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集团云上转型调研报告
一、背景:保险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从1979年国家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已经成长为拥有15万亿总资产,1.72万亿净资产,3万亿年保费收入,年增长速度达到27.5%,全国各地拥有9亿多客户,近200家保险公司主体,2500多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以及900多万保险从业人员的超级金融行业。
高额灾害损失频繁挑战保险价格的稳定性,持续低利率挑战盈利能力,客户需求随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等因素呈现多样性变化,来自监管及政策的风险也时刻影响着保险公司的经营业态使得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也变得更大,因此产生了更多通过再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的需求。
(1)自然灾害和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巨灾风险逐渐增加,导致单一风险责任不断增大,单一保险公司是无法承受的,需通过再保来分散风险;
(2)保险业务规模的增大导致风险责任不断增大,尤其是单一风险责任加大与责任准备金相对不足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客观上需要再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重要途径。
中再集团是亚洲最大、世界第八大再保险集团,具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国家财政部及汇金公司)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注册资本超过400亿),下辖5家境内子公司(中再财险、中再寿险、中国大地保险、中再资产、华泰经纪)。
在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再集团2017年保费超过千亿,整体实现了21.5%的保费增速。 中再集团是中国保险行业当之无愧的国家队与主力军。
二、挑战: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对行业带来的冲击
“行业面临的挑战和矛盾主要是传统保险基于精算的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的方式是通过概率,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并不一定精准。而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的技术具备更加精细感知、捕捉、处理全新种类数据的能力,通过数据标签可以更精准地识别风险,更有效地提升了保险领域风险识别的清晰度。”-----中再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冯键
以青海农业保险为例,2017年,青海省农业保险为高寒牧区群众的近4万头牛羊投保了“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这项保险制度以保险期限内累计降雪量差为依据实现理赔。
以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根据气象统计,果洛州50年平均降雪量为57毫米,保险约定降雪量为35毫米,在保险期限内,若累计降雪量大于35毫米,保险公司就给予理赔。按照政府补贴95%的保费,牧户自交5%,建档立卡贫困户保费全免的原则,扎西才让家的50头牦牛一共花了150元保险费。
2018年5月,保险期内果洛3个乡累计降雪量平均值达到了99.8毫米,超过了约定的起赔点35毫米。扎西才让家的牛也因此获得了6376元理赔资金。但问题是扎西才让家的牦牛并没有因为雪灾而发生任何损失,牦牛没有死保险公司也进行了理赔。这种保险产品的粗放式核保核赔偏离了保险本源。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才能精准识别保险标的出险情况。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业的数据呈现和汇总更加清晰和便利,而这些海量的数据也对保险公司传统的保险产品研发、营销、销售、承保、理赔管理和现金流管理等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因为数据的精确分析和风险可控性的提升,许多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逐步涉及到保险领域。
三、求变:如何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创造新的价值
中再的IT系统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基础运营保障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把中再产险、中再寿险IT 整合,建设新一代再保险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这个阶段是解决从有到优的问题;第三个阶段则是从2016年开始的基于ABCD技术汇聚内外部资源,建立对外行业性服务平台,构建平台生态。这个阶段是跨越IT层面,实现业务和IT融合,解决中再集团业务转型和创新的阶段。中再云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再集团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中再云是中再集团IT变革的核心起点,在中再云平台的技术合作选择上,中再集团一再对比挑选,最终选择了国内云服务技术最领先的的阿里云。阿里云不仅仅是用天猫、淘宝海量的业务承载和商业成功证明过的技术领先厂商,而且也是业界唯一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创过成功案例并深度影响行业的公司。
