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注意力机制在Image Caption中的应用

简介:

Introduction

目前大多数的基于 Attention 机制的 Image Captioning 模型采用的都是 encoder-decoder 框架。然而在 decode 的时候,decoder 应该对不同的词有不同的 Attention 策略。例如,“the”、“of”等词,或者是跟在“cell”后面的“phone”等组合词,这类词叫做非视觉词(Non-visual Word),更多依赖的是语义信息而不是视觉信息。而且,在生成 caption 的过程中,非视觉词的梯度会误导或者降低视觉信息的有效性

因此,本文提出了带有视觉标记的自适应 Attention 模型(Adative Attention Model with a Visual Sentinel),在每一个 time step,模型决定更依赖于图像还是 Visual Sentinel。其中,visual sentinel 存放了 decoder 已经知道的信息。

本文的贡献在于:

d47e62d2b349aca45e42305ed6714efbe5ed61d9 提出了带有视觉标记的自适应 Attention 模型
d47e62d2b349aca45e42305ed6714efbe5ed61d9 提出了新的 Spatial Attention 机制
d47e62d2b349aca45e42305ed6714efbe5ed61d9 提出了 LSTM 的扩展,在 hidden state 以外加入了一个额外的 Visual Sentinel Vector
Method

Spatial Attention Model

文章介绍了普通的 encoder-decoder 框架,这里不再赘述。但文章定义了 context vector ct,对于没有 attention 机制的模型,ct 就是图像经过 CNN 后提取出的 feature map,是不变的;而对于有 attention 机制的模型,基于 hidden state,decoder 会关注图像的不同区域,ct 就是该区域经过 CNN 后提取出的 feature map。

文章对 ct 的定义如下:

efe884a4e9fef47cf9566699810bdc993c046a5f

其中 g 是 attention function,V=[v1,...,vk] 代表 k 个区域的图像 feature,ht 是 t 时刻 RNN 的 hidden state。 由此可以得到 k 个区域的 attention 分布 αt:

7e05a45790b921edeebd1883b33397bd9c2375fd

这里把 V 与 ht 相加,而有些论文则使用一个双线性矩阵来连接它们。

6b71b03f33bde417ecf3a942f2ab05e55ff1fcb6

其中d1e08dfecab7f5c2de32facc647556ca0dcb8d37是所有元素为 1 的向量,目的是让37f94c479a4fe86ab6020d6ea82d9dc6be981ded相乘得到 k*k 大小的矩阵。最终本文的 ct 为:

a29843b1f3e3b9a5eb14af1ee7f8f8d65fff8870

show, attend and tell [1] 使用 ht−1 的做法不同,本文使用的是 ht。结构如下:

e8bd279865943fa723d971fa8be6732eed9cdeda

作者认为 ct 可以看作 ht 的残差连接,可以在预测下一个词时降低不确定性或者提供情报。(不是应该做一个实验验证使用 ht 和 ht−1 的差别?)并且发现,这种 Spatial Attention 方式比其他模型表现更好。

Adaptive Attention Model

decoder 存储了长时和短时的视觉和语义信息,而 Visual Sentinel st 作为从里面提取的一个新的元件,用来扩展上述的 Spatial Attention Model,就得到了 Adaptive Attention Model。

具体的扩展方式就是在原有的 LSTM 基础上加了两个公式:

51c7d06706ebe78d3578b8d539a31bb8c72a37b3

其中 xt 是 LSTM 的输入,mt 是 memory cell(有些论文里用 ct 表示)。

这里的 gt 叫 sentinel gate,公式形式类似于 LSTM 中的 input gate, forget gate, output gate,决定了模型到底关注图像还是 visual sentinel;而 st 公式的构造与 LSTM 中的 ht=ot⊙tanh(ct) 类似。

Adaptive Attention Model 中的 Context Vector:

885fcca376de2a265cdd32ac2ccf7e3d623d8412

βt∈[0,1] 可以视为真正意义上的 sentinel gate,控制模型关注 visual sentinel 和 ct 的程度。与此同时,Spatial Attention 部分 k 个区域的 attention 分布 αt 也被扩展成了 αt^,做法是在 zt 后面拼接上一个元素:

8f9f5292db15f5c01e2e721dbb86eace5335306c

扩展后的 αt^ 有 k+1 个元素,而 βt=αt^[k+1]。(CVPR 和 arXiv 版本的原文都写的是 βt=αt[k+1],我在 Github 上问了作者,这确实是个笔误 [2])。

