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发出2G减频退网明确信号:2G物联网池子入口将关闭,NB-IoT引流正当时

简介: “决定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这个决议在官方层面上正式对2G物联网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态度,这一态度会驱动产业界做出新的决策。停止新增2G物联网无疑直接为NB-IoT的发展进一步铺平道路。
云栖号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声明】本文数据图表均是在原始数据基础上,由物联网智库二次加工而来,直接引用者务必注明来源。

近日,中国移动计划建设部发布的一份文件在网络上传播,引起热议,其中的焦点主要来自于“决定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的计划。

a2aea7fe28999d6a927f4a38568a66f5

决定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这个决议至少在官方层面上正式对2G物联网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态度,这一态度会驱动产业界做出新的决策。停止新增2G物联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为NB-IoT的发展进一步铺平道路,中国移动这一决议无疑将对NB-IoT产业加速发展带来更大的突破。

关掉2G物联网“水池”的入水口

如果将2G物联网的连接比作一个“水池”,2G网络要退网,必须将2G连接这个“水池”的水排干。不过,水池各有一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要想快速排干水池的水,一方面是减少入水的速度甚至关闭入水口,另一方面是加快出水的速度。

一般来说,物联网设备的生命周期比较长,目前业界还没有对存量2G物联网终端大规模更新换代推出对应措施,所以说这个池子“出水”速度还很慢。在此前几年,2G物联网这个池子呈现的典型的特征是“入水”的速度快于“出水”的速度,这样现状保持下去,这个池子的水是永远也排不干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停止新增2G物联网连接,目的就是关闭2G物联网水池的入水口。关掉入水口,2G物联网水池的存量才会达到一个拐点,开始进入下降的通道,因此可以说停止新增2G物联网连接这个决定意义非常重大。

2G水池的入水口和存量有多大?

关掉2G水池的入水口意义重大,源于2G水池入水口的“流速”和水池巨大的存量。我们不妨从公开数据来考察一下。

根据三大运营商年度财报公开的数据,三家厂商物联网连接数从2017年总计3.43亿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12.3亿。从三家连接数对比来看,中国移动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截止2019年底其物联网连接数已达到8.84亿。这么庞大的物联网连接数,主要是由2G、3G、4G、NB-IoT这些蜂窝网络来承载。

27c7477d2ad3d158ded631a9fdfbf438

三大运营商物联网用户数(单位:亿,来源:运营商财报,物联网智库)

实际上,业界对于这十多亿物联网连接的结构更为感兴趣,到底哪一类蜂窝网络承载的连接数更多。虽然市场上还没有2G/3G/4G/NB-IoT不同制式物联网连接的数据,但是不同制式物联网连接基本上都对应着不同制式物联网模组,因此我们可以从蜂窝物联网模组的销售量来预判前后一段时间内不同制式物联网连接的结构。

大部分物联网模组企业也没有披露其出货量的结构,然而物联网模组龙头企业移远通信在其财报中披露了不同制式物联网模组的出货量。以移远为例,根据其2019年年报公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制式物联网模组销售量如下图所示:

652af66cea7eb393eee31386b613b39d


移远通信物联网模组销售量对比(单位:万片,来源:移远年报,物联网智库)

公开数据显示,移远通信2019年4G和NB-IoT模组的销售量实现快速增长,但2G模组的销售量依然最高,达到2847万片,不过其增长速度已经非常慢了。我们再将其用比例的形式展示如下:

993ec1b8e332fae24f054f34767703e4


移远通信物联网模组销售结构(来源:移远年报,物联网智库)

可以看出,在2G/3G/4G/NB-IoT这四类模组构成中,2018年2G模组数量占比超过一半,而到2019年这一数字快速下降为39%,NB-IoT模组的比例从13%快速增长到29%,其它两类制式模组比例变化微小,可见NB-IoT比例的增长基本上是来自于2G比例的下降。

2017年年初,物联网智库曾对国内10家主流物联网模组企业做过一轮深入调研,调研结果发现2016年2G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占比近80%。由于是10家主流模组企业调研结果,这一数字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在调研过程中,各家模组厂商均表示2016年前2G模组占比更高。

d92c8921eff90bfc8261b51f098343bb


2016年不同制式物联网模组占比(来源:物联网智库)

