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客·请讲」透彻影像王书浩:用AI“复制”大脑,弥补病理医生的9万缺口

简介: 按照行业需求,国内临床需要配备10万名病理医生,但注册在案仅1.2万人。

按照行业需求,国内临床需要配备10万名病理医生,但注册在案仅1.2万人。

2018年全球新增癌症诊断病例约1910万,死亡病例约960万;约1/5男性和1/6女性在一生中会罹患癌症,1/8男性和1/11女性因癌症而死亡——这组惊人的数据,来自于WT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最新全球癌症数据报告,调查范围覆盖全球185万个国家和地区,涉及36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谈癌色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在临床中,癌症的诊断、治疗也依旧是医学难题。

癌症诊断急缺病理医生,但AI可以“复制”大脑

在一些医疗影视剧中,借助CT、X光等手段,医生总是能够发现肿瘤的存在,然后会进行手术切除。不过,癌症诊断就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病理诊断”。

“病理不一样,癌的形态在这里可能成千上万种,识别方面要复杂得多。”透彻影像联合创始人兼技术总监王书浩称。

TB1fcEzHwHqK1RjSZFEXXcGMXXa.jpg

图 | 透彻影像创始人兼技术总监王书浩

作为一种筛查手段,CT、X光是合格的,但论起诊断,“相比于病理切片,CT片、X光片是灰阶图像,信息量比较小。”

一般情况下,癌的确诊需要经过病理诊断,所需要识别的内容比CT、X光要复杂许多。而在医学界,病理被称为“金标准”,病理医生则被称为“医生的医生”,是肿瘤类疾病的最终裁决者。

在中国,每年约有近亿张病理切片的诊断需求,与此相对的,是病理医生的“急缺”,培训周期长、劳动报酬低等成为阻碍病理科新生力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按照行业需求,国内临床需要10万名病理医生,然而,注册在案的仅有1.2万名,缺口太大。”王书浩表示。并且这1.2万名病理医生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当前的癌症诊断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个缺口如何进行填补?王书浩提出一个比较通俗的比喻,“AI类似于将一个人的大脑‘复制’,并且复制多份。”

“这样做可以带来三个好处:第一,AI识别的水平高于病理医生平均水平,相当于我们可以将高水平的诊断‘复制’到许多医院;第二,AI能够查阅每个角落,不会产生疲劳,不易漏诊;第三,相比于人类医生,AI更为客观。”

数据积累、模型识别、分布式计算“并驾齐驱”,推动病理科智能化

一般情况下,所有算法模型的第一步都是从数据采集开始,继而搭建并训练模型,最后在应用场景落地。这其中,数据采集对于多数初创公司而言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中间涉及到数据多样性、标注准确率、伦理等多方多面,尤其是以医疗为代表的一干行业。

针对这一问题,除了与医院合作之外,既有开源数据是不少公司的选择。不过,“基于现有的开源数据集进行建模,然后产品就可以面世,我觉得这是很荒唐的。”王书浩表示,“产品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开展需求调研。另外,既有开源数据集存在数据量小、质量低、标注不准确、与应用场景差异大等问题,基于这类数据集进行建模,无法产出合格的产品。”

在数据采集方面,透彻影像的做法是跟医院紧密合作。王书浩认识到数据是AI的入口,早在草创之初,透彻影像就打磨了一款为医生设计的标注系统“Thorough Wisdom”。

医生只需在PC端或是iPad端大致圈出病变区域,透彻影像的算法就会自动完美勾勒出病变范围。另外,“运用这套系统为我们积累的数据也已经得到了数家顶级三甲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王书浩称。

与该系统并驾齐驱的是透彻影像基于这些数据所开发的诊断系统“ThoroughInsights”。系统将基于算法模型自动圈出病变区域,并给出病变概率分布与癌占比等信息,病理医生可以此为依据进一步作针对性的检查,从而提升效率。

TB1SvIPHxjaK1RjSZKzXXXVwXXa.jpg

图 | 301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宋志刚正在使用“ThoroughInsights”

“两套产品是联动的,如果医生发现Insights模型对某些罕见案例的诊断效果不佳,会请主任进一步确认,找出识别或预测有误的根源,进而在Wisdom系统中增加类似案例的数据,继续进行标注,帮助系统不断迭代。”王书浩表示。目前,透彻影像的项目重点集中在消化道癌症、肺癌、前列腺癌、淋巴结清扫等方面。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数字化变革愈加受到医院推崇的现在,作为医疗重要一环的病理科却是数字化进度最缓慢的科室之一,背后的原因在于病理图像的“大”,且一直以来没有足够的推动力。

相比于2000 x 2000像素的X光片、512 x 512 x 截面数像素的CT片,病理图像的大小通常为100kx 200k像素,以GB为存储单位。对于普通计算机而言,病理图像的存储和运算都是有难度的。

因此发展至今,医生观察病理切片依旧依赖于显微镜,而电脑的唯一用处只是撰写病理观察报告。这种模式下,在大型三甲医院,平均每位病理医生每天需要观察200至300张病理切片,并撰写上百份的报告。

TB1dIUqHCzqK1RjSZFLXXcn2XXa.jpg

与此同时,病理科也在经历从传统病理到数字病理的转型。数字病理将玻片电子化,所获得的数字切片既可以在计算机上存储和浏览,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一直以来,教学讲课和远程诊断的数字切片需求量不足以成为病理科数字化的推动力,而AI则对数字病理的普及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病理切片扫描之后,能够被计算机分析,得出辅助诊断结果,病理医生们会非常愿意将之数字化。”王书浩称。

