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是像一座桥连接两岸,而Python程序设计中的桥接指的是抽象部分和实体部分的连接,简单来说是类和类实例化过称中的连接。
桥接模式通过在类和类实例化中间作用,使其抽象和实现可以独立变化而不互相干扰,这就是桥接模式最大的作用。
核心的思想是通过封装,将一个抽象类的相关参数和方法分别作为桥接类的属性,这样在实例化桥接类后通过修改桥接类的属性,便可以实现抽象和实现之间的独立变化。
class A:
def run(self, name):
print("my name is :{}".format(name))
class B:
def run(self, name):
print("我的名字是:{}".format(name))
class Bridge:
def __init__(self, ager, classname):
self.ager = ager
self.classname = classname
def bridge_run(self):
self.classname.run(self.ag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 = Bridge('李华', A())
test.bridge_run()
test.ager = 'Tome'
test.bridge_run()
test.classname = B()
test.bridge_run()
test.ager = '李华'
test.bridge_run()
上面这段示例代码的作用是李华和Tome分别用中英文介绍自己,演示抽象和实现之间的分离和桥接过称。
在提出桥梁模式的时候指出,桥梁模式的用意是"将抽象化(Abstraction)与实现化(Implementation)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也就是抽象化、实现化和脱耦。
抽象化
存在于多个实体中的共同的概念性联系,就是抽象化。作为一个过程,抽象化就是忽略一些信息,从而把不同的实体当做同样的实体对待。
实现化
抽象化给出的具体实现,就是实现化。
脱耦
所谓耦合,就是两个实体的行为的某种强关联。而将它们的强关联去掉,就是耦合的解脱,或称脱耦。在这里,脱耦是指将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的耦合解脱开,或者说是将它们之间的强关联改换成弱关联。
将两个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改为聚合关系,就是将它们之间的强关联改换成为弱关联。因此,桥梁模式中的所谓脱耦,就是指在一个软件系统的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使用组合/聚合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从而使两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