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大会之前 阿里云解释企业云安全架构逻辑

本文涉及的产品
Web应用防火墙 3.0,每月20元额度 3个月
云安全态势管理CSPM免费试用,1000次1年
密钥管理服务KMS,1000个密钥,100个凭据,1个月
简介:

安全性是所有云计算平台都绕不开户的核心,一个基础常识是,所有客户考虑是否上云的第一点因素,就是云的安全性,也正是这一点,促使云服务商们大力关注自身安全性,不论是亚马逊还是阿里。

9月28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之前,发布首个企业云安全架构,以及《2017阿里云安全白皮书》(简称白皮书)。

阿里云安全事业部总经理肖力于现场表示,大量企业将业务部署在云端,但是国内90%的企业都没有自身的安全团队,安全水平不及格。仅有2%的公司会在安全上有较大投入。

IDC中国企业研究部高级分析师赵明宇也强调了云上安全的重要性,他对雷锋网表示,IDC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全年,全球范围内,因安全事故造成超过一千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国内也有超过一百亿美元的损失。“今天,因为IT安全事故所带来的资产流失与业务流失是非常严重的。”

云栖大会之前 阿里云解释企业云安全架构逻辑

那么未来云的趋势会是什么样子的?

据IDC报告显示,从2013年至2021年,公有云份额增加了20倍,充分融合进各行各业。未来,在公有云上提供安全服务,是确定的市场趋势。同时,IDC数据报告显示,有60%的漏洞来源于应用程序——也就是说,如今绝大多数漏洞,存在于应用程序及网页端。

如此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需要警惕的黑产组织。

赵明宇表示,从2015年到2016年间,勒索软件的种类从29种增加到247种。庞大增长量的背后,黑色产业一直在不断扩大,这个情况十分恐怖。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从阿里云创立之初便有很多政务客户,包括各地政府、智慧大脑、企事业单位等,云安全所直接影响的公信力在这项客户一直以来的痛点。阿里云承载四成以上的外部网站以及应用,包括手机端应用、IT应用等,面对过非常多的攻击情况。也正因此,阿里云安全自身技术专家刘少杰表示,阿里云将智能安全能力归结为三点:

  • 第一,感知能力。包括威胁情报、攻击预测等,只要在阿里云监测范围内监测到一条恶意试探,就会把侦查范围扩大,第一时间尝试阻断。

  • 第二,溯源定位。有矛还要有盾,在感知危险后,阿里云会启动不同级别的响应措施,包括实时拦截、观察模式、及时上报等7*24h服务。同时反向定位,溯源在什么地方、隶属哪个组织、攻击是什么特性。

  • 第三,态势感知。同时提供网络防护的DDos、安骑士、Web应用防火墙等免费服务。

 云栖大会之前 阿里云解释企业云安全架构逻辑

那么阿里企业云安全架构具体是什么样子?为适应不同于PC时代的云上安全挑战,阿里云企业云安全架构提供了一种搭建更简单、更智能的安全架构指导方案。

据雷锋网了解,阿里云企业云安全架构采用“平台-用户”双层安全保障模式,系统阐述阿里云如何保护云平台的安全和用户的安全。涵盖业务、运营、数据、网络、应用、主机、账号、云产品、虚拟化、硬件、物理安全等11个维度共45个模块,将安全武装到了“牙齿”。企业可以根据这份指南搭建一个更简单、更智能的安全架构,确保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平台方面,阿里云打好了安全的地基;在用户层面,用户可选择阿里云全栈安全模块快速提升业务安全能力。

具体来讲,可分为三部分:

  • 第一是硬件安全方面。做安全的人都知道,越往底层越安全,如果芯片能够提供安全功能,则可以说是最高顶级的安全保护。而这方面技术门槛非常高,且需要定制化。肖力对雷锋网表示,阿里云接下来会推出像芯片级加密的服务,直接在CPU在芯片里面提供直接加密的服务,做到足够的安全。

  • 第二,云产品层面。对像ECS、OSS存储、以及RDS类似的产品,在出厂之前会进行整个安全的设计,包括安全框架以及代码安全,确保用户使用产品时是默认安全的。

  • 第三,数据安全。肖力表示,数据安全最核心的一个点,是要做好加密。提出完整全链路的数据加密方案。数据链路的安全上来后,目前ECS支持整个存储盘的加密,对RDS支持整个透明加密,在存储方面,云产品支持全链路的加密。另一方面芯片级的加密,包括引入第三方的硬件加密机给用户提供更多更便捷不同安全等级的加密服务。