虽然可以公开获取的数据只有物联网智库调研数据和移远的出货量数据,但在不同角度都可以进行交叉验证,数据具有代表性。管中窥豹,我们或可以获取一些结论:

2020年之前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存量和新增部分大多数均来自于2G物联网。截止2019年2G模组的占比依然远高于其他制式,更不用说在此之前2G的比例更是一骑绝尘。模组出货量在一定时间后会反映到物联网连接数上,最终的比例与模组比例大致同步。

可以看出,2G物联网这个“水池”存量非常高,且入水速度也很快。虽然不能计算出2G物联网连接的具体比例,但根据前面数据分析,可以肯定的是这十多亿的物联网连接中,超过一半以上都是2G的连接。所以说,要加快2G迁移转网,先从源头上关闭2G物联网的入水口至关重要。

关闭2G入水口,NB-IoT引流正当时

从前文可以看出,截止2019年底,2G模组的出货量依然高于其他制式。有大规模的出货意味着还是有强大的需求,关闭2G物联网的入水口,2G模组和新增连接断崖式下跌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方面的需求不能没有一个入口。正如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面对汹涌的洪水不能靠堵,只能去疏导。2G物联网水池入口关闭,正是将这些需求疏导到NB-IoT这个水池入口的最佳时机。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今年2月,国内NB-IoT的连接数已达到1亿,在燃气表、水表、消防、电动车防盗等领域超过1000万,还有大量数百万级应用的行业。很多应用领域之前都采用2G连接,而NB-IoT对其优势显现后,新增连接采用了NB-IoT,成功实现了疏导。

在本月浙江电信的一次NB-IoT模组采购中标结构公示中,NB-IoT模组最低中标价已进入了12元的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相对2G模组具有了成本优势,为将2G物联网需求疏导至NB-IoT新入口创造条件。

今年开始,虽然Cat.1成为物联网圈的热点,也被很多人寄予厚望来承接2G物联网连接,不过,笔者认为2G物联网新增入口关闭后,能够疏导至Cat.1的入口的数量相对较少,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因素。根据浙江电信最新采购结果数据,Cat.1模组最低价在35元左右。Cat.1毕竟是基于LTE的裁剪,复杂度高,成本下降至2G模组的水平依然有很长的路程要走。而大量2G物联网用户对成本敏感性非常高,2倍以上的模组成本足以让用户望而却步。因此,更多2G物联网需求将被疏导至NB-IoT的入水口。

除了成本和应用层面来承接2G的需求外,2G的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向NB-IoT迁移,非常典型的是2G频谱不断被压缩,重耕后很多用于NB-IoT网络部署。从三大运营商对频谱重耕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一趋势:

  • 中国电信重耕工作:2016年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同意中国电信使用800M和2100M频段开展LTE组网的“工信部无函[2016] 193号文”,800MHz重耕有了政策依据;2016年7月,中国电信就宣布启动800M全网重耕,压缩CDMA载波数量;对825-835MHz/870-880MHz频段重耕后,2017年5月,中国电信宣布建成全球首个全网覆盖的NB-IoT网络。
  • 中国联通重耕工作:2016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同意中国联通调整部分频率用于LTE组网的文件,允许其在全国范围进行900MHz和1.8GHz进行重耕,这两个频段正是中国联通的2G频段;在政策松绑下,中国联通开始了2G减频退网工作,在这两个频段部署了4G和NB-IoT网络。
  • 中国移动重耕工作:2018年4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颁发了FDD牌照,同时允许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始了对 900MHz和 1800MHz等频段进行重耕,在这两个频段上部署LTE FDD网络;900MHz是中国移动2G的主要频段,在此政策驱动下,中国移动迅速进行900MHz重耕,快速建成4G和NB-IoT网络。

可以看出,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2G网络腾退出的不少优质频率资源用于NB-IoT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将2G物联网疏导至NB-IoT入口的一个表现。

NB-IoT突破发展的一个关键决策

中国移动计划建设部的这一发文之所以引起业界热议,在笔者看来这是中国移动在推动NB-IoT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决策,凸显了其对NB-IoT发展的决心,同时在长远看也将实质性优化其物联网连接的结构。这一决策的重大意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1)停止2G新增与打造精品NB-IoT网络并重

