跑通实际业务流程,配置真实的角色和权限。很多项目的POC验证过程可缩短至一周内,毫不夸张的说低代码平台在POC验证阶段甚至是可以完成交付级别的应用。
相比传统软件领域,以我过去实施传统软件的经验来看,POC阶段大多数限于需求梳理。为了确保代码开发的可行性,需要大篇幅整理需求文档,以及需要多部门协同(如项目部,产品部,研发部和销售部同时对接),这就造成了客户需求需要不断的确认、甄别和反馈,前期投入的时间和人工成本是非常高的。
可以说低代码平台在POC环节完全打破了传统软件的需求验证型态,更加准确的定位客户需求。
二、SOW优势
POC验证完成后接下来就是为了签订合同梳理SOW(项目工作说明书)。对于SOW的规范,对项目工作定义表达更结构化和清晰化,从而减少歧义,增加客户信任度,降低契约成本。如下是低代码平台的SOW大致结构:
2.1 项目目标
政府机构通过本项目要解决的业务问题,满足哪些业务角色的何种需求。
2.2 工作范围
根据客户提供的需求,归纳应用分组,可以是单组,也可以是多组。每个应用分组确定数据对象(工作表),需要分发不同的视图,每个工作表涉及的统计分析项和配套的工作流。
2.3 原型示例
选取1-2个核心数据对象,展示搭建出来的原型,主要选用含demo数据的列表视图,打开包含关联记录的主记录详情两个画面。
2.4 交付成果
- 直接可用的Web应用
- 通过PC端浏览器或移动端App访问
- 使用说明书
- 客户环境部署分发,直至客户管理员接受应用管理权限
2.5 配套服务
- 按需搭建应用
- 在应用交付后的两周内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局部修订
- 提供应用使用说明和手册
- 提供管理员培训
三、交付模式优势
低代码平台实施团队成员组成特别简洁,无需过多部门间的协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实现一人一团队。
传统软件的实施团队结构就相对较多,如:业务分析师,系统分析师,开发程序员,测试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除了存在多部门协作,还会存在跨专业的沟通,多方传达需求都很容易遇到瓶颈。进度受阻是家常便饭,甚至面临交付失败,服务商违约的风险。
四、可复用优势
4.1 应用分发
低代码平台在复用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分发应用,几分钟即可完成复刻。复刻出来的应用既可以实现独立的载体,也可以实现多应用的交互。除了应用本身以外还可以复刻对应的数据库。低代码平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键分发。
传统软件的分发过程就相对复杂一点,首选需要部署环境,其次挂上数据库,然后发布应用,整个分发过程耗时比相对较长,而且操作复杂程度高,非技术人员很难完成。
4.2 功能导入导出
低代码平台功能可导入导出,简单来说需要分发到不同网络中的应用非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导入导出的方式实现操作,简洁方便。
传统软件导入导出数据则是需要先将数据库和程序一起打包,重新通过分发的方式再发布一遍,并且有多应用数据交互上分发难度大的问题。
4.3 二次/多次优化
低代码平台复刻出来的应用可以二次改造,将应用重新修饰,快速调整为符合其他场景的应用。调整方式简单易学,可塑造性非常强。
传统软件的二次改造离不开源代码开发,小到修改脚本都需要研发团队的支持,没有很强的IT专业知识很难去调整,必须多部门协同完成:熟悉业务场景的实施团队和熟悉产品的IT团队。
五、交付周期优势
低代码平台因具备低代码或零代码特征,交付周期都不会太长。一般来说,单一业务环节的应用交付在1~2周,稍微复杂的应用也能够在一个月之内交付。这甚至包含了需求确认,文档撰写和交付培训等环节。
当然复杂的应用交付离不开经验丰富的实施专家主导,这也是我们的优势,除了低代码平台交付专家外,我们还有深耕政府领域的咨询专家。
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就会持续地迭代更新自身的业务流程体系,低代码平台迭代方式是通过编辑表单,建立更多对象,加入互相关联,通过工作流优化数据流程形态来完成客户本身的迭代。可以说是做到了边用边改,随需应变。
传统软件的迭代在大多数是不能现实的。一旦交付后,只能做局部的变更。不可能再在产品体验等基础环节继续做工作。低代码平台的迭代结合交付后应用本身的修订,可以确保企业用户始终得到可用性很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