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能手 2018-11-12 1239浏览量
一、简介
Rsync(remote synchronize)是一个远程数据同步工具,可通过LAN/WAN快速同步多台主机间的文件。Rsync使用所谓的“Rsync算法”来使本地和远 程两个主机之间的文件达到同步,这个算法只传送两个文件的不同部分,而不是每次都整份传送,因此速度相当快;
Rsync支持大多数的类Unix系统,无论是Linux、Solaris还是BSD上都经过了良好的测试;
此外,它在windows平台下也有相应的版本,如cwRsync和Sync2NAS等工具
Rsync本来是用于替代rcp的一个工具,目前由rsync.samba.org维护,所以rsync.conf文件的格式类似于samba的主配 置文件;
Rsync可以通过rsh或ssh使用,也能以daemon模式去运行
在以daemon方式运行时Rsync server会打开一个873 端口,等待客户端去连接。
连接时,Rsync server会检查口令是否相符,若通过口令查核,则可以开始进行文件传输。第一次连通完成时,会把整份文件传输一次,以后则就只需进行增量备份。
环境: 172.16.22.12
# mkdir src
# touch src/{1,2,3,4}
# mkdir dest
# rsync -av src/ dest/ --将 src 目录里的所有的文件同步至 dest 目录(不包含src本身)
# rsync -av src dest/ --将 src 目录包括自己整个同步至 dest 目录
# rsync -avR src/ dest/ --即使 src 后面接有 / ,效果同上
环境: 172.16.22.11
# mkdir src
# touch src/{a,b,c,d}
# mkdir dest
# rsync -av 172.16.22.12:/data/test/src/ dest/ --远程同步至本地,需输入root密码
# rsync -av src/ 172.16.22.12:/data/test/dest/ --本地文件同步至远程
# rm -rf src/d --删除一个文件 d
# rsync -av src 172.16.22.12:/data/test/dest/ --整个目录同步过去
# rsync -av --delete src/ 172.16.22.12:/data/test/dest/ --delete,从目标目录里面删除无关的文件
—172.16.22.12
# useradd george
# passwd george
# mkdir /home/george/test
# touch /home/george/test/g{1,2,3,4}
—172.16.22.11
# rsync -av src '-e ssh -l george' 172.16.22.12:/home/george --本地同步至远程
# rsync -av 172.16.22.12:/home/george/test/g* '-e ssh -l george -p 22' dest/
环境:192.168.22.11
# yum install rsync xinetd --服务安装
# /usr/bin/rsync --daemon
# yum install rsync xinetd --服务安装
# vim /etc/xinetd.d/rsync --配置托管服务,将下项改为 no
disable = no
# chkconfig rsync on
# /etc/init.d/xinetd start --启动托管服务 xinetd
# netstat -ntpl | grep 873 --查看服务是否启动
两种 rsync 服务运行方式都需要配置 rsyncd.conf,其格式类似于 samba 的主配置文件
全局参数
● 在全局参数部分也可以定义模块参数,这时该参数的值就是所有模块的默认值模块参数
模块参数主要用于定义 rsync 服务器哪个目录要被同步。模块声明的格式必须为 [module] 形式,这个名字就是在 rsync 客户端看到的名字,类似于 Samba 服务器提供的共享名。而服务器真正同步的数据是通过 path 来指定的
基本模块参数
● path —指定当前模块在 rsync 服务器上的同步路径,该参数是必须指定的模块控制参数
● use chroot = —默认为 true,在传输文件之前首先 chroot 到 path 参数所指定的目录下;优点,安全;缺点,需要 root 权限,不能备份指向 path 外部的符号连接所指向的目录文件模块文件筛选参数
● exclude —指定多个由空格隔开的多个文件或目录(相对路径),并将其添加到 exclude 列表中。这等同于在客户端命令中使用 –exclude 来指定模式模块用户认证参数
● auth users —指定由空格或逗号分隔的用户名列表,只有这些用户才允许连接该模块(和系统用户没有任何关系)。用户名和口令以明文方式存放在 secrets file 参数指定的文件中。默认为匿名方式模块访问控制参数
● hosts allow —用一个主机列表指定哪些主机客户允许连接该模块。不匹配主机列表的主机将被拒绝。默认值为 *模块日志参数
● transfer logging —使 rsync 服务器将传输操作记录到传输日志文件。默认值为false# vim /etc/rsyncd.conf --为 rsyncd 服务编辑配置文件,默认没有,需自己编辑
● uid = root —rsync运行权限为root