不过这种操作的背后也需要给力的系统,透彻影像的做法是打造分布式病理影像存储和分析系统“ThoroughCore”,将病理图像进行“切分”、“分析”和“整合”。简单来说,系统中的每个GPU都将成为一个工作节点,被切分的病理图像块将被分配至各个GPU计算,基于并行计算各自得出的结果将在最后被“整合”,从而生成最终结果,供病理医生查看。基于“ThoroughCore”的核心算法,“ThoroughInsights”系统预测一张病理图像仅需要不到20秒的时间。

最后

透彻影像的产品在这一年多来不断稳定迭代优化。今年1月初,他们针对胃癌的测试版系统已经落地301医院,公测版也已于本月发布,“我们会在4月份发布正式版产品。”王书浩说道。

此外,病理诊断分为细胞病理诊断和组织病理诊断,而透彻影像也分别围绕单个业务成立了公司。其中,北京公司专注于组织病理诊断,而专注于细胞病理诊断的公司则落户南京,并成为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9大“人工智能+”签约孵化项目之一,该研究院由图灵奖唯一一位华裔获奖者姚期智院士创立。

【镁客·请讲】专注于报道科技创新项目;我们敞开心扉面对每一位创业者,力求为您呈现一群鲜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们倾听创业故事和人生经历、探讨商业模式和行业趋势、对接资本市场和供需双方,以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做客【镁客·请讲】,栏目合作请发送邮件至:post@im2maker.com

相关文章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自己长出了类似大脑的脑叶?新研究揭示LLM特征的惊人几何结构
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内部运作机制备受关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论文《The Geometry of Concepts: Sparse Autoencoder Feature Structure》中,利用稀疏自编码器(SAE)分析LLM的激活空间,揭示了其丰富的几何结构。研究发现,特征在原子、大脑和星系三个尺度上展现出不同的结构,包括晶体结构、中尺度模块化结构和大尺度点云结构。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LLM的工作原理,还可能对模型优化和其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53 25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TensorFlow
神经网络深度剖析:Python带你潜入AI大脑,揭秘智能背后的秘密神经元
【8月更文挑战第1天】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神经网络作为AI的核心,通过模拟人脑中的神经元连接方式处理复杂数据模式。利用Python及其强大的库TensorFlow,我们可以轻松构建神经网络模型。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建立一个含有两层隐藏层的简单神经网络,用于分类任务。神经网络通过反向传播算法不断优化权重和偏置,从而提高预测准确性。随着技术的进步,神经网络正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复杂,能够应对更加艰巨的挑战,推动着AI领域向前发展。
56 2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AI在医疗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与未来展望####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医疗影像诊断领域的最新进展、当前应用实例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成熟,AI正逐步成为辅助医生进行疾病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规划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了解AI如何在提高医疗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探索AI在医疗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探索AI在医疗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o1医学领域大胜GPT-4,性能暴涨!顶尖华人团队激动发文:离AI医生越来越近了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近日,一支顶尖华人团队发布论文《A Preliminary Study of o1 in Medicine: Are We Closer to an AI Doctor?》,揭示了OpenAI最新语言模型o1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表现。研究显示,o1在概念识别、文本总结、问答等任务上远超GPT-4,显著提升了医学领域的AI应用水平,向实现AI医生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59 3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Nature子刊:AI模型测大脑年龄,究竟哪些因素会加速大脑衰老?
【10月更文挑战第7天】《自然医学》杂志近期发布了一项研究,介绍了一种名为BrainAge的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可预测个体的大脑年龄并分析影响大脑衰老的因素。研究团队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近50,000名参与者的数据,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及遗传因素均与大脑衰老有关。尽管存在数据集限制等局限性,BrainAge模型仍为研究大脑衰老和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工具。
70 1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AI辅助医疗影像:提高诊断准确性
【10月更文挑战第2天】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诊断的关键手段,但传统方法依赖医生经验,存在误诊风险。AI辅助医疗影像通过自动化图像识别、疾病预测和辅助诊断决策,显著提升了诊断准确性与效率。利用深度学习、数据增强及迁移学习等技术,AI不仅能快速分析影像,还能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并实时监测疾病变化。尽管面临数据质量、算法可解释性和伦理法律等挑战,但多模态影像分析、跨学科合作及VR融合等趋势将推动AI在医疗影像领域的广泛应用,助力实现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TensorFlow
神经网络深度剖析:Python带你潜入AI大脑,揭秘智能背后的秘密神经元
【9月更文挑战第12天】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从智能助手到自动驾驶,从医疗诊断到金融分析,其力量无处不在。这一切的核心是神经网络。本文将带领您搭乘Python的航船,深入AI的大脑,揭秘智能背后的秘密神经元。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可以模拟并学习复杂的数据模式。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和TensorFlow搭建的基本神经网络示例,用于解决简单的分类问题。
54 10
|
4月前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从炒菜到缝针!斯坦福炒虾团队打造自主AI达芬奇,苦练神指当外科医生
【8月更文挑战第20天】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昵称“斯坦福炒虾团队”,通过模仿学习开发出一款能自主执行外科手术的AI达芬奇。此项目克服了达芬奇系统运动学不一致性的难题,采用相对动作公式,成功训练AI完成组织操作、针头处理及打结等关键手术步骤。这项成果不仅展现了AI在提升手术精度与效率上的巨大潜力,还可能减少对外科手术新数据的需求,但其临床实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论文已发布于https://arxiv.org/abs/2407.12998。
51 6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AI在医疗影像识别中的应用与实践
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分析的应用,涵盖了基础理论、操作流程、关键算法及实践案例。通过探讨卷积神经网络等技术,展示了如何构建医疗影像分析系统并提高诊断精度和效率,为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