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DB:Bloom源码精读——数据结构

简介: 一、原理分析 BloomFiler(布隆过滤器)是由Howard Bloom在1970年提出的二进制向量数据结构,怎么来理解“二进制向量数据结构”? 我们将其分解成“二进制”、“向量”和“数据结构”来分别理解。 1、二进制:用0和1来表示的数。 2、向量:是指位向量或者比特向量,即向量的坐标

一、原理分析

BloomFiler(布隆过滤器)是由Howard Bloom在1970年提出的二进制向量数据结构,怎么来理解“二进制向量数据结构”?

我们将其分解成“二进制”、“向量”和“数据结构”来分别理解。

1、二进制:用0和1来表示的数。

2、向量:是指位向量或者比特向量,即向量的坐标系的X轴是位列(连续的内存地址),Y轴是0和1两个值。

3、数据结构: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式。

我们可以这样形象理解BloomFiler,它是一段位列,位列上每一位以0或1表示着BloomFiler组织数据的意义。

而BloomFiler组织数据是将数据通过K个哈希函数分别映射到位列上,并将位列相应位置的位值赋值为1。位值为1的意义是表示数据在BloomFiler中存在。

如图:

1、位列,开始没有数据

      

2、将数据a哈希函数分别映射到位列上,并将位列相应位置的位赋值为1。

      

3、将数据b哈希函数分别映射到位列上,并将位列相应位置的位赋值为1。

      

查询一个数据是否存在于BloomFiler中,即将数据通过K个哈希函数分别映射到位列上,看位列相应的位置上的位值是否都为1,

如果都为1,则说明存在;如果不都为1,则说明不存在。

由于哈希存在冲突,存在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误识别率。即一个数本来不存在于BloomFiler中,而被告诉存在。


二、代码实现


        static uint32_t BloomHash(const Slice& key) // 哈希函数
        {
            return Hash(key.data(), key.size(), 0xbc9f1d34);
        }
        
        class BloomFilterPolicy : public FilterPolicy
        {
        private:
            size_t bits_per_key_; // 一个key占多少位
            size_t k_; // 哈希函数个数
            
        public:
            explicit BloomFilterPolicy(int bits_per_key): bits_per_key_(bits_per_key)
            {
                // We intentionally round down to reduce probing cost a little bit
                k_ = static_cast<size_t>(bits_per_key * 0.69);  // 0.69 =~ ln(2)
                if (k_ < 1) k_ = 1;
                if (k_ > 30) k_ = 30;
            }
            
            virtual const char* Name() const
            {
                return "leveldb.BuiltinBloomFilter2";
            }
            
            // n:key的个数;dst:存放过滤器处理的结果
            virtual void CreateFilter(const Slice* keys, int n, std::string* dst) const
            {
                // Compute bloom filter size (in both bits and bytes)
                size_t bits = n * bits_per_key_;
                
                // For small n, we can see a very high false positive rate.  Fix it
                // by enforcing a minimum bloom filter length.
                // 位列bits最小64位,8个字节
                if (bits < 64) bits = 64;
                
                // bits位占多少个字节
                size_t bytes = (bits + 7) / 8;
                // 得到真实的位列bits
                bits = bytes * 8;
                
                const size_t init_size = dst->size();
                dst->resize(init_size + bytes, 0);
                // 在过滤器集合最后记录需要k_次哈希
                dst->push_back(static_cast<char>(k_));  // Remember # of probes in filter
                char* array = &(*dst)[init_size];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 Use double-hashing to generate a sequence of hash values.
                    // See analysis in [Kirsch,Mitzenmacher 2006].
                    uint32_t h = BloomHash(keys[i]);
                    const uint32_t delta = (h >> 17) | (h << 15);  // Rotate right 17 bits
                    // 使用k个哈希函数,计算出k位,每位都赋值为1。
                    // 为了减少哈希冲突,减少误判。
                    for (size_t j = 0; j < k_; j++)
                    {
                        // 得到元素在位列bits中的位置
                        const uint32_t bitpos = h % bits;
                        /*
                         bitpos/8计算元素在第几个字节;
                         (1 << (bitpos % 8))计算元素在字节的第几位;
                         例如:
                         bitpos的值为3, 则元素在第一个字节的第三位上,那么这位上应该赋值为1。
                         bitpos的值为11,则元素在第二个字节的第三位上,那么这位上应该赋值为1。
                         为什么要用|=运算,因为字节位上的值可能为1,那么新值赋值,还需要保留原来的值。
                         */
                        array[bitpos/8] |= (1 << (bitpos % 8));
                        h += delta;
                    }
                }
            }
            
            virtual bool KeyMayMatch(const Slice& key, const Slice& bloom_filter) const
            {
                const size_t len = bloom_filter.size();
                if (len < 2) return false;
                
                const char* array = bloom_filter.data();
                const size_t bits = (len - 1) * 8;
                
