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几种创建实例方法的性能对比

简介: Java的几种创建实例方法的性能对比近来打算自己封装一个比较方便读写的Office Excel 工具类,前面已经写了一些,比较粗糙本就计划重构一下,刚好公司的电商APP后台原有的导出Excel实现出现了可怕的性能问题,600行的数据生成Excel工作簿居然需要50秒以上,客户端连接都被熔断了还没导出来,挺巧,那就一起解决吧。

Java的几种创建实例方法的性能对比
近来打算自己封装一个比较方便读写的Office Excel 工具类,前面已经写了一些,比较粗糙本就计划重构一下,刚好公司的电商APP后台原有的导出Excel实现出现了可怕的性能问题,600行的数据生成Excel工作簿居然需要50秒以上,客户端连接都被熔断了还没导出来,挺巧,那就一起解决吧。

在上一个版本里呢,我认为比较巧妙的地方在于用函数式编程的方式代替反射,很早以前了解了反射的一些底层后我就知道反射的性能很差,但一直没实际测试过各种调用场景的性能差距。

至于底层字节码、CPU指令这些我就不深究了,我还没到那个级别,那这次就来个简单的测试吧。

目标:创建Man对象。

方式:

① 直接引用 new Man();

② 使用反射

③ 使用内部类

④ 使用Lombda表达式

⑤ 使用Method Reference

在学习Java8新特性的时候,我所了解到的是Lombda表达式是内部类的一种简化书写方式,也就是语法糖,但两者间在运行时居然有比较明显的性能差距,让我不得不怀疑它底层到底是啥东西,时间精力有限先记着,有必要的时候再去啃openJDK吧。

还有就是Lombda和Method Reference从表现来看,底层应该是同一个东西,但IDEA既然分开两种内部类的写法推荐,那就分开对待吧。

测试时每种方式循环调用 1 亿次,每种方式连续计算两次时间,然后对比第二次运行的结果,直接run没有采用debug运行。

贴代码:

复制代码
1 package com.supalle.test;
2
3 import lombok.AllArgsConstructor;
4 import lombok.Builder;
5 import lombok.Data;
6 import lombok.NoArgsConstructor;
7
8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9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10 import java.util.function.Supplier;
11
12 /**
13 * @描述:语法PK
14 * @作者:Supalle
15 * @时间:2019/7/26
16 */
17 public class SyntaxPKTest {
18
19
20 / 循环次数 /
21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SIZE = 100000000;
22
23 / 有类如下 /
24 @Data
25 @Builder
26 @NoArgsConstructor
27 @AllArgsConstructor
28 private static class Man {
29 private String name;
30 private int age;
31 }
32
33
34 /**
35 * 使用 new Man();
36 *
37 * @return 运行耗时
38 */
39 public static long runWithNewConstructor() {
40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41
42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43 new SyntaxPKTest.Man();
44 }
45
46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47 }
48
49 /**
50 * 使用反射
51 *
52 * @return 运行耗时
53 */
54 public static long runWithReflex() throws NoSuchMethod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nstantiationException {
55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SyntaxPKTest.Man.class.getConstructor();
56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57
58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59 constructor.newInstance();
60 }
61
62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63 }
64
65 /**
66 * 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67 *
68 * @return 运行耗时
69 */
70 public static long runWithSubClass() {
71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72
73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74 new Supplier() {
75 @Override
76 public SyntaxPKTest.Man get() {
77 return new SyntaxPKTest.Man();
78 }
79 }.get();
80
81 }
82
83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84 }
85
86 /**
87 * 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88 *
89 * @return 运行耗时
90 */
91 public static long runWithLambda() {
92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93
94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95 ((Supplier) () -> new SyntaxPKTest.Man()).get();
96 }
97
98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99 }
100
101
102 /**
103 * 使用 MethodReference
104 *
105 * @return 运行耗时
106 */
107 public static long runWithMethodReference() {
108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109
110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111 ((Supplier) SyntaxPKTest.Man::new).get();
112 }
113
114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115 }
116
117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NoSuchMethod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InstantiationException,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
118
119 // 测试前调用一下,加载Man字节码,尽量公平
120 SyntaxPKTest.Man man1 = new SyntaxPKTest.Man();
121 SyntaxPKTest.Man man2 = new SyntaxPKTest.Man("张三", 20);
122
123 System.out.println("测试环境:CPU核心数 - " + 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
124
125 System.out.println();
126
127 // 这里的话对比再次调用的时间
128 System.out.println("首次使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NewConstructor());
129 System.err.println("再次使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NewConstructor());
130 System.out.println("首次使用反射 耗时:" + runWithReflex());
131 System.err.println("再次使用反射 耗时:" + runWithReflex());
132 System.out.println("首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SubClass());
133 System.err.println("再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SubClass());
134 System.out.println("首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Lambda());
135 System.err.println("再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Lambda());
136 System.out.println("首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 + runWithMethodReference());
137 System.err.println("再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 + runWithMethodReference());
138
139
140 }
141
142 }
复制代码