这一文件中,除了“决定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这一亮点外,“2020年全国新建NB-IoT基站11.8万站”这一决策更值得关注。

正如前文分析,中国移动决定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新增的这一部分需求将疏导至NB-IoT网络上。中国移动拥有全球最好的一张2G网络,而从2G迁移转网的用户由NB-IoT承接,承接的网络也应该是一张精品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中国移动决定新增50%的NB-IoT基站,背后是其打造一张精品NB-IoT网络的目标。

今年5月份,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也提到:进一步加大NB-IoT网络部署力度,按需新增建设NB-IoT基站,县级及以上城区实现普遍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此前,中国移动的NB-IoT网络已经实现了346个城市的覆盖,在今年新增11.8万站NB-IoT基站的情况下,相信将实现更深度的覆盖。

(2)开启移动物联网连接结构优化之路

截止2019年底,中国移动的物联网连接数高达8.84亿,占三大运营商总连接的比例超过70%。2017年,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为2.29亿,2年时间增加了6.55亿。这一增速在全球运营商中是绝对领先,但形成的物联网连接结构并不合理。

从前文对2G连接的分析我们可以预估,中国移动8.84亿物联网连接的结构中2G占据大部分份额。这样的结构与2G网络减频退网的大趋势相悖,也不利于其扩大物联网产业生态、发展新的商业模式。2G网络长期承载物联网连接,长期来看会造成尾大不掉的格局,而NB-IoT作为5G mMTC的组成部分,可以长期承载相应物联网用户,最终2G用户大部分仍要迁移至NB-IoT。

此次中国移动主动提出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可以看作是其主动开启对物联网连接结构优化之路,进一步减少2G物联网占物联网总连接的比例,增加NB-IoT、4G连接的比例,符合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同时也给中国移动基于NB-IoT、4G物联网基础上的创新创造条件。

由于中国移动的物联网连接数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其主动开启物联网连接结构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变全国物联网连接的结构,进一步加速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这方面的创新。

(3)持续推动2G减频退网的信号,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增加NB-IoT基站数量,其背后也隐含着中国移动持续推动2G减频退网的决心。在今年新基建建设的大背景下,领先的基础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加速老旧产能的退出,2G减频退网正是物联网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体现。

2G网络已经运营了20年时间,在移动通信代际升级、5G商用加速的背景下,2G网络的不足越来越明显。例如,2G网络占据黄金频段,但其资源利用效率远低于新的通信系统;2G网络的频谱效率、能效已不能满足业界的要求;而2G产业生态已发生巨大变化,很多厂商已退出这一领域,网络后续运维成本太高。

主动推动2G减频退网发展NB-IoT,在很大程度也是提升5G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的一个重要路径。众所周知,NB-IoT已纳入5G候选标准,NB-IoT网络将成为未来5G mMTC场景中的基础设施组成部分;NB-IoT支撑的是千行百业数字化升级的需求,目前NB-IoT面对的所有用户都是5G物联网所要涵盖的用户群体,形成5G生态的扩展的先行者。

本次主动停止2G物联网用户发展,再次给业界发出2G减频退网的明确信号。由于中国移动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2G网络,2G减频退网态度的明确,无疑给整个物联网业界发展路径提供明确的方向。

总结

随着中国移动明确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2G物联网连接这个水池的容量开始进入下行通道,2G物联网水池入水口的关闭必然为扩大NB-IoT这一新的入水口铺平道路。中国移动主动对2G物联网明确态度,无疑是在现有发展环境下的明智之举,做出推动NB-IoT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决策,同时也开启了物联网连接整体结构优化之路。

