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德国工业4.0是全球工业学习的榜样,中国的90%以上的工厂老板都把德国工业4.0奉为神明。最近几年中国大量的考察团都前往德国汉诺威展学习德国工业模式,乃在我国很多机构协会都借助工业4.0的模式进行对我过工业企业进行改造,更是大量的工厂参考德国模式采购大量的德国设备和软件。诚然的确先进的设备和软件的确给部分工厂带来了效率提升,但是今天深入德国去观察德国的工业现状,德国工业不仅不是我们想象的如日中天,更是陷入的困境……
一、惨淡的德国工业4.0
来自参考消息的报道:德国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作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德国工业目前处境不佳,来自国外的订单越来越少。甚至有专家称目前下行走势好比“自由落体”。对此,一些专家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上。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4日报道,有关德国经济未来发展走势的担忧在工业不景气的背景下愈发浓厚。严重依赖出口的德国工业今年2月经历了两年多以来最大的下滑,原因主要是国外订单数额的大幅度下降。德国联邦经济部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德国工业界的订单总量与前一个月相比下降了4.2%。
路透社之前采访的专家则原本预测德国工业界今年2月的订单总量会提升0.3%。而在今年1月,工业界的订单就下降了2.1%。联邦经济部表示:“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尤其是国外需求的疲软会让德国工业界的发展前景继续让人无法乐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包括世界经济的走势、贸易争端和英国脱欧。
▲德国工业不景气引发人们对德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图为梅赛德斯-奔驰工厂的一条生产线。(法新社)
二、没有市场经济,再智能的工业也是废铁
德国德卡银行的安德烈亚斯·朔伊尔勒表述:“最新公布的数据十分令人失望。全球经济的走势再次拖累德国工业。全球经济目前处于大幅度转向的状态,其驱动力主要来自亚洲地区。”
曾经德国工业的主要订单来自英国市场,英国脱欧对德国工业的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再去分析德国的工业特性几个特点:
1、基础工业占比较高
汽车、机械制造、化工医药和电子电气是德国的支柱行业。这些行业都是基础行业,生产周期长,稳定性要求高,虽然德国的生产设备和软件特别现金,生产效率很高。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一旦市场快速变化,订单下降,或者产品变化,那么基础工业的规模成本优势就不明显了,反而更有可能造成库存积压或设备闲置。
2、互联网化程度低,带来的硬伤
德国工业的智能化,无人工厂主要是体现在生产环节,德国的互联网化程度低,特别是工业企业的互联网平台基本停留在网站宣传环节。又加上德国产品消费主要在全球,德国本身的人口基数比较小。像中国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用户消费行为数据,结合行业大数据和生产数据进行预测消费偏向,这方面的能力太差了,德国工业的生产预测基本是停留在订单预测分析,很少有大数据的未知模糊预测。
3、德国的人口红利消失殆尽
中国工业化之所以这几年突飞猛进,除了智能化政策支持化,更大的核心在中国工业本身的特点,中国的工业化产业链比较完善,除了部分芯片科技依赖美国,基础工业核心部件依赖德国,产业链中从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市场等在中国都有完整的产业链伙伴,就是在中国生产一个产品都有最好的协作商,而且本地化协作成本非常低。同时还有一个中国的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特别是中国布局的一带一路和非洲扶持计划更是让中国的工业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可以销往全球。人工红利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让中国工业的规模效应可以发挥到极致。
三、谁能拯救德国工业?专家:中国!
给德国工业界带来转机希望的应该是中国的发展状况。VP银行首席经济师托马斯·吉策尔表示:“目前订单的情况明显预示着经济下滑的趋势。这一趋势会持续多久,主要取决于中国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给欧洲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报道指出,中国已经宣布降低增值税,并计划向基础设施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中国也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工业的订单现在除了中国能给与支持,估计很难再找到其他突破。
四、反思德国工业4.0
德国工业的现状给pia pia打脸一些资深老专家,记得4年前我在一次演讲时候就表达一个观点:工业4.0的本质是消费数据驱动制造业,而不是简单的机器人+软件的战略,生产的环节的高度智能化如果不能匹配市场用户的快速变化,不带不会带来企业整理效益的提升,有时候可能成为了企业衰亡的加速器。企业智能制造的本质: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高的运营效率。制造产品不是智能制造,制造出用户需求的商业智慧,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
中国特色,虽然很多人觉得有点自我,但是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寻找本质,再借鉴外国的先进模式,从改革开发讲到现在,可惜听进去、听得懂的人不多。前有工业4.0,今有人工智能,中国都需求自己的模式,每个地区,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智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