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介入教育O2O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战略

简介:

在线教育、教育O2O等概念在BAT的强势介入下,局越做越大,有人说现在的在线教育像团购网站兴起时的百团大战。不过,BAT布局在线教育和团购网站有本质的不同,即团购网站投资后要有现金回报,而在线教育投资追求的是数据不是现金回报,通过在线教育收集人类学习的数据,为发展人工智能铺路。


人工智能来自于人类学习数据的挖掘

过去的十年,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多个国家的科技战略,咱们国家在人工智能虽取得不小成绩,可人工智能被人们广为熟知则是百度聘请吴恩达担任首席科学家。对于吴恩达,估计网友们都已经被科普,笔者就不再赘述,不过其作为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和谷歌大脑之父的经历值得关注。


我们说在线教育的发展下一步可能是O2O也可能是硬件设备,可从吴恩达主持百度大脑来看,在线教育的下一步最大可能是人工智能。从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学科起,到目前为止虽然也发展到人工神经网络,可与人脑相比,人工智能并没有完全实现人类大脑的智能,据生物学家丹尼尔·博尔介绍,人类大脑有850亿个神经元处于半混沌状态,每时每刻都处在临时选择的状态,如果要模拟人类大脑的运行就相当于850亿个微型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这种机械地模拟人脑是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根据现在的技术,只能通过模拟人脑处理数据的方式来最大化呈现人脑,因此人工智能会涉及心理学、生物学、数学、社会学、经济学甚至哲学等多个学科。


虽然BAT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人们交流、找寻的数据,可这些数据只是大脑某一个领域的重复,并没有深度涉及人脑思考的数据,如利用百度搜索1万个人的搜索需求一致或差异不大,那么这些数据就是重复数据,也难怪李彦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看到,每天产生的很多数据基本都是没价值的数据。现在传统产业在数据上仍然没有优势,互联网公司目前在数据上也没有优势。百度在技术上已经有多年积累,在我们看来,技术已经充分准备好了,可真正想要的数据现在还没有搜集上来。”


而吴恩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Coursera创办的第一年所收集到的数据就比人类五千年教育史上采集到的综合还要多。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深度挖掘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学习内容、习惯,并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内容的推送。”


由此我们可知,人类的学习会产生及心理、行为习惯、思考、情感等人类多种数据,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原材料”,所以BAT通过卡位在线教育,并不像投资视频、团购网站那样只是多一个营收渠道,他们是在下一步影响人类未来生活、学习的大棋。


BAT人工智能的方向

网友可能要疑惑了,预计到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700亿元,难道BAT们不眼红?1700亿元的规模不算小,可人工智能一个细分市场如工业机器人,2015年中国产业规模有望超过万亿,更不用提应用更为广泛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在线教育市场与人工智能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如果说BAT为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真是在骂人了!


通过BAT的现有布局来看,百度的人工智能方向是生活应用;阿里是向商务应用方面发展;腾讯可能是娱乐(游戏)应用方向。


现在百度已经和万科实现合作,百度的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技术将为商业地产提供智能化升级的解决方案,顾客可以在手机上查询万科广场周边交通是否拥堵、停车场还有多少空位等等。


阿里则是爆出与中国邮政集团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基于阿里的电商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和中国邮政的社区服务店、三农服务站、村邮站等网点资源,双方将助力中国三四线城市网购业务和农产品进城发展业务。


腾讯最近则是推出智能早教机器人“小小Q”,通过连接Android手机的小小Q APP,可以播放儿歌、故事、国学、诗歌、英语等内容,也可以实现语音对讲,发送声光效果。