这里的 Wg 与b6644aa4d673013767f41b89bf182e406776a149中的 Wg 是相同的(为什么这样做?Wh 也一样吗?作者在这里没有提到,在后续论文 [3] 里的公式 (9) 提到了)。

上述公式可以简化为:

94d2f868464f8602fc36220d63a21b1069b705c4

最终单词的概率分布:

7fc306cc43ea25e60ba86314b4c3655404f6629d

具体架构如下:

3cf0da1fba65b6edfb1ed43c278ddb7e05e7810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文章选择了 ResNet 的最后一层卷积层的特征来表示图像,维度是 2048x7x7,并使用

0bd610d76cc715f86c4b4eaab23a07fcecddd7ff

来表示 k 个局部图像特征,而全局图像特征则是局部特征的平均:

55ca040252cadc1806f0fc0db3d3ed75ed489626

局部图像特征需要经过转换:

b40597f070eefcc2be94f0cbead2e0c4015fa16a

最终全局图像特征将与 word embedding 拼接在一起成为 LSTM 的输入:xt=[wt;vg] 局部图像特征则用在了 attention 部分。

Experiment

97bd94421a0d504b78bf1d1b7c7d1b4053a1ace9

Table 1 在 test splits 上对比了在 Flickr30k 和 MSCOCO 数据集上模型与其他模型的表现,可以看到,模型的 Spatial Attention 部分就已经比其他模型表现好了,而加入了 Adaptive Attention 部分以后表现更加出色。

4c8e6a93a74498a9ac3f2e3c4b7673249f7865a6

Table 2 在 COCO server 上对比了模型与其他模型的表现可以看到,Adaptive Attention 模型(emsemble后)的表现是当时 SOTA 的结果。

4d5cce3d8412942f7ffea67bd2b81148623f74bd

Fig 4 是 Spatial Attention的权重 α 的可视化结果,前两列是成功的样本,最后一列是失败的样本。模型进行 attention 的区域基本都是合理的,只是可能对一些物体的材质判断失误。

cfa7f743e3802e8834ff7a8b96ad058c3ebe59f3

Fig 5 主要是 sentinel gate 1−β 的可视化,对于视觉词,模型给出的概率较大,即更倾向于关注图像特征 ct,对于非视觉词的概率则比较小。同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概率也是不一样的。如"a",在一开始的概率较高,因为开始时没有任何的语义信息可以依赖、以及需要确定单复数。

60335b7b8aef730d0ed3bd02e7106e4b87f53c31

Fig 6 对 COCO 和 Flickr30k 中词典中的词被认为是视觉词的平均概率进行了排序,来看看模型能否分辨出视觉词与非视觉词,两个数据集间的相关性为 0.483。其中:

1. 对于一些实际上是视觉词,但是与其他词有很大关联性的词,模型也会把它视为非视觉词,如"phone"一般都跟在"cell"后面;

2. 不同数据集上不同的词的概率不一样,如"UNK",可能是由于训练数据分布的不同;

3. 对于一些有相近意义的同源词,如"crossing", "cross", "crossed",他们的概率却相差很大。(为什么?) 模型没有依赖外部的语料信息,完全是自动地发现这些趋势。

2feeb8f1f089afc9c041591ae7976289b5d66270

Fig 11 显示了使用弱监督方法生成的 bounding box 与真实 bounding box 的对比。本文是第一个使用这种方法来评估 image caption 的 attention 效果的

具体生成方法是,对于某个单词而言,先用 NLTK 将其映射到大类上,如“boy”, “girl”映射到 people。然后图像中 attention weight 小于阈值(每个单词的阈值都不一样)的部分就会被分割出来,取分割后的最大连通分量来生成 bounding box。

并计算生成的和真实 bounding box 的 IOU (intersection over union),对于 spatial attention 和 adaptive attention 模型,其平均定位准确率分别为 0.362 和 0.373。说明了,知道何时关注图像,也能让模型更清楚到底要去关注图像的哪个部分

2f199cb2b2f808132903fdd510ff23dbec7ea5b8

Fig 7 显示了 top 45 个 COCO 数据集中出现最频繁的词的定位准确性。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物体,其准确率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 attention map 是从 7x7 的 feature map 中直接放大的,而 7x7 的 feature map 并不能很好地包含这些小物体的信息。

e3056641a70c5f089b3bc3840b0e28adce7fd522

Fig 8 显示了单词“of”在 spatial attention 和 adaptive attention 模型中的 attention map。如果没有 visual sentinel,非视觉词如“of”的 attention 就会高度集中在图像的边缘部分,可能会在反向传播时形成噪声影响训练。

