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分析师David Mitchell Smith曾说过,“微软的Windows Azure计划比Windows NT要庞大得多,这是一项极其广泛和雄心勃勃的战略。很明显,这项战略的目标不仅仅是与亚马逊竞争。”
软件加服务实现微软云计算构想
11月14日,在对微软互连系统部门全球副总裁Robert Wahbe进行专访后,51CTO.com证实了Gartner的判断。Robert Wahbe表示,云计算是未来推动微软发展最大的动力之一,Azure也是当前微软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软件加服务实现微软云计算构想
11月14日,在对微软互连系统部门全球副总裁Robert Wahbe进行专访后,51CTO.com证实了Gartner的判断。Robert Wahbe表示,云计算是未来推动微软发展最大的动力之一,Azure也是当前微软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Robert介绍说,Windows Azure是Azure 服务平台的基础组成部分,而Azure 服务平台是指基于微软
数据中心网络提供的计算、存储和形式丰富的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在Azure服务平台上,个人和企业都能方便、安全地操作应用;开发人员未来既可以直接构建在云端运行的应用,也可以将现有应用拓展,利用来自云端的强大计算、存储能力。
《大变革》(The Big Switch)一书形象地将云计算比做发电厂,但Robert在采访中和盘托出的计划,远远超越“电厂通过电网提供电力供应”这样的比拟。
《大变革》(The Big Switch)一书形象地将云计算比做发电厂,但Robert在采访中和盘托出的计划,远远超越“电厂通过电网提供电力供应”这样的比拟。
通过图示(参见图1),Robert先生向笔者讲解了Azure服务平台的整体架构。它的底层是微软新一代云操作系统Windows Azure,与
数据中心、网络一起构成全球化的平台基础。在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之上运行着Live Services,.NET Services,SQL Services,SharePoint Services和Dynamics
CRM Services这五大系列服务,提供访问控制与存取、沟通、工作流、信息管理等功能,作为搭建下一代网络应用的基础。最上一层则是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云计算服务,包括Windows Live,Office Live等,以及合作伙伴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开发的增值应用服务。
他告诉笔者,作为Azure“云计算”基础的Windows Azure提供计算、存储、管理的功能,它运行于微软遍布全球的 数据中心架构之中。基于 虚拟化技术,Windows Azure可以支持应用程序,甚至是整个运行环境在运行过程中完成升级,并且不会让系统停止或者降低性能。因为Windows Azure控制的是服务而不是服务器。
同样是谈“云计算”,微软通过“软件加服务”的策略来实现并平衡“云端”(in-the-cloud)和“本地部署”(on-premises)资源的联通、互补。Robert举例说,电子邮件实际就是很典型的“软件加服务”应用。
在专访中Robert表示,微软将通过在Azure服务平台上开放API来支持互联网标准,以此实现与异构平台之间的互通。当笔者问及此次发布Azure服务平台技术预览版之后,微软将于何时正式推出其正式版本,将采取怎样的运营方式时,Robert并未正面回答,只是说目前大家可以在微软Azure网站上下载相关的SDK,注册试用Azure现有服务,微软希望今后的几个月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反馈,大约在2009年决定正式发布的路线图和相关商业策略。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Azure服务平台的技术预览版已经发布,虽然“软件加服务”的策略推行已有一段时间,但微软此次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不仅是产品、技术方面的大胆创新,而且是业务发展方向上的战略变革。这样对未知的探索令人期待也充满悬念。
笔者认为,未来Azure上的服务将主要依据计算量、存储量、速度和可靠性来定价,同时也将出现主要面向个人应用,通过广告来赢利的免费服务。
他告诉笔者,作为Azure“云计算”基础的Windows Azure提供计算、存储、管理的功能,它运行于微软遍布全球的 数据中心架构之中。基于 虚拟化技术,Windows Azure可以支持应用程序,甚至是整个运行环境在运行过程中完成升级,并且不会让系统停止或者降低性能。因为Windows Azure控制的是服务而不是服务器。
同样是谈“云计算”,微软通过“软件加服务”的策略来实现并平衡“云端”(in-the-cloud)和“本地部署”(on-premises)资源的联通、互补。Robert举例说,电子邮件实际就是很典型的“软件加服务”应用。
在专访中Robert表示,微软将通过在Azure服务平台上开放API来支持互联网标准,以此实现与异构平台之间的互通。当笔者问及此次发布Azure服务平台技术预览版之后,微软将于何时正式推出其正式版本,将采取怎样的运营方式时,Robert并未正面回答,只是说目前大家可以在微软Azure网站上下载相关的SDK,注册试用Azure现有服务,微软希望今后的几个月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反馈,大约在2009年决定正式发布的路线图和相关商业策略。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Azure服务平台的技术预览版已经发布,虽然“软件加服务”的策略推行已有一段时间,但微软此次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不仅是产品、技术方面的大胆创新,而且是业务发展方向上的战略变革。这样对未知的探索令人期待也充满悬念。
