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人类经过了原始时代、过渡到农业时代、最后到了工业时代、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但,每一个时代需求的人才不一样:原始时代时,你需要力气大,会狩猎,才可以找到食物;农业时代必须拥有土地,拥有生产资料;工业时代教的所有人都是螺丝钉,都是工业流程线上每一个会做单点的人;互联网和信息来了之后,到底要培养什么人才,是教育从事者必须思考的关键。
在今天的GET2016教育科技大会上,所有嘉宾对教育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进行了盘点和梳理,观点都是干货,总结如下:
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梅初九:教育行业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十个趋势
“2013年芥末堆刚成立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感觉,我相信接下来的十年是中国教育行业最不凡的十年,但是当感觉出来的时候,我一直就在想另外一个问题。教育到底是为什么而变呢?我们认为有三个关键的因素:市场在变,技术在发展,政策在开放。”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说,以下十条是这个行业现在已经发生的事实和即将发生的趋势:
数据化:科技融入教育成为标配。
新型教学:学习者将成为新型教学关系设计的主体。
个性化:学习行为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教育相融合,在应用层面迎来阶段性突破。
资产证劵化:教培行业资产证券化加速。
体制内外融合:新教改、教育信息化推动体制内外融合。
MOOC:MOOC 将在高等教育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最关键的是,MOOC 有能力打通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
高教改革:经济转型和就业压力倒逼培训市场和高教新改革。
全球化:教育科技和资本全球融合加速,距离已经在消失。对教育创业者们来说,是时候考虑出海了。
梅初九的另外一个结论是:从市场、人才的需求、消费的需求来看,教育行业的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所谓的距离是线上线下,中国和海外。所有的这些之间的距离逐渐被拉平,因为互联网本来就是平的,教育行业只是比较慢一点被拉到互联网里面来。这个时候教育从事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对一个公司也好,企业也好,这是永远要去思考的“我是希望活得更久一点,还是我希望死得慢一点”。
从2015年Q4季度到今年的Q4季度,行业内除了少儿英语赛道融资额之外,谈得最多的两个主题是“资本寒冬”和“大批的在线教育公司死掉”,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芥末堆的观点截然不同。
观点是:所有的新兴事物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必然会有泡沫,必然会有乱象。当它逐渐回归理性的时候,会找到一个比较谨慎的状态。我们可以拿美国的教育科技的发展图和中国的教育科技发展图对比,你会发现,寒冬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到今年Q4季度的时候,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资本已经开始复苏。
以下是芥末堆预测这个行业现在已经发生的、即将发生的十条趋势:
第一条,科技融入教育会成为标配。现在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产品,商业模式里是没有科技因素和互联网因素的。科技融入教育是取决于自己的业务不同,服务不同,产品不同,可能融入的方式会有差异,但是这个是标配,接下来就是看谁能把这个标配和链条融合得很好。
第二条,学习者将成为新型教育关系设计的主体。老师原来站在台上,只是教课,事实上是不知道所教的是否对学生有价值,所以我也很期待有一种突破产品:课堂能不能既以学生为主体而设计,又保证老师和学生之间充分的互动。
以色列和芬兰是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的两个国家。第一个以色列主要是PBL,探究式学习;昨天晚上看到芬兰又开始教改了,准备不分科,意味着没有数学、语文、英语这些通常逻辑上的科目,它是想老师和学生大家坐一块,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再把学科融合进去,所有的落实都能参与,推荐大家关注一下这个信息。