总结

本文提出了 Adaptive Attention 机制,其模型公式都非常简单,Adaptive Attention 部分增加的几个变量也非常简洁,但却对模型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提升。文章进行的详尽的实验又进一步验证了 Adaptive Attention 的有效性,可谓非常巧妙。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5-10
本文作者:蔡文杰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 PaperWeekly”,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 PaperWeekly”。
相关文章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Serverless 计算机视觉
【YOLOv8改进 - 注意力机制】Sea_Attention: Squeeze-enhanced Axial Attention,结合全局语义提取和局部细节增强
【YOLOv8改进 - 注意力机制】Sea_Attention: Squeeze-enhanced Axial Attention,结合全局语义提取和局部细节增强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YOLOv11改进 - 注意力机制】GAM(Global Attention Mechanism):全局注意力机制,减少信息损失并放大全局维度交互特征
【YOLOv11改进 - 注意力机制】GAM(Global Attention Mechanism):全局注意力机制,减少信息损失并放大全局维度交互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全局注意力机制,通过保留通道和空间信息,增强跨维度的交互,减少信息损失。该机制结合3D置换与多层感知器用于通道注意力,卷积空间注意力子模块用于空间注意力。实验结果表明,在CIFAR-100和ImageNet-1K数据集上,该方法在ResNet和MobileNet上优于多种最新注意力机制。
【YOLOv11改进 - 注意力机制】GAM(Global Attention Mechanism):全局注意力机制,减少信息损失并放大全局维度交互特征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算法框架/工具
【YOLOv8改进 - 注意力机制】GAM(Global Attention Mechanism):全局注意力机制,减少信息损失并放大全局维度交互特征
YOLO目标检测专栏探讨了模型创新,如注意力机制,聚焦通道和空间信息的全局注意力模组(GAM),提升DNN性能。GAM在ResNet和MobileNet上优于最新方法。论文及PyTorch代码可在给出的链接找到。核心代码展示了GAM的构建,包含线性层、卷积和Sigmoid激活,用于生成注意力图。更多配置详情参阅相关博客文章。
【YOLOv8改进 - 注意力机制】GAM(Global Attention Mechanism):全局注意力机制,减少信息损失并放大全局维度交互特征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Meta新研究挑战CV领域基操:ViT根本不用patch,用像素做token效果更佳
【7月更文挑战第22天】Meta AI的研究颠覆了CV领域,揭示Vision Transformer (ViT) 可直接将像素视为token,无需分割成patch,此法在对象分类与图像生成等任务中表现优异,挑战现有神经网络设计,尽管面临计算效率与适用范围的质疑,仍为未来ViT模型开辟新路径。 [^1]: https://arxiv.org/abs/2406.09415
79 5
|
8月前
|
前端开发
前端 CSS 经典:clip、clip-path
前端 CSS 经典:clip、clip-path
104 0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人工智能
Flexible Vision Transformer开源,可生成任意分辨率图片
【2月更文挑战第16天】Flexible Vision Transformer开源,可生成任意分辨率图片
125 1
Flexible Vision Transformer开源,可生成任意分辨率图片
layer弹出图片大小自适应
layer弹出图片大小自适应
144 0
|
8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CLIP的升级版Alpha-CLIP:区域感知创新与精细控制
为了增强CLIP在图像理解和编辑方面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澳门大学以及MThreads Inc.等知名机构共同合作推出了Alpha-CLIP。这一创新性的突破旨在克服CLIP的局限性,通过赋予其识别特定区域(由点、笔画或掩码定义)的能力。Alpha-CLIP不仅保留了CLIP的视觉识别能力,而且实现了对图像内容强调的精确控制,使其在各种下游任务中表现出色。
264 1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图像嵌入(Image Embedding
机器学习中的图像嵌入(Image Embedding)是一种将图像数据转化为连续的、低维度的向量表示的方法,这些向量表示通常用于后续的机器学习任务,如分类、聚类、检索等。图像嵌入的目的是将高维度的图像数据转化为更易于处理的低维度数据,同时保留尽可能多的原始图像信息。常用的图像嵌入方法包括:
3248 3
|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测试技术
参数减半、与CLIP一样好,视觉Transformer从像素入手实现图像文本统一
参数减半、与CLIP一样好,视觉Transformer从像素入手实现图像文本统一
137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