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五类排序算法图解和实现(交换类:冒泡排序,递归的快速排序)

简介:

冒泡排序算法:

总的来说就是两两交换,反复直到有序,第一个记录和第二个记录,若逆序则交换,然后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记录,以此类推,直到第 n 个记录和第 n-1个记录比较完毕为止,第一趟排序,结果关键字最大的记录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位置。对前 n-1个记录继续冒泡排序,使得关键字次大的记录安排在第 n-1个位置。如此重复,直到没有需要交换的记录为止(仅仅是第一个和第二个交换过为止)。整个一趟趟的选出最值的过程,仿佛是那水里的气泡,咕嘟咕嘟的往上翻的过程。

递增冒泡排序过程图解:

一般先比较第一个元素和第二个元素,49大于38,则交换之,且需要提前取出元素49到临时存放处

            

移动元素,实现两个数的交换

  

继续两两比较,49小于65,无需交换,65小于97,无需交换,比较97和76,交换,97和13比较交换,97和27比较交换,97和49比较交换。

第一趟排序完毕,把最大的97元素冒泡到了最后。接下来继续第二趟排序,每次都是如此往复。每次都得到本趟次排序的最值。

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1 //递增冒泡排序算法实现
 2 void bubbleSort(int list[], int len)
 3 {
 4     int i = len;
 5     int j = 0;
 6     int k = 0;
 7     //排序终止的条件
 8     while (i > 1) {
 9         //每趟排序的过程
10         for (j = 0; j < i; j++) {
11             //核心交换算法
12             if (list[j] > list[j + 1]) {
13                 list[j] = list[j] + list[j + 1];
14                 list[j + 1] = list[j] - list[j + 1];
15                 list[j] = list[j] - list[j + 1];
16                 //交换完毕,最值移动到了末位,需要记录下最新的位置
17                 k = j;
18             }//end of if
19         }//end of for
20         //更新每趟排序过程中的 i 值
21         i = k;
22     }//end of while
23 }
24 
25 int main(void)
26 {
27     int source[8] =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28     
29     bubbleSort(source, 8);
30     
31     for (int i = 0; i < 8; i++) {
32         printf(" %d ", source[i]);
33     }
34     
35     return 0;
36 }
复制代码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Program ended with exit code: 0

一般情况下每经过一趟“起泡”,“ i 减 1”,但并不是每趟都如此。

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正序), 比较次数:n -1        移动次数:0        T(n) = O(n) 
最坏情况(逆序), 比较次数:       移动次数:

平均时间复杂度:T(n) = O(n2) 

空间复杂度:
S(n) = O(1) 

冒泡排序的稳定性:
稳定排序 

 

 

快速排序算法

基本思想:任选一个记录,以它的关键字作为“枢轴”,凡关键字小于枢轴的记录均移至枢轴之前,凡关键字大于枢轴的记录均移至枢轴之后。(整个过程是交替扫描和交换的过程),这个记录开始选取的时候,一般选取第一个记录作为枢轴。做法是附设两个指针 low 和 high,从 high 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小于枢轴的关键字的记录与枢轴记录交换,然后从 low  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枢轴的关键字的记录与枢轴记录交换,重复这两步直至 low = high 为止。 

递增排序的图解如下:

初始状态,第一趟排序,一般第一个记录为枢轴,这里是52

因为是递增排序,high 往前扫描,找第一个和52比较,小于52的记录,即23

把枢轴52临时存储在 temp 处,把23交换到枢轴之前

high 扫描交换之后,马上换到 low,low 从前面开始扫描,找到第一个和52比较,大于52的记录,即80。

交换

转到 high,扫描,交换14

到 low,扫描,没有发现比52大的,直到 low 和 high 重合

最后把 temp 里的枢轴记录,存放到重合的位置即可

这样就完成了一趟快速排序,注意是一趟而已。

一趟快速排序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1 //一次划分的快速排序算法
 2 int partitionSort(int l[], int low, int high)
 3 {
 4     //第一次快速排序,一般把第一个记录看成是枢轴记录,临时存放
 5     int temp = l[low];
 6     //设置枢轴记录
 7     int pivot = l[low];
 8     //扫描和比较终止的条件low=high
 9     while (low < high) {
10         //先从 high 开始向前扫描第一个比枢轴记录小的记录,交换
11         while (low < high && l[high] > pivot) {
12             //找不到就继续扫描
13             high--;
14         }
15         //找到了,把比枢轴记录小的,交换到低端
16         l[low] = l[high];
17         //循环交替扫描,从 low 开始向后扫描找第一个比枢轴大的记录,交换
18         while (low < high && l[low] <= pivot) {
19             //找不到就继续扫描
20             low++;
21         }
22         //找到了,把比枢轴记录大的,交换到高端
23         l[high] = l[low];
24     }//end of while
25     //一次排序终止,把枢轴记录放到终止位置
26     l[low] = temp;
27     //返回枢轴所在位置
28     return low;//返回high也可以
29 }
30 
31 int main(void)
32 {
33     int source[10] = {52, 49, 80, 36, 14, 58, 61, 97, 23, 75};
34     
35     partitionSort(source, 0, 9);
36     
37     for (int i = 0; i < 10; i++) {
38         printf(" %d ", source[i]);
39     }
40     
41     return 0;
42 }
复制代码

23  49  14  36  52  58  61  97  80  75 Program ended with exit code: 0

 

继续探究快速排序算法

首先对无序的记录序列进行“一次划分”,之后分别对分割所得两个子序列“递归”进行一趟快速排序。序列越是无序,快速排序的效果越好。

这里显然有递归的思想在里面,完整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1 //一次划分的快速排序算法
 2 int partitionSort(int l[], int low, int high)
 3 {
 4     //第一次快速排序,一般把第一个记录看成是枢轴记录,临时存放
 5     int temp = l[low];
 6     //设置枢轴记录
 7     int pivot = l[low];
 8     //扫描和比较终止的条件low=high
 9     while (low < high) {
10         //先从 high 开始向前扫描第一个比枢轴记录小的记录,交换
11         while (low < high && l[high] > pivot) {
12             //找不到就继续扫描
13             high--;
14         }
15         //找到了,把比枢轴记录小的,交换到低端
16         l[low] = l[high];
17         //循环交替扫描,从 low 开始向后扫描找第一个比枢轴大的记录,交换
18         while (low < high && l[low] <= pivot) {
19             //找不到就继续扫描
20             low++;
21         }
22         //找到了,把比枢轴记录大的,交换到高端
23         l[high] = l[low];
24     }//end of while
25     //一次排序终止,把枢轴记录放到终止位置
26     l[low] = temp;
27     //返回枢轴所在位置
28     return low;//返回high也可以
29 }
30 
31 //递归的思想完成完整的快速排序算法
32 void quickSort(int l[], int low, int high)
33 {
34     //对长度大于1的顺序表进行快速排序,先进行一次分割的划分
35     if (low < high) {
36         int pivot = partitionSort(l, low, high);
37         //递归的分别对子序列进行一次划分快速排序的过程
38         quickSort(l, low, pivot - 1);
39         quickSort(l, pivot + 1, high);
40     }
41 }
42 
43 int main(void)
44 {
45     int source[10] = {52, 49, 80, 36, 14, 58, 61, 97, 23, 75};
46     
47     quickSort(source, 0, 9);
48     
49     for (int i = 0; i < 10; i++) {
50         printf(" %d ", source[i]);
51     }
52     
53     return 0;
54 }
复制代码

注意:第一次调用函数 quickSort时,待排序记录序列的上、下界分别为 1 和 L.length。

 

快速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假设一次划分所得枢轴位置 i=k,则对 n 个记录进行快排所需时间:

T(n) = Tpass(n) + T(k-1) + T(n-k),其中 Tpass(n) 为对 n 个记录进行一次划分所需时间。

若待排序列中记录的关键字是随机分布的,则 k 取 1 至 n 中任一值的可能性相同。由此可得快速排序所需时间的平均值为:

设 Tavg(1)≤b,则可得结果:

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结论: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2(n))。注意:快速排序的一次划分所需时间和表长成正比,到目前为止快速排序是平均速度最大的一种排序方法。排序趟数和初试序列有关。

快速排序的空间复杂度

O(log2(n))

快速排序的蜕化特点:

在最坏的情况,即待排序序列已经按关键字“正序”排列的情况下,每次划分只得到一个比上一次少一个对象的子序列。这样,必须经过 n-1 趟才能把所有对象定位,而且第 i 趟需要经过 n-i 次关键码比较才能找到第 i 个对象的安放位置,快速排序将蜕化为起泡排序,其最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所以快速排序适用于原始记录排列杂乱无章的情况。

快速排序退化的例子

用第一个对象作为基准对象     

改进方法:

为避免出现快速排序蜕化为冒泡排序的情况,需在进行一次划分之前,进行“预处理”

即:先对 L(s),  L(t) 和 L[(s+t)/2],其中开始的时候,s=0,t=length,进行相互比较,然后取关键字的大小为中间的记录为枢轴记录。

 
快速排序的稳定性:
不稳定的排序,在递归调用时需要占据一定的存储空间( 递归栈)用来保存每一层递归调用时的必要信息。 对于 n 较大的平均情况而言,快速排序是“快速”的,但是当 n 很小时,这种排序方法往往比其它简单排序方法还要慢。

 

辛苦的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http://www.cnblogs.com/kubixuesheng/p/4353616.html
目录
打赏
0
0
0
0
270
分享
相关文章
【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升级版--三路快排详解 + 实现(c语言)
本文介绍了快速排序的升级版——三路快排。传统快速排序在处理大量相同元素时效率较低,而三路快排通过将数组分为三部分(小于、等于、大于基准值)来优化这一问题。文章详细讲解了三路快排的实现步骤,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示例。
108 4
|
2月前
|
算法系列之递归反转单链表
递归反转链表的基本思路是将当前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前一个节点,然后递归地对下一个节点进行同样的操作。递归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直到达到基本情况(通常是链表末尾)。
41 5
算法系列之递归反转单链表
利用Python内置函数实现的冒泡排序算法
在上述代码中,`bubble_sort` 函数接受一个列表 `arr` 作为输入。通过两层循环,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轮数,内层循环用于比较相邻的元素并进行交换。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就将它们交换位置。
166 67
用 Python 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logn)。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良好,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退化为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2)。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代码进行调整和修改,或者尝试使用其他优化策略来提高快速排序的性能
161 61
|
5月前
|
在Python编程中,分治法、贪心算法和动态规划是三种重要的算法。分治法通过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递归解决后合并结果
在Python编程中,分治法、贪心算法和动态规划是三种重要的算法。分治法通过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递归解决后合并结果;贪心算法在每一步选择局部最优解,追求全局最优;动态规划通过保存子问题的解,避免重复计算,确保全局最优。这三种算法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合理选择能显著提升编程效率。
102 2
冒泡排序算法
【10月更文挑战第19天】冒泡排序是一种基础的排序算法,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不是最优的选择,但对于理解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6月前
|
Set接口及其主要实现类(如HashSet、TreeSet)如何通过特定数据结构和算法确保元素唯一性
Java Set因其“无重复”特性在集合框架中独树一帜。本文解析了Set接口及其主要实现类(如HashSet、TreeSet)如何通过特定数据结构和算法确保元素唯一性,并提供了最佳实践建议,包括选择合适的Set实现类和正确实现自定义对象的hashCode()与equals()方法。
113 4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十二:希尔排序、快速排序(递归、好理解)、归并排序(递归、难理解)
这篇文章介绍了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三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概念、实现思路、代码实现及其测试结果。
117 1
|
6月前
|
介绍一下比较与交换算法
【10月更文挑战第20天】介绍一下比较与交换算法
39 0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37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