运行结果:

一:

复制代码
测试环境:CPU核心数 - 8

首次使用 new Man() 耗时:5
再次使用 new Man() 耗时:3
首次使用反射 耗时:312
再次使用反射 耗时:276
首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6
再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3
首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142
再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100
首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86
再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85
复制代码
二:

复制代码
测试环境:CPU核心数 - 8

首次使用 new Man() 耗时:5
再次使用 new Man() 耗时:2
首次使用反射 耗时:326
再次使用反射 耗时:275
首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6
再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3
首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122
再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86
首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102
再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83
复制代码
三:

复制代码
测试环境:CPU核心数 - 8

首次使用 new Man() 耗时:5
再次使用 new Man() 耗时:3
首次使用反射 耗时:322
再次使用反射 耗时:288
首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7
再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2
首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128
再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92
首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97
再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81
复制代码

如果Lambda和MethodReference调换一下位置如下:

复制代码
1      System.out.println("首次使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NewConstructor());
2 System.err.println("再次使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NewConstructor());
3 System.out.println("首次使用反射 耗时:" + runWithReflex());
4 System.err.println("再次使用反射 耗时:" + runWithReflex());
5 System.out.println("首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SubClass());
6 System.err.println("再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SubClass());
7 System.out.println("首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 + runWithMethodReference());
8 System.err.println("再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 + runWithMethodReference());
9 System.out.println("首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Lambda());
10 System.err.println("再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 + runWithLambda());
复制代码
一:

复制代码
测试环境:CPU核心数 - 8

首次使用 new Man() 耗时:6
再次使用 new Man() 耗时:2
首次使用反射 耗时:351
再次使用反射 耗时:270
首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6
再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3
首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128
再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97
首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82
再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74
复制代码
二:

复制代码
测试环境:CPU核心数 - 8

首次使用 new Man() 耗时:5
再次使用 new Man() 耗时:3
首次使用反射 耗时:318
再次使用反射 耗时:297
首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6
再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2
首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117
再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100
首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91
再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79
复制代码
三:

复制代码
测试环境:CPU核心数 - 8

首次使用 new Man() 耗时:6
再次使用 new Man() 耗时:3
首次使用反射 耗时:319
再次使用反射 耗时:277
首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8
再次使用内部类调用 new Man() 耗时:3
首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139
再次使用 MethodReference 耗时:85
首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103
再次使用Lambda调用 new Man() 耗时:84
复制代码

总结:

  ① 如果不需要足够的灵活性,直接使用 new 来构造一个对象,效率最高的。

  ② 反射确确实实是垫底,当然它也给我们提供了足够全面的、灵活的类操纵能力。

  ③ 使用内部类的方式,效率上和直接new 非常贴近,虽然看起来代码多一些,但是足够灵活。

  ④ Lambda和Method Reference效率其实很贴近,又是一起在Java8推出的,底层实现应该是一样的,在效率上比起反射好很多。
AI 代码解读

  上个版本中,我使用的Method Reference,下个版本还会继续使用Method Reference,因为接口方式和内部类一致,如果碰到某些对性能要求非常极致的使用场景,可以在使用时以内部类的方式替代Method Reference而不需要改变工具类的代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palle/p/11249227.html