# mkdir /data/test/src --创建基础目录
# mkdir /data/test/src/george --再创建一个目录
# touch /data/test/src/{1,2,3}
# echo "web:123" > /etc/web.passwd --创建密码文件
# chmod 600 /etc/web.passwd
# service xinetd restart
环境:192.168.22.12
# yum -y install rsync
# mkdir /data/test
# rsync -avzP web@192.168.22.11::web1 /data/test/ --输入密码 123;将服务器 web1 模块里的文件同步至 /data/test,参数说明:
-a —参数,相当于-rlptgoD,
-r —是递归
-l —是链接文件,意思是拷贝链接文件
-i —列出 rsync 服务器中的文件
-p —表示保持文件原有权限
-t —保持文件原有时间
-g —保持文件原有用户组
-o —保持文件原有属主
-D —相当于块设备文件
-z —传输时压缩
-P —传输进度
-v —传输时的进度等信息,和-P有点关系
# rsync -avzP --delete web@192.168.22.11::web1 /data/test/ --让客户端与服务器保持完全一致, --delete
# rsync -avzP --delete /data/test/ web@192.168.22.11::web1 --上传客户端文件至服务端
# rsync -avzP --delete /data/test/ web@192.168.22.11::web1/george --上传客户端文件至服务端的 george 目录
# rsync -ir --password-file=/tmp/rsync.password web@192.168.22.11::web1 --递归列出服务端 web1 模块的文件
# rsync -avzP --exclude="*3*" --password-file=/tmp/rsync.password web@192.168.22.11::web1 /data/test/ --同步除了路径以及文件名中包含 “3” *的所有文件
# echo "123"> /tmp/rsync.password
# chmod 600 /tmp/rsync.password
# rsync -avzP --delete --password-file=/tmp/rsync.password web@192.168.22.11::web1 /data/test/ --调用密码文件
# crontab -e
10 0 * rsync -avzP —delete —password-file=/tmp/rsync.password web@192.168.22.11::web1 /data/test/
# crontab -l
环境:Rsync + Inotify-tools
下载地址:http://github.com/downloads/rvoicilas/inotify-tools/inotify-tools-3.14.tar.gz
# yum install –y gcc --安装依赖
# mkdir /usr/local/inotify
# tar -xf inotify-tools-3.14.tar.gz
# cd inotify-tools-3.14
# make && make install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inotify/
# vim /root/.bash_profile
export PATH=/usr/local/inotify/bin/:$PATH
# source /root/.bash_profile
# echo '/usr/local/inotify/lib' >> /etc/ld.so.conf --加载库文件
# ldconfig
# ln -s /usr/local/inotify/include /usr/include/inotify
检测源目录中是否有如下动作:modify,create,move,delete,attrib;
一旦发生则发布至目标机器;
方式为 ssh
src: 192.168.22.11(Rsync + Inotify-tools) dest: 192.168.22.12
两台机器需要做好 ssh 免密登录
# mdkir /data/test/dest/ --dest机器
# mdkir /data/test/src/ --src机器
# rsync -av --delete /data/test/src/ 192.168.22.12:/data/test/dest --测试下命令
# vim /data/test/test.sh
#!/bin/bash
/usr/local/inotify/bin/inotifywait -mrq -e modify,create,move,delete,attrib /data/test/src | while read events
do
rsync -a --delete /data/test/src/ 192.168.22.12:/data/test/dest
echo "`date +'%F %T'` 出现事件:$events" >> /tmp/rsync.log 2>&1
done
# echo '/data/test/test.sh &' >> /etc/rc.local --设置开机自启
# chmod 755 /data/test/test.sh
# /data/test/test.sh &
我们可以在目标机上也写一个这样的脚本:
rsync -a —delete /data/test/dest/ 192.168.22.11:/data/test/src ;
这样可以实现双向同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