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切似乎都与云计算相关,云计算似乎开始与一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企业感觉有必要去融入云计算中。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渐为学界和产业界所认知。很多人将云计算看成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IT技术浪潮,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云计算的愿景是美好的,技术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正如辩证唯物主义的理念,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云计算作为一种先进的IT技术,不能解决IT领域里的所有问题,而且云计算的引入还会带来新的问题,这也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过程。所以要理性看待云计算,不是将云计算引入自己的IT系统,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用的不好也许会变得更糟。在这里,要给那些云计算技术的狂热推崇者们泼一泼凉水了。
俗话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遇事要冷静分析,切不可头脑发热,胡乱冲撞,最终伤到的都是自己。很多数据中心或者IT信息系统对引入云计算通常抱有很高期望,很多都不切合实际。的确,我们经常听到XXX公司在云计算中业务量获得翻倍增长,听到XXX公司的云业务年年翻倍增长,这让很多人开始坐不住了,其实这些道听途说的事情真实性有多少不得而知,而且适合别人的未必就一定适合自己,跟风大举投入到云计算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别的公司或者数据中心采用了云计算,能否取得成功,说明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地很好,云计算也许只是获得成功的一个因素,一个项目或者公司取得成功往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累积得到的结果。云计算技术本身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技术发展并不成熟,引入云计算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小的。
所以,我们不应该对云计算抱有太多期望,云计算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云计算将其三大模块:SaaS、PaaS、IaaS的各自特点已经阐述得很清楚,每种云计算技术所带来的变化也已经做了说明,要用好云计算,还是实际一点,对现有的IT系统梳理清楚,看怎样使用云计算,如何部署云计算才能对IT系统有好处,只要有改进,并且投入的资金在许可范围内,就可以适当引入云计算。
绝大多数人认为使用云计算,必然会节约资金和成本,这也是使用云计算的重要原因。其实,云计算并不见得一定节约成本,有时甚至还会高到让你不得不放弃它。云计算能降低在基础设施上使用的投入成本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架构和管理软件对云服务的使用进行了优化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效。云计算技术将整个基础设施都打通了,处于不同区域的服务器,只要网络打通,就可以为云计算所用,计算资源得到了集中,如果不进行有效管理,任意使用成本反而可能更高,同时云计算也增加了运维成本,有时甚至很难运维,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去维护,成本自然就增加了。
云计算技术是复杂的,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需要重新学习。这样在部署云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增加人力进行学习,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根据云计算业务的特点制定新的管理和监控制度,这些方面都需要投入人力。2013年,KPMG国际发布了一篇对全球650名采用云计算的高管进行的调查,调查显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发现与其计算机方案有关的成本比他们预想得要多,内部技能的缺乏和与现有系统整合的复杂性是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很多企业宁愿重建新的数据中心,然后再部署云计算,也不愿意在现有的数据中心去改造,改造的成本比新建还要高得多。要支持好用好云计算,与其配套的各种资源都要跟上,否则还是会给云计算扯后腿。最后,可能都要算在云计算头上,云计算很受伤。
云计算技术本身会考虑冗余性,尤其是它可以将网络上的所有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如果有服务器挂掉,整体资源会减少些,并不会影响到云计算上的计算业务。但这都是在理想情况下,实际上云计算也是技术,也有缺陷甚至是软件BUG,一切都有可能,而且将会发生故障,用得再好的云计算都可能发生故障。所以,不是用上云计算就不会发生故障了,而是还可以放大故障影响。
之前,业务都是部署在个别小型的数台服务器上,现在是部署在海量的服务器上,一旦云计算出现故障,影响业务面非常广。这两年,无论是在亚马逊还是阿里,只要云计算业务出故障,往往带来的故障影响都非常广,因为在它们的云计算平台承载了太多家中小企业的业务,这种情况在之前就不会有,故障影响面没有现在这么大。云计算技术本身并不会降低故障发生的风险,只不过云计算可以利用网络,当部分计算服务器故障时,自动将业务迁移到其它正常的服务器上,起到了避免发生故障的可能。但这依然不能完全杜绝故障,应该对系统进行故障冗余设计,从架构上去保证稳定性,而不是仅靠云计算。
云计算作为新技术,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全球兴起了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热潮。当一切看起来越是美好的时候,就越要沉着冷静。因为只有在大潮退去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谁在裸泳。要理性看待云计算的作用,不要有太多的期望,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云计算也在不断完善,云计算目前能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还比较有限,至于像很多给云计算定义所说的“让人们可以像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云计算资源”,现阶段还没有实现,看未来吧。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10-23
本文作者:佚名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51CTO”,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