另外给大家分享一个去以色列的简短的经历。我们在中国谈的最多的是教育,teaching,但是他们强调的是learning,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最主要的,用中国话来说对不起填鸭式的教育不要了。
第三个,学习型驱动个性化学习。几千年前,孔夫子说了因材施教,所有人都在为因材施教而努力,我们认为能够拥有学生非常颗粒度的学习轨迹和相对应的数据,才是真正的个性化学习产品,而简单模式下的一对一只是表面的个性化学习。
第四,人工智能跟教育在应用层的结合会带来新的阶段性突破。首先人工智能不等于要去替代老师,人工智能不等于是能包治万病的药,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只能达到三到四岁小朋友的智力水平,如果我们的高考机器人计划成功以后,我们明年会换一个说法。但很清楚的一点就是说,人工智能本质带来的是提升效率,是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在教学成本上会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个老师、十个机器人助教,我们就会省掉很多钱,机器人不需要开工资,为它准备一个服务器就行了。
美国有一个大学已经test了一个项目,就是在四个助教里混进一个机器人,期末考试的时候,教授就问他们说,你们知道那个助教是谁吗,所有学生没有见过,最后教授公布,它是一个机器人。这里谈的机器人不是真正的机器人,它本质上是一个机器算法。
第五,关于证券化这个不用多说了,尤其是三法修订之后,至少所有的教育企业,包括营利性的、非营利性的,都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分了。
第六个关于MOOC,很多人都会很在意MOOC的完课率目前是有问题的,但是仅仅因为慕课的完课率或者其它因素就判断说慕课没有价值、没有变现能力,那就错了。
比如我儿子今年是两岁三个月,我上个月见他和上上个月见他,他可能只多说了三句话。但是他还小啊,他正在长,我只能拿他今天和他的昨天去对比,而不能拿他和我的智商水平和语言水平来对比,所以关于慕课希望大家这么去理解它。第二,慕课能打通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因为它可以将学习能力直接输出到企业。有时候脑洞大的时候,我想如果我们的慕课,如果我们自己的平台做得好的话,可能就没有互联网招聘这种中介公司了。
第七,经济转型和就业压力倒逼培训市场和高校新改革。我们每年700万大学生进来,700万大学生出去,这是已经发生的现实,所以会有邢帅教育,潭州教育,还有很多新型的“新东方”(注:指新东方厨师培训学校),以及做工业机器人培训的公司,还有很多新型的“蓝翔”,也会对标到新的就业岗位的需求。
第八,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落后国家,整个全球都在往教育科技走,都在卷起一股浪潮叫“教育+科技”或者“科技+教育”。所以在跟我们中国政府关系好的“一带一路”的国家,你会看到很多大企业在帮他们做基础设施,就像我们现在正在做教育信息化一样,在全球都是正在发生的,包括资本也是。我们这次从国外过来的嘉宾有英国、以色列、美国、芬兰等国家,还有更多的项目和钱都来了。他们来的时候是双向的,第一,希望在中国找到更好的项目,可以合作投资。第二,自己的项目也能够在中国找到钱。
全球化、扁平化,强调这一点,也是因为这意味着新的方向:可以考虑出海。比如说中国做得到的,可能在落后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会受到认可。比如说你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只是在座的,可能是在国外。因为距离已经在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新东方集团副总裁兼新东方在线CEO孙畅:教育谈不上寒冬,只是个特殊慢行业
教育行业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极特殊的行业,就在于整个行业都是在围绕“人”,不论学生、老师、家长,还是机器背后的算法。而一家企业最关键的特征,也和创始人本身的特质息息相关。这是教育与电商等其他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不同。这样的特点,让教育行业更加地复杂和多元化,也就无法单纯地凭借互联网解决一切问题。
正因如此,教育这门生意和行业热点、前沿科技、资本动态的关系并不那么紧密。孙畅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仍然是看自己的特点,看所选择的商业模式能否真正落地,而能够提升效率、提升学习效果的产品永远都会受资本的青睐。
过去一年的新东方只做了一件事:不再考核校长的收入和利润,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其带来的结果是,新东方股价由 20 美元升至 50 美元,营收首次突破 100 亿人民币,学生人数突破 300 万人。
