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大招了。2018秋季入学的高中生,将要学习人工智能。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有关情况,并重新修订了语文等14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在此次“新课标”改革中,正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正式划入新课标。
人工智能进入高中“新课标”
修订版本的方案中,把高中学习内容分成了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具体在信息技术课程上,课程结构如下图所示: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全面提高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包括“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
数据与计算:
(1)了解数据编码
(2)学会采集、分析、可视化数据
(3)学会一种程序语言,并使用程序语言完成简单的算法
(4)了解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与社会
(1)知道信息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2)可以开发简单的信息系统
(3)判断安全风险,了解安全防范技术
(4)学会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根据学生升学、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包括“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六个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选择而设计的自主选修课程,包括“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以及各高中自行开设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相比于 2003 版课标,此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在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上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发展选择空间。可以看出,“新课标”大幅度减少了对于基本软件使用的要求,而大幅度提升了在编程、计算思维、算法方面的思维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网络空间安全等知识面要求。
这一次修订,历时共四年,组织了260多位专家。修订方案将从2018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实施。
“我们修订时,真的是战战兢兢,十分慎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在1月16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课程容量上,新修订方案保持了稳定;在课程难度上,三类不同课程形成了相应的难度阶梯。
在这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修订中,课程兼顾理论和实践,通过多种任务情景,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课程还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箭在弦上
而国家让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也早已开始。去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中小学生要上人工智能课程,推广编程教育。
Python作为2017年最受欢迎的人工智能编程语言,可以说是 AI 时代头牌语言,被认为是进入AI领域的敲门砖。从2018年开始,浙江省信息技术教材将放弃VB,将Python纳入为浙江高考内容之一。北京和山东也已确定要把 Python编程基础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和高考的内容体系。
2017年夏天,全国优秀高中生暑期学校在清华大学举办,期间软件学院刘云浩老师针对暑期学校161名学生提出的人工智能相关问题,花了400分钟的时间逐一回复。公众号“清华研读间”对高中生们提问的主题做了一些简单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在所有跟人工智能相关的问题中,提到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的威胁,占37%:其中23%的同学担忧人工智能会拥有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从而使得人类失去对其的控制,另外14%担忧人工智能将在各行各业与人类竞争工作机会,并最终取代人类。
威胁顾虑之外,18%的同学向刘教授询问人工智能的目标和前景;17%的同学请教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典型应用;12%的同学已经对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向刘教授询问了一些具体的算法原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方法;剩下16%的同学则提出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社会和伦理有关的问题,例如人工智能时代将如何影响对人类的定义等。
同学们,你们做好踏上这列“人工智能”列车的准备了吗?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1-22
本文作者:Cecilia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新智元,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AI_era”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