同时首先在国内验证了新零售商业模式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阿里云基于数据运营,用肥沃的土壤培育了大量的行业生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再和阿里云启动了全面合作的中再云项目。用阿里的专有云技术搭建中再云,并在中再云上承载四大平台:巨灾平台、IDI(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平台、一带一路平台以及大健康平台,其中巨灾平台、IDI平台已基本成型。后续还将服务于中再集团系统内部各子公司。
四、创新:用技术优化保险的精准度,创造新的社会价值
中再云的巨灾平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风险地图、基础地理信息、以及用户的保险信息叠加,平台整合了包括地震、台风、暴雨、洪水等主要灾种的风险地图数据,以及其多维度的统计指标,集成了来自于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灾害预警信息,并辅助提供了中国最新的GDP、人口、地形、水系等基础数据,打造了国内保险业最全面、最权威的灾害数据平台。可用于查询单个保单、甚至一片区域的灾害等级、历史灾情、实时灾害预警等信息,服务于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防灾减损等工作。
中再巨灾平台-中国台风综合危险性等级图
中再巨灾平台-实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基于巨灾平台,将能解决青海政府的高寒牧区群众牛羊雪灾投保、核保和理赔的精准度。2018年6月27日,青海人民政府与中再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后续将基于巨灾平台持续优化雪灾保险。基于阿里云技术的巨灾平台不仅仅是为保险行业服务,由于其具备防灾减灾和风险预防的能力,因此也将成为协助中国政府服务民生的有力手段。
巨灾平台上云除了考虑安全问题以外,最关心的问题是算力。因为国内大部分巨灾保单的模型计算都在中再集团,大量的保单导致经常排队。比如地震的巨灾模型,用国外的巨灾模型测算非常慢,整体至少需要要3~8个小时。目前在虚拟化平台上运行中再的模型算法大约可以控制在1~2小时,而基于阿里云计算的技术,预计可以压缩到分钟级。
构建在中再云之上的巨灾平台将向中再的客户永久免费开放。中再打通了国家气象局、地震局以及水利部门的各种数据,同时服务国内大部分的大中小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因此也需要一个对外的云服务平台和诸多公司进行数据和服务的对接。为此中再选择了阿里的金融云,基于阿里金融云的开放和生态能力实现外部对接。基于云的建设,中再有了创新的基础和可能。
五、组织:组织转型更聚焦客户和平台能力
与此相匹配的是,基于互联网化的影响以及战略调整,中再集团信息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也在战略调整。2018年中再集团把信息技术部转型为信息技术中心,同时中心下辖四个部门:规划部、开发部、运维部和创新部。除了部门组织架构变化以外,还成立了若干与业务相关联的专业性横向小组,并且员工的工资、奖金和绩效进行挂钩。绩效考核全面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导向。考核需要客户的打分,由此激活组织,盘活人才资源。
中再拥有层次丰富的人才资源,拥有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包括大量海归专业性博士,比如核保险专业、防火专业、减灾专业以及地震专业等等。这么多的高学历专业性人才也是中再集团实现业务创新的优势。
技术层面的四大部门构成了一个大平台,支撑中再整体的互联网化,支撑业务侧的营销和服务。目前技术领域整体组织架构的优化正处于逐步落地的过程中。组织架构的变化使让中再集团的技术力量变得更雄厚。
六、飞跃:保险业务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转型
在互联网转型的背景下,行业各保险公司的普遍做法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营销的协同。但中再思路更加超前,认为保险公司需要利用大数据构建生态系统或者生态圈。
通过跨行业的数据协同,实现灾害的预防、控制以及风险分析,通过数据完善保险产品创新、精准核保核赔。中再信息中心从产业的高度预判了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当前正处在一个颠覆性的阶段,我们要抓住保险业的变革黄金期,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服务转型。服务费用会增加,保费会减少,因为数据可以让风险更加可控。从个人来讲,基于数据的保险个性化、精准化匹配会越来越多,从产业来讲,未来要实现产业经营过程的风险管理,这恰恰是我们的作为。保险要回归本源,这才是社会大爱。未来保险不一定像保险,再保不一定像再保。” ----中再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冯键
互联网化的保险行业正在发生变革。在混业经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冲击下,各家公司的发展有望从同质化竞争走上多领域、差异化的竞争之路。
但无论如何,更低的成本,更高效、更精准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化运营将使保险公司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得更高,也更能够让保险的社会意义回归本源。中再的开放思维和创新尝试在互联网转型的道路上走下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