在未来的几年内,除主营业务之外,新东方将探索更多领域:
1、向国际学校、私立学校拓展:实际上还有各种各样更有意思的新的教育模式,北美在尝试,中国也一定会尝试。《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法,也让我们有非常大的机会;
2、幼儿园:因为二胎政策,中国低龄孩子们在未来几年会有非常大的人数的增加,怎么样让孩子从最小的时候就能够用一个不一样的方式,提供一种新模式的教育,新东方也会在未来两三年探索;
3、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怎么做、用什么方式、什么模式做,新东方在两年前就开始探索,现在还是会继续探索,在未来两三年,这也是它未来两三年重点的业务方向;
而新东方在线,则会在四个领域发力:
- K12;
- 多屏分发;
- 科技;
- 在某一领域让线上学习体验超过线下;
好未来集团总裁白云峰:科技和互联网改变教育
好未来是一家非常年轻的教育科技公司,2003年创立,在过去13年中,经历过三个版本的迭代:
- 1.0版本,我用两个字来形容是“品质”。好未来创业至今,历经很多坎坷,但归纳起来就是“品质”。
- 2.0版本,关键词是“科技”。这一阶段,我们一直在探索科技互联网如何与教育相结合,中间走了不少弯路,成功的经验很少,失败的经验无数。
- 3.0版本,关键词是“连接”。2016年,这是好未来第二个七年。我们希望与很多优秀的教育从业者建立连接,构建教育优生态。
直到今年,好未来对在线教育有了更多新的认知:
第一,在线教育开始呈现低龄化趋势。通过对在线课程的学习后台数据分析,发现2016年在K12早期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选择在线教育。这个比例原来非常小,但是今年我们网校和海边的数据显示,低龄阶段学生数量在成倍增加。
我能看到的一个底层原因是iPad在学习中的普及。自2010年第一代iPad诞生以来,K12阶段的孩子开始接受游戏、识字等早期化培养。平板电脑的学习方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当中植下了互联网的种子。
第二,在线教育呈现主菜单趋势。在线教育渗透率其实很低,以K12为例,2015年一份第三方公布的数据表明,K12在线教育的渗透率只有9.6%。这意味着100个人中只有9.6个人选择在线教育,关键是9.6个人中又有多少人完成课程,有多少人同时报了线下课程。但是今年我们通过后台数据监测惊喜的发现,所有线上报班的孩子,跟线下群体的孩子重复概率正在慢慢分离。那些报线上课程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不在线下学习。可见,在线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甜品,很可能成为主菜单的选项之一。
第三,教育共享经济的从C2C走向B2C。共享经济这两年很热,今年它发生了一个明显变化。很多人发现1.0时代的共享经济通过C2C模式连接人和服务,这在占有相当比重的非标准行业中发生了演化。2.0时代的共享经济需要高品质的“B”端,通过平台和底层共享连接“C”端。共享经济从1.0到2.0的迭代,对教育行业具有很大启示。最近火爆的摩拜单车就是一个鲜活案例。
ATA集团副总裁、全美学业CEO刘颖:大数据对教育有价值
在刘颖看来大数据对教育的两大价值,其一,提升学习成效,成效包括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其二,精准匹配人才。
1、提升学习成效(效率和效果)
“说到大数据提升学习成效,大家会想到知识图谱、自适应学习、翻转课堂、走班分层教学。”刘颖坦言,其实大家更多的是想以知识(能力)为导向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在她看来,教育本身是违背人性的,所以更多要去思考,能不能用大数据实现对孩子动力系统的改造,大数据提升学习成效,更重要的应该是以动机、个性、情绪为导向的因材施教,比如:自适应练习、在线情绪识别、动机测试、生物反馈诊断、网络行为分析。
2、精准匹配人才
大数据实现了个体才智发展图谱的构建,而才智发展图谱实现人与专业、人与职业的精准匹配。
“大数据链接贯通了个体的学习,到升学,到职业发展。”刘颖表示,这也是ATA接下来,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一直致力于做的事情,“构建教育与学习、人才和职业的数据中心,通过我们的测评技术、通过我们积累的大数据、通过我们的知识图谱的研究和构建。”
“大数据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教育,但是大数据虽然很美,也很有价值和意义,但是它也有美丽的陷阱。”刘颖如是说。在他看来,大数据的陷阱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 到底需要采集哪些数据?
- 非文本数据的识别与处理?
- 数据如何降噪?如何把采集来的数据在评价之前做降噪
- 教育大数据如何挖掘(建模)?