目录
打赏
0
0
0
0
14
分享
相关文章
Java 中的 equals 方法:看似简单,实则深藏玄机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中`equals`方法的设计与实现。默认情况下,`equals`仅比较对象引用是否相同。以`String`类为例,其重写了`equals`方法,通过引用判断、类型检查、长度对比及字符逐一比对,确保内容相等的逻辑。文章还强调了`equals`方法需遵循的五大原则(自反性、对称性等),以及与`hashCode`的关系,避免集合操作中的潜在问题。最后,对比了`instanceof`和`getClass()`在类型判断中的优劣,并总结了正确重写`equals`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开发者提升代码质量。
44 1
|
12天前
|
Java 中的 toString() 方法详解: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在Java开发中,`toString()`方法至关重要,用于返回对象的字符串表示。默认实现仅输出类名和哈希码,信息有限且不直观。通过重写`toString()`,可展示对象字段值,提升调试效率与代码可读性。借助Lombok的`@Data`注解,能自动生成标准化的`toString()`方法,简化开发流程,尤其适合字段较多的场景。合理运用`toString()`,可显著提高开发效率与代码质量。
43 0
|
12天前
|
java中一个接口A,以及一个实现它的类B,一个A类型的引用对象作为一个方法的参数,这个参数的类型可以是B的类型吗?
本文探讨了面向对象编程中接口与实现类的关系,以及里氏替换原则(LSP)的应用。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利用多态性将实现类的对象传递给接口类型的参数,满足LSP的要求。LSP确保子类能无缝替换父类或接口,不改变程序行为。接口定义了行为规范,实现类遵循此规范,从而保证了多态性和代码的可维护性。总结来说,接口与实现类的关系天然符合LSP,体现了多态性的核心思想。
23 0
|
1月前
|
重学Java基础篇—Java Object类常用方法深度解析
Java中,Object类作为所有类的超类,提供了多个核心方法以支持对象的基本行为。其中,`toString()`用于对象的字符串表示,重写时应包含关键信息;`equals()`与`hashCode()`需成对重写,确保对象等价判断的一致性;`getClass()`用于运行时类型识别;`clone()`实现对象复制,需区分浅拷贝与深拷贝;`wait()/notify()`支持线程协作。此外,`finalize()`已过时,建议使用更安全的资源管理方式。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并遵循最佳实践,可提升代码质量与健壮性。
51 1
|
1月前
|
《从头开始学java,一天一个知识点》之:方法定义与参数传递机制
**你是否也经历过这些崩溃瞬间?** - 看了三天教程,连`i++`和`++i`的区别都说不清 - 面试时被追问&quot;`a==b`和`equals()`的区别&quot;,大脑突然空白 - 写出的代码总是莫名报NPE,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运算符 🚀 这个系列就是为你打造的Java「速效救心丸」!我们承诺:每天1分钟,地铁通勤、午休间隙即可完成学习;直击痛点,只讲高频考点和实际开发中的「坑位」;拒绝臃肿,没有冗长概念堆砌,每篇都有可运行的代码标本。上篇:《输入与输出:Scanner与System类》 | 下篇剧透:《方法重载与可变参数》。
54 25
Java中的异常处理方法
本文深入剖析Java异常处理机制,介绍可检查异常、运行时异常和错误的区别与处理方式。通过最佳实践方法,如使用合适的异常类型、声明精确异常、try-with-resources语句块、记录异常信息等,帮助开发者提高代码的可靠性、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良好的异常处理能保证程序稳定运行,避免资源泄漏和潜在问题。
|
1月前
|
Java代码结构解析:类、方法、主函数(1分钟解剖室)
### Java代码结构简介 掌握Java代码结构如同拥有程序世界的建筑蓝图,类、方法和主函数构成“黄金三角”。类是独立的容器,承载成员变量和方法;方法实现特定功能,参数控制输入环境;主函数是程序入口。常见错误包括类名与文件名不匹配、忘记static修饰符和花括号未闭合。通过实战案例学习电商系统、游戏角色控制和物联网设备监控,理解类的作用、方法类型和主函数任务,避免典型错误,逐步提升编程能力。 **脑图速记法**:类如太空站,方法即舱段;main是发射台,static不能换;文件名对仗,括号要成双;参数是坐标,void不返航。
84 5
Java高级应用开发:基于AI的微服务架构优化与性能调优
在现代企业级应用开发中,微服务架构虽带来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也增加了系统复杂性和性能瓶颈。本文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特别是像DeepSeek这样的智能工具,优化Java微服务架构。AI通过智能分析系统运行数据,自动识别并解决性能瓶颈,优化服务拆分、通信方式及资源管理,实现高效性能调优,助力开发者设计更合理的微服务架构,迎接未来智能化开发的新时代。
|
2月前
|
java.time常用方法汇总
`java.time` API 是从 Java 8 开始引入的时间日期处理库,旨在替代老旧的 `java.util.Date` 和 `Calendar`。它提供了更简洁、强大和灵活的方式处理日期、时间、时区及时间间隔,支持全球化和时间计算需求。API 包含获取当前时间、创建指定时间、解析和格式化字符串、进行加减运算、比较时间、获取年月日时分秒、计算时间间隔、时区转换以及判断闰年等功能。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这些功能,极大简化了开发中的时间处理任务。
Java容器及其常用方法汇总
Java Collections框架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和实现类,用于管理和操作集合数据。
Java容器及其常用方法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