笔者认为,未来Azure上的服务将主要依据计算量、存储量、速度和可靠性来定价,同时也将出现主要面向个人应用,通过广告来赢利的免费服务。
平台开放,“中国智慧”助开发者平步登云
51CTO.com和CIOAge.com有不少用户都与开发工作相关,因此在专访Robert先生之前笔者就曾收到过不少在“云”上做开发的疑问,比如问是否需要学习许多新工具,异构平台下如何开发等。
Robert告诉笔者,开发者确实需要开始面对“云”这样一个新平台了,但是Azure服务平台为开发者充分考虑了如何利用目前现有的技能、工具和技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开发一个 Azure应用服务看起来和开发一个传统的.NET应用服务非常相似,微软提供的Visual Studio 2008项目模板可以创建Windows Azure的应用组合,开发人员可以自由地使用任何一种.NET语言。Azure也支持各种常见的网络标准,包括HTTP、REST,WS-*和Atom Pub等,因此开发者也可以广泛选择同样支持这些开放标准的开发工具和技术。
51CTO.com和CIOAge.com有不少用户都与开发工作相关,因此在专访Robert先生之前笔者就曾收到过不少在“云”上做开发的疑问,比如问是否需要学习许多新工具,异构平台下如何开发等。
Robert告诉笔者,开发者确实需要开始面对“云”这样一个新平台了,但是Azure服务平台为开发者充分考虑了如何利用目前现有的技能、工具和技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开发一个 Azure应用服务看起来和开发一个传统的.NET应用服务非常相似,微软提供的Visual Studio 2008项目模板可以创建Windows Azure的应用组合,开发人员可以自由地使用任何一种.NET语言。Azure也支持各种常见的网络标准,包括HTTP、REST,WS-*和Atom Pub等,因此开发者也可以广泛选择同样支持这些开放标准的开发工具和技术。
在当天的采访中,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及开发工具事业部的工程师通过现场演示向笔者重点讲解了.NET Services的构成(如图2)。据介绍,.NET Services服务的宗旨是把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单机上的.NET框架进一步拓展到云端,为开发者打造一个基于网络标准协议来创建网络服务的框架。不论是Windows,Linux或者其他操作系统平台上,不管是习惯于.NET,Java,Ruby,还是其他开发语言,开发者都可以通过.NET Services打造好的框架去编写程序,进而轻松构建符合互联网标准的“云-端”应用。
.NET Services目前包含三项基础服务:服务总线(Service Bus),工作流服务(Workflow Services)和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不同于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级服务总线(ESB),.NET Services打造的是一条面向互联网级别应用的服务总线。它支持互联网级的服务发布、信息传递、多播,用于实现不同互联网服务之间的通信。而工作流服务则在云端提供了一个工作流运行平台,帮助开发者将本地运行的工作流部署到云端,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为Azure服务平台上的重要核心,Access Control完全由中国研发团队打造,堪称“中国智慧”的结晶。它是一项多用户,高性能,持续运行在云端的互联网级的网络服务。开发者可以在提供访问控制服务的网站上,或者利用微软提供的基于 SOAP/REST的API添加自定义的访问规则,进行对应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权限管理。
“中国智慧”缔造的访问控制服务具有两大核心优势,首先是能够和现有的许多电子身份提供服务,如Windows Live ID以及各公司内部使用的Active Directory等,进行无缝衔接,其次是提供了一套基于“规则”的方式来进行权限管理。前者可以解决用户身份认证及授权的问题,使得任何一个新建立的网络服务都能够通过统一的访问控制服务来自由地管理采用不同电子身份的用户,而无需重复建立新的用户系统。后者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规则,以及规则与规则之间的映射来构建他所独有的访问控制逻辑。而在服务端则只需检查用户提供的来自访问控制服务的令牌,根据其中的授权内容进行授权。这使得网络服务整个架构更为清晰,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如今,访问控制服务已经被广泛应用在Azure服务平台上的各个网站和服务中,为Azure提供统一、方便的权限控制管理。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工程师为开发者做出的贡献还有很多,高级软件开发主管谢晓告诉笔者,Visual Studio 2008中焕然一新的“类设计器”(Class Designer)也是出自服务器及开发工具事业部。新的类设计器为C++代码提供了可视化支持,这一功能创新帮助全球150多万使用Visual Studio进行C++代码编程的开发人员可以更轻松、高效地了解基于C++语言的软件设计思路、代码结构及其中各种关键类的关系。此外,Visual Studio 2008集成的一系列WCF开发工具也是由中国团队完成的,这些工具可以让开发人员更加高效、简易地开发和调试 SOA应用。