                // Use the encoded k so that we can read filters generated by
                // bloom filters created using different parameters.
                const size_t k = array[len-1];
                if (k > 30)
                {
                    // 为短bloom filter保留,当前认为直接match 
                    // Reserved for potentially new encodings for short bloom filters.
                    // Consider it a match.
                    return true;
                }
                
                uint32_t h = BloomHash(key);
                const uint32_t delta = (h >> 17) | (h << 15);  // Rotate right 17 bits
                for (size_t j = 0; j < k; j++)
                {
                    const uint32_t bitpos = h % bits;
                    // 只要有一位为0,说明元素肯定不在过滤器集合内。
                    if ((array[bitpos/8] & (1 << (bitpos % 8))) == 0) return false;
                    h += delta;
                }
                return true;
            }
        };





目录
相关文章
|
18天前
|
C语言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c语言实现)(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栈和队列两种数据结构。栈是一种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遵循“先进后出”原则;队列则在一端插入、另一端删除,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文章详细讲解了栈和队列的结构定义、方法声明及实现,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示例。栈和队列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如二叉树的层序遍历和快速排序的非递归实现等。
94 9
|
17天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算法
【数据结构】树型结构详解 + 堆的实现(c语言)(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结构,重点讲解了堆这一重要的数据结构。堆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常用于实现优先队列和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堆排序)。文章详细描述了堆的性质、存储方式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插入、删除和取堆顶数据等操作的具体实现。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堆的原理和应用。
59 16
|
17天前
|
C语言
【数据结构】二叉树(c语言)(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链式结构实现二叉树的基本功能,包括前序、中序、后序和层序遍历,统计节点个数和树的高度,查找节点,判断是否为完全二叉树,以及销毁二叉树。通过手动创建一棵二叉树,详细讲解了每个功能的实现方法和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递归和数据结构的应用。
65 8
|
19天前
|
存储 C语言
【数据结构】手把手教你单链表(c语言)(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单链表的基本概念、结构定义及其实现方法。单链表是一种内存地址不连续但逻辑顺序连续的数据结构,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文章详细讲解了单链表的常见操作,如头插、尾插、头删、尾删、查找、指定位置插入和删除等,并提供了完整的C语言代码示例。通过学习单链表,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的底层逻辑,提高编程能力。
48 4
|
21天前
|
存储 C语言
【数据结构】顺序表(c语言实现)(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线性表和顺序表的基本概念及其实现。线性表是一种有限序列,常见的线性表有顺序表、链表、栈、队列等。顺序表是一种基于连续内存地址存储数据的数据结构,其底层逻辑是数组。文章详细讲解了静态顺序表和动态顺序表的区别,并重点介绍了动态顺序表的实现,包括初始化、销毁、打印、增删查改等操作。最后,文章总结了顺序表的时间复杂度和局限性,并预告了后续关于链表的内容。
53 3
|
1月前
|
Java C++ 索引
让星星⭐月亮告诉你,LinkedList和ArrayList底层数据结构及方法源码说明
`LinkedList` 和 `ArrayList` 是 Java 中两种常见的列表实现。`LinkedList` 基于双向链表,适合频繁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但按索引访问元素效率较低。`ArrayList` 基于动态数组,支持快速随机访问,但在中间位置插入或删除元素时性能较差。两者均实现了 `List` 接口,`LinkedList` 还额外实现了 `Deque` 接口,提供了更多队列操作。
23 3
|
19天前
|
C语言
【数据结构】双向带头循环链表(c语言)(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双向带头循环链表的概念和实现。双向带头循环链表具有三个关键点:双向、带头和循环。与单链表相比,它的头插、尾插、头删、尾删等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1),提高了运行效率。文章详细讲解了链表的结构定义、方法声明和实现,包括创建新节点、初始化、打印、判断是否为空、插入和删除节点等操作。最后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示例。
39 0
|
3月前
|
测试技术
【初阶数据结构篇】栈的实现(附源码)
在每一个方法的第一排都使用assert宏来判断ps是否为空(避免使用时传入空指针,后续解引用都会报错)。
39 2
|
3月前
|
测试技术
【初阶数据结构篇】队列的实现(赋源码)
首先队列和栈一样,不能进行遍历和随机访问,必须将队头出数据才能访问下一个,这样遍历求个数是不规范的。
32 0
|
3月前
|
存储 测试技术
【初阶数据结构篇】单链表的实现(附源码)
在尾插/尾删中,都需要依据链表是否为空/链表是否多于一个节点来分情况讨论,目的是避免对空指针进行解引用造成的错误。
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