- 如何避免数据推论错误?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人工智能不是无所不能,但人工智能确实在很多地方也已经能了。”吴晓如认为,人工智能对于教育而言只是一个辅助,不可能全部替代,但确实在教育的教、学、管等环节有很多应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现在能做什么,未来可以带来什么更多的改变?这或将是教育从业者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
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结合点在于:
第一点,与整个互联网技术结合要构建符合主场景的环境,让我们的师生可以进行跨时空的互动。
第二点,能把教和学的行为过程记录下来。也许以前记录下来的是一些数字化的信息,包括图片、语音等等其它的信息,但现在能把数字化的信息转化为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更好的聚合、分发优质的教育资源,给老师和学生提供越来越个性化的学习。
第三点,整个教育的主环节,以K12为例,无外乎教、学、管。
首先“教”,在“教”的传统里实体教育一定是不平等的,但是在虚拟空间里、数字空间、在线教育里,大家更加平等一点。所以我们觉得“教”一定是线上和线下混合,我们现在对整个“教”构建一个跨时空,跨物理空间的这么一个互动,让学生在课前能做一定的预习,课堂上老师通过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使用这种应用以后,整个课堂上发生了一些非常奇妙的变化。效率被提高了至少20%以上,原来15分钟讲的课,现在可能10分钟就讲完了,因为老师不需要为学生已经听懂的知识点再耗费更多的时间。同时,老师布置了一些题下去以后,还可以通过后台组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分组学生,有些学生自己还能找找当老师的感觉。
第二个方面对考试和评价也有影响。考试和评估可以不停拉住学生去学习,这种考试和评估做得越及时,学生得到的反馈越均等,他就越愿意去调整学习的一些行为。
过去我们一个作业、一个考试,老师批改负担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得到反馈。为什么很多小孩喜欢打游戏,因为他得到的反馈非常及时。如果我们课堂的一个作业,一个练习,我们朗读了一段话,提高学习的口语,他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时候学生就更愿意反向刺激他更及时把这个知识点学会原来在很多的教学领域,难以做到的事情,现在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去做了。
我们之前有一个类似的应用,在学校应用的时候,开始老师对它还没什么兴趣,一开始老师想给我解决的问题太少,后来他发现可以批改英文的作文,有更多的老师愿意接触它。又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语文作文也可以了,有更多的老师愿意使用这种。基本预测,2017年底政史地都可以应用了。
老师是关键教育的组织者,减少老师的负担推动老师愿意去应用,从而形成更好的数据,通过数据形成教和学的闭环,形成在线教学的空间。对学生来说,对自己学过的东西、做过的作业、整个课堂阅读的行为通过数据能够记录下来,放到他的空间里,他在他的虚拟空间里可以保持学习的延续性,一个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后,如果有一个对他很负责任的机器秘书,可以把所有学得不好的东西记录下来,形成一个类似错题本,根据错题本给他更精准的教育资源。
第四个方面,现在中国大的教育。很多校长现在很担心,现在新高考以后学生选择的排列组合多达35种,因为3+3,所以下一步学校的排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在人工智能比较善于做这个事情,目标比较明确的分类,基本上只需要花半小时就可以把基本的排课排出来,学校根据他的个性化特点,小的调整一下,一个很好的课表就形成了。
一个好学校里必须有一个区域的数据中心,无论哪一种应用,这种数据都要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学校跟学校之间还要交流。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要真正的把数据的作用发挥出来,就必须有一个统计规范体系的区域、班级、个人的数据中心,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区域服务。
总体来讲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快速发展的时候,它更好的能让我们的教学以学定教,让教学更完善,让教学管理适应大的国家型管理的需求,让我们的需要逐步走向个性化。
网易有道CEO周枫:纯在线教育繁荣期将来
目前纯在线教育的繁荣期即将到来,有五个趋势应证了这一点:
1、虚拟产品支付意愿正在快速提高,变现态势良好;
2、一代网红老师崛起,带来大批流量;
3、类似人工智能等辅助技术稳步发展,促进学习效率提高;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
- 自动批改:粉笔网就把批改技术应用到了申论的写作中
- 聊天机器人
- 背诵检测:有道语文达人也已经做到了实时的语音背诵检测
- 口语评分:有道四六级上线了口语跟读练习功能,让用户在备考的时候能一个人做口语练习
4、广告变现方式被验证有效;
5、标准化课程的产生促进内容驱动的项目能快速实现规模化。
近一年多,出现了一个新的产品模式,我们可以称它为“内容驱动的在线教育模式”。这个模式有一些特点:追求以定价相对合理、标准化、大量发行的付费课程为核心的,直播课和录播课的形式都有,并附带有一系列内容周边产品,比如高质量的教辅产品、相配套的APP等。
免费的公开课、社群、双微能给付费课程提供流量支持,而不是简单的购买用户流量。核心的付费课程除了带来付费收入,也能带来更好的口碑传播和续班行为。
美国知名教育孵化器和基金GSV Acceleration Fund的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Anne Dwane:创新!创新!创新!
Anne Dwane指出,创新带来指数级增长,技术在持续发生变革。我们要让学生为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有两点不能忽略:
第一,个性化学习。人们在学习特定的概念的时候,脑子里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每个人学习的方式不一样。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损坏了很多人天生的学习的优势。
第二,有趣。
过去,讲授这种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之中,因为我们只有统一的课程、唯一的课本,教师只要把课本读出来就可以了。而现在,如果学习的环境充满了趣味,那么学生就会更有动力。教育游戏应该像普通的游戏一样好玩,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实际技能。这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交互性、娱乐性的内容。
第三,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学习过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