.NET Services目前包含三项基础服务:服务总线(Service Bus),工作流服务(Workflow Services)和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不同于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级服务总线(ESB),.NET Services打造的是一条面向互联网级别应用的服务总线。它支持互联网级的服务发布、信息传递、多播,用于实现不同互联网服务之间的通信。而工作流服务则在云端提供了一个工作流运行平台,帮助开发者将本地运行的工作流部署到云端,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为Azure服务平台上的重要核心,Access Control完全由中国研发团队打造,堪称“中国智慧”的结晶。它是一项多用户,高性能,持续运行在云端的互联网级的网络服务。开发者可以在提供访问控制服务的网站上,或者利用微软提供的基于 SOAP/REST的API添加自定义的访问规则,进行对应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权限管理。
“中国智慧”缔造的访问控制服务具有两大核心优势,首先是能够和现有的许多电子身份提供服务,如Windows Live ID以及各公司内部使用的Active Directory等,进行无缝衔接,其次是提供了一套基于“规则”的方式来进行权限管理。前者可以解决用户身份认证及授权的问题,使得任何一个新建立的网络服务都能够通过统一的访问控制服务来自由地管理采用不同电子身份的用户,而无需重复建立新的用户系统。后者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规则,以及规则与规则之间的映射来构建他所独有的访问控制逻辑。而在服务端则只需检查用户提供的来自访问控制服务的令牌,根据其中的授权内容进行授权。这使得网络服务整个架构更为清晰,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如今,访问控制服务已经被广泛应用在Azure服务平台上的各个网站和服务中,为Azure提供统一、方便的权限控制管理。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工程师为开发者做出的贡献还有很多,高级软件开发主管谢晓告诉笔者,Visual Studio 2008中焕然一新的“类设计器”(Class Designer)也是出自服务器及开发工具事业部。新的类设计器为C++代码提供了可视化支持,这一功能创新帮助全球150多万使用Visual Studio进行C++代码编程的开发人员可以更轻松、高效地了解基于C++语言的软件设计思路、代码结构及其中各种关键类的关系。此外,Visual Studio 2008集成的一系列WCF开发工具也是由中国团队完成的,这些工具可以让开发人员更加高效、简易地开发和调试 SOA应用。
BizSpark落地 ISV有望风举云飞
如果大量的软件要运行在云端,现今的软件产业形态是否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会不会将来应用软件开发商的主要业务是基于“云”开发和运行各种服务,由如今相对独立的状态蜕变成服务于“云计算”环境的外围企业?
“云计算”正在给软件业带来变革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那样简单决绝。Azure服务平台有高稳定性、存储成本低,并且更容易搭建、管理服务的优势,因此一些在本地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可能向云计算平台上迁移。但也有许多特定类型的应用软件是专为执行本地工作负载而设计的,例如那些对本地计算、存储能力高度依赖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云计算”给软件开发商带来了“软件加服务”模式的机遇,把本地和云端的优势结合起来将给应用软件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为了帮助ISV掌握“软件加服务”策略,就在笔者采访Robert先生当天,微软在北京举行的“软件与服务战略峰会”上启动了面向创业企业的“创业企业扶植计划”(BizSpark)。通过BizSpark,处在创业初期的ISV可以便捷地免费获得微软开发工具和服务器产品生产许可证,以及技术支持和推广服务。
对于开发“软件加服务”应用的创业企业,BizSpark会提供针对应用程序和管理服务器的生产许可证,包括Windows Server、SQL Server、Sharpoint Portal Server、Biztalk Server和Systems Center,并将后续增加Windows Azure和Dynamics CRM等微软平台和产品的授权。这项计划还将提供全球托管合作伙伴支持,为希望使用BizSpark许可证实现“软件加服务”运营的创业公司提供优惠的主机托管服务。此外,创业企业将有机会在网上创业企业目录BizsparkDB上进行推广。
2008年上半年,51CTO记者程鸿、马沛曾应邀对青岛、杭州、南京、北京等地的八家“软件加服务”应用企业进行了专访,对他们在尝试新业务模式中付出的努力深感敬佩。如今我们也欣喜地获悉,BizSpark计划在2009年7月之前与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包括苏州、成都、大连在内的各地软件园合作扶植数百个创业企业。
如果大量的软件要运行在云端,现今的软件产业形态是否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会不会将来应用软件开发商的主要业务是基于“云”开发和运行各种服务,由如今相对独立的状态蜕变成服务于“云计算”环境的外围企业?