【云栖号在线课堂】每天都有产品技术专家分享!
课程地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与专家面对面,及时了解课程最新动态!
【云栖号在线课堂 社群】https://c.tb.cn/F3.Z8gvnK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相关文章
|
19天前
|
物联网 数据管理 Apache
拥抱IoT浪潮,Apache IoTDB如何成为你的智能数据守护者?解锁物联网新纪元的数据管理秘籍!
【8月更文挑战第22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量激增对数据库提出新挑战。Apache IoTDB凭借其面向时间序列数据的设计,在IoT领域脱颖而出。相较于传统数据库,IoTDB采用树形数据模型高效管理实时数据,具备轻量级结构与高并发能力,并集成Hadoop/Spark支持复杂分析。在智能城市等场景下,IoTDB能处理如交通流量等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IoTDB还提供InfluxDB协议适配器简化迁移过程,并支持细致的权限管理确保数据安全。综上所述,IoTDB在IoT数据管理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与竞争力。
36 1
|
4天前
|
存储 物联网 关系型数据库
PolarDB在物联网(IoT)数据存储中的应用探索
【9月更文挑战第6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海量设备数据对实时存储和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数据库在扩展性、性能及实时性方面面临挑战。阿里云推出的PolarDB具备高性能、高可靠及高扩展性特点,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它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支持多副本写入优化、并行查询等技术,确保数据实时写入与查询;多副本存储架构和数据持久化存储机制保证了数据安全;支持动态调整数据库规模,适应设备和数据增长。通过API或SDK接入IoT设备,实现数据实时写入、分布式存储与高效查询,展现出在IoT数据存储领域的巨大潜力。
11 1
|
13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传感器
RabbitMQ 在物联网 (IoT) 项目中的应用案例
【8月更文第28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以收集和传输数据。这些设备可以是传感器、执行器或其他类型的硬件。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设备并处理它们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一个可靠的消息传递系统。RabbitMQ 是一个流行的开源消息中间件,它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处理和转发消息,非常适合用于物联网环境。
35 1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物联网(IoT)就像是一个大型派对,无数的设备都在欢快地交流着信息
【9月更文挑战第4天】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IoT)犹如一场盛大的派对,各类设备欢聚一堂。然而,如何让这些设备互相理解并协同工作呢?这就需要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助力。例如,智能空调通过学习你的使用习惯来调节温度,使你更加舒适;智能安防系统则能识别异常行为并及时报警,保障家庭安全。此外,智能农业、交通等领域也因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变得更加高效。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温度预测代码示例,展示机器学习在物联网中的实际应用,让我们一起感受其强大潜力。
12 0
|
30天前
|
存储 传感器 监控
理解并利用物联网(IoT)数据的技术探索
【8月更文挑战第11天】物联网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资源。通过深入理解物联网数据的特性和价值,并采取有效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优化运营效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并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
|
1月前
|
存储 物联网 关系型数据库
PolarDB在物联网(IoT)数据存储中的应用探索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海量设备数据对数据库提出实时高效存储处理的新要求。PolarDB作为阿里云的高性能云数据库,展现了其在IoT数据存储领域的潜力。面对IoT数据的规模、实时性和多样性挑战,PolarDB凭借分布式架构,实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支持动态扩展和冷热数据分层存储,满足IoT数据实时写入、查询及管理需求,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45 1
|
12天前
|
消息中间件 传感器 物联网
Producer 在物联网 (IoT) 中的应用
【8月更文第29天】在物联网 (IoT) 领域,设备和传感器不断生成大量的数据。为了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通常会采用消息队列技术。消息队列允许设备将数据发送给后端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消息生产者(Producer)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将数据从设备发送到消息队列。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消息生产者来收集来自各种传感器和其他 IoT 设备的数据,并提供一个基于 Python 和 Kafka 的示例代码。
23 0
|
13天前
|
消息中间件 传感器 监控
AMQP 与物联网 (IoT) 应用的结合
【8月更文第28天】高级消息队列协议 (AMQP) 是一种开放标准的应用层协议,特别适合于物联网 (IoT) 场景中的消息传递。AMQP 提供了可靠的、可扩展的消息传输机制,能够处理来自大量设备的数据流。本文将探讨 AMQP 在 IoT 应用中的优势,并提供使用不同编程语言构建 AMQP 客户端的具体示例。
12 0
|
1月前
|
存储 安全 物联网
物联网(IoT)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
【8月更文挑战第5天】物联网(IoT)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安全挑战不容忽视。面对设备身份验证复杂、数据隐私泄露、软件漏洞及资源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加强身份验证、加密保护、定期更新、安全开发生命周期、多层次防御、安全培训及标准化合作等解决方案,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物联网环境。
|
2月前
|
传感器 供应链 物联网
ERP系统与物联网(IoT)集成:实现智能化业务管理
【7月更文挑战第29天】 ERP系统与物联网(IoT)集成:实现智能化业务管理
87 0

相关产品

  • 物联网平台
  • 下一篇
    D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