目前,阿里云实时保护着全国40%的网站,每天帮助客户成功抵御16亿次攻击。过去一年里,阿里云已帮助用户修复87万个漏洞。

云栖大会之前 阿里云解释企业云安全架构逻辑

为了说明这个架构可用性很高,肖力在发布会上还特别请到了阿里云的一个典型用户:ofo 小黄车的 CTO 童长飚。

据雷锋网了解, ofo的安全运维人员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少。他们靠的更多的是思考和工具。 ofo 的服务都架设在阿里云上,所以他们在进行安全运维(也就是云安全架构上面这部分)的时候,也更多地采用了阿里云提供的上层工具。

童长飚表示,ofo的研发团队会依托阿里云的按照能力定义自己的安全指标,其次,ofo会根据阿里云这种安全团队具备的运营能力来持续地对一些安全能力进行交付。在这个前提下来构建ofo完整的安全体系。

另外值得强调一点,ofo和阿里云合作第二点,是态势感知上,阿里云安全团队提供完整的态势感觉这种情报威胁API,对构建自身的态势感知产品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阿里云的日志收集系统能够为ofo提供全面的分析基础数据。



本文作者:吕倩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 原文链接
目录
相关文章
|
9天前
|
云安全 数据采集 安全
阿里云热门云安全产品简介:Web应用防火墙与云防火墙产品各自作用介绍
在阿里云的安全类云产品中,Web应用防火墙与云防火墙是用户比较关注的两款安全产品,二者在作用上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阿里云强大的安全防护体系。本文将对Web应用防火墙与云防火墙产品各自的主要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
22天前
|
云安全 弹性计算 安全
云产品评测|云安全这道坎,企业该怎么迈?阿里云「安全体检」实测报告
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阿里云提供的免费“安全体检”工具,能够自动化检测系统漏洞、风险配置和病毒攻击,帮助用户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实际测试,该工具在基础漏洞检测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于高级攻击(如文件上传攻击)的识别能力有限,且免费版功能相对简单。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而言,这一工具极具价值,能够显著提升云上资产的安全性。然而,对于安全要求极高的企业,建议结合其他专业安全服务使用,以确保全面防护。 总结:阿里云“安全体检”适合入门级用户快速提升安全性,但并非万能解决方案。
|
13天前
|
运维 安全 弹性计算
基于阿里云的开源应用智能管理架构设计与工程实践
本文以Websoft9技术方案为例,探讨企业级应用管理的范式。通过解析开源应用管理面临的部署复杂性、运维低效性和知识碎片化三大挑战,提出基于阿里云的三层架构:智能应用管理门户、核心功能层和基础设施层。文章详细阐述了应用编排标准化(IaC实践)、智能运维体系构建及知识资产数字化的技术实现路径,并结合金融与制造行业的案例,展示解决方案的实际效果。最后提供开发者资源与工具链支持,助力企业高效管理应用。
82 1
|
16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监控
领先AI企业经验谈:探究AI分布式推理网络架构实践
当前,AI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继DeepSeek大放异彩之后,又一款备受瞩目的AI智能体产品Manus横空出世。Manus具备独立思考、规划和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其多智能体架构能够自主调用工具。在GAIA基准测试中,Manus的性能超越了OpenAI同层次的大模型,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
|
25天前
|
安全 容灾 网络安全
深度用云——释放企业潜能 | 网络先行——阿里云网络卓越架构白皮书正式发布
深度用云——释放企业潜能 | 网络先行——阿里云网络卓越架构白皮书正式发布
|
23天前
|
监控 安全 Cloud Native
企业网络架构安全持续增强框架
企业网络架构安全评估与防护体系构建需采用分层防御、动态适应、主动治理的方法。通过系统化的实施框架,涵盖分层安全架构(核心、基础、边界、终端、治理层)和动态安全能力集成(持续监控、自动化响应、自适应防护)。关键步骤包括系统性风险评估、零信任网络重构、纵深防御技术选型及云原生安全集成。最终形成韧性安全架构,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的转变,确保安全投入与业务创新的平衡。
|
23天前
|
云安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课时12:阿里云安全产品之态势感知
阿里云态势感知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产品,帮助企业应对高隐蔽性网络攻击。它通过机器学习全面感知网络威胁,覆盖网络层、主机层和应用层,提供实时入侵检测与响应。具备威胁模型、专家定制、超强检索及全网威胁情报等六大核心优势,显著增强企业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在G20峰会期间,成功实现平台用户网站安全运营零干扰。
|
3月前
|
弹性计算 API 持续交付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4月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云计算
云计算的未来:云原生架构与微服务的革命####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云原生技术正迅速成为IT行业的新宠。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如容器化和微服务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高效、灵活且可扩展的现代应用开发。我们将揭示云原生如何重塑软件开发流程,提升业务敏捷性,并探索其对企业IT架构的深远影响。 ####
99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