当然,教育O2O作为三家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将成为各家的核心业务!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4-06-28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大数据文摘”,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4月前
|
人工智能 架构师
5月23日北京,与通义灵码探索生成式AI与教育的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正重塑教育边界!“GenAI 教育探索联合活动”由英特尔、阿里云等多家机构联合举办,聚焦生成式 AI 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5 月 23 日 13:30,活动将在北京环球贸易中心启幕。阿里云高级产品架构师冯天豪将分享通义灵码 2.5 版本升级内容,探讨 Qwen3 模型与智能体如何重新定义编程能力。立即扫描海报二维码报名参与!
150 10
|
4月前
|
人工智能
复旦大学X阿里云:启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新合作丨云工开物
在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阿里云与复旦达成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合作,通过算力资源、实验工具及课程共建等方式支持“AI大课2.0”。此次合作深化了双方在AI for Science领域的实践,从科研拓展至教育领域。自2023年起,双方共建CFFF智算平台,服务超5200名师生;2024年,“云工开物”计划助力复旦AI课程体系建设;2025年启动大模型认证合作,推动AI教育新模式。未来,阿里云将持续赋能复旦的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
|
5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安全
深度:善用人工智能推动高等教育学习、教学与治理的深层变革
本文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带来的系统性变革,从学习进化、教学革新与治理重构三个维度展开。生成式AI作为技术前沿代表,正通过标准化认证体系(如培生的Generative AI Foundations)提升职场人士、教育者及学生的能力。文章强调批判性思维、高阶认知能力与社交能力的培养,主张教师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并提出构建分布式治理结构以适应技术迭代,最终实现人机协同的教育新生态,推动高等教育在智能时代焕发人性光辉。
|
5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监控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关键变量:教育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重塑
在人工智能重构教育生态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数字化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果,但技术赋能教育的深层价值尚未充分释放。关键在于教育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转型。生成式AI认证体系为管理者能力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强调技术认知、实践能力和伦理治理三方面提升。未来教育治理需实现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推动从“数字工具应用”到“教育模式创新”的转变,最终达成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目标。
|
3月前
|
人工智能 物联网 vr&ar
阿里云与米兰设计周大赛达成战略合作,共启AI时代设计教育新篇章丨云工开物
阿里云与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达成战略合作,推动AI技术与艺术设计融合。赛事收到来自1759所高校的27万件作品,累计65万件,参赛人数超120万。专项赛设5大赛项,吸引720多所院校参与,投稿超9700件。阿里云提供免费算力和AIGC工具支持,助力“AI+乡村振兴”等创新设计,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与教育数字化升级。
|
6月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自学能力与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认证:解锁未来竞争力的教育密码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自学能力,使孩子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科技发展与AI技术的普及改变了职场格局,预计到2030年,8亿岗位将被自动化取代。因此,培养终身学习意识至关重要。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认证成为评估自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工具,助力求职者抓住新机遇。教育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GAI认证,共同构筑未来之路。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认证的角色与影响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作用及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认证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AI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新工具与手段,能够优化评价过程、提升质量并促进个性化发展。GAI认证不仅提升了教育工作者的技能与竞争力,还推动了教育评价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文章强调需加强AI技术应用研究、推广GAI认证,并注重评价的个性化与差异化,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AI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是未来趋势,将为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智慧与力量。
|
6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算法
当AI代做PPT时,教师如何完成自我迭代?——从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认证看教育者的未来突围
本文探讨了AI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对教师角色的挑战,强调知识观与教育观的转变。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认证为教师提供了提升AI应用能力、促进教育创新的机会。文章建议教师通过转变观念、加强情感交流及参与创新实践完成自我迭代,并呼吁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支持AI时代教育的发展,以培养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从“鸡飞狗跳”到“母慈子孝”,生成式人工智能认证开启教育新篇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正深刻改变教育领域,尤其在辅导孩子学习方面,有效缓解了家长与孩子间的紧张关系。通过快速检查作业、润色文章及智能出题等功能,AI成为学习好帮手。为规范应用,全球终身学习公司培生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认证,助力个人与行业掌握相关技能。未来,AI与教育深度融合将带来更多个性化教学方案,但隐私保护与技术滥用等问题仍需关注。从“鸡飞狗跳”到“母慈子孝”,生成式AI为教育带来新机遇。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发展?探索未来教育的新篇章
本文探讨人工智能(AI)对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涵盖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资源均衡、教师角色重塑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生成式AI技术助力个性化教学,减轻教师负担,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同时,AI教育强调伦理与法律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职场竞争力。GAI认证等培训框架为学习者提供实用技能,助力其在数字时代脱颖而出。人工智能正推动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为未来人才培养铺就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