“云计算”正在给软件业带来变革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那样简单决绝。Azure服务平台有高稳定性、存储成本低,并且更容易搭建、管理服务的优势,因此一些在本地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可能向云计算平台上迁移。但也有许多特定类型的应用软件是专为执行本地工作负载而设计的,例如那些对本地计算、存储能力高度依赖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云计算”给软件开发商带来了“软件加服务”模式的机遇,把本地和云端的优势结合起来将给应用软件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为了帮助ISV掌握“软件加服务”策略,就在笔者采访Robert先生当天,微软在北京举行的“软件与服务战略峰会”上启动了面向创业企业的“创业企业扶植计划”(BizSpark)。通过BizSpark,处在创业初期的ISV可以便捷地免费获得微软开发工具和服务器产品生产许可证,以及技术支持和推广服务。
对于开发“软件加服务”应用的创业企业,BizSpark会提供针对应用程序和管理服务器的生产许可证,包括Windows Server、SQL Server、Sharpoint Portal Server、Biztalk Server和Systems Center,并将后续增加Windows Azure和Dynamics CRM等微软平台和产品的授权。这项计划还将提供全球托管合作伙伴支持,为希望使用BizSpark许可证实现“软件加服务”运营的创业公司提供优惠的主机托管服务。此外,创业企业将有机会在网上创业企业目录BizsparkDB上进行推广。
2008年上半年,51CTO记者程鸿、马沛曾应邀对青岛、杭州、南京、北京等地的八家“软件加服务”应用企业进行了专访,对他们在尝试新业务模式中付出的努力深感敬佩。如今我们也欣喜地获悉,BizSpark计划在2009年7月之前与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包括苏州、成都、大连在内的各地软件园合作扶植数百个创业企业。
后记:咬文嚼字说Azure
选择“Azure”命名是否有所寓意?这是专访时的最后一个问题。
Robert Wahbe仅仅告诉我们,它源于法语。
写作本文前通过在线辞典获知“azure”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325年。它的释意包括:
1.像一个晴朗无云的天空,略带紫色的亮蓝色
2.带有蓝色的纹章
3.晴朗的蓝天
4.藏蓝
5.一种纹章、染料或蓝色
6.晴朗的天空
若与“云计算”的概念关联,以上种种释义中“晴朗的天空” 最为贴切,这也让笔者联想到Windows 7的开机画面——光芒自上而下散射出一片蔚蓝。虽然Robert笑称“Azure”并未被寄予什么特别的含义,但若以微软“端到端”的云计算整体策略来看,Azure和下一代的Windows操作系统必然会有紧密的结合——尽管发音有些拗口,这个词很快就将家喻户晓。
选择“Azure”命名是否有所寓意?这是专访时的最后一个问题。
Robert Wahbe仅仅告诉我们,它源于法语。
写作本文前通过在线辞典获知“azure”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325年。它的释意包括:
1.像一个晴朗无云的天空,略带紫色的亮蓝色
2.带有蓝色的纹章
3.晴朗的蓝天
4.藏蓝
5.一种纹章、染料或蓝色
6.晴朗的天空
若与“云计算”的概念关联,以上种种释义中“晴朗的天空” 最为贴切,这也让笔者联想到Windows 7的开机画面——光芒自上而下散射出一片蔚蓝。虽然Robert笑称“Azure”并未被寄予什么特别的含义,但若以微软“端到端”的云计算整体策略来看,Azure和下一代的Windows操作系统必然会有紧密的结合——尽管发音有些拗口,这个词很快就将家喻户晓。
本文转自alifafa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chenghong/116215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