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每一位可爱的工程师少加班、不加班?阿里巴巴技术专家张冠楠,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持续集成领域、敏捷实践领域和研发效能领域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今天,冠楠将用阿里研发团队的实际案例,生动说明如何用数据驱动研发效率提升。
张冠楠:阿里巴巴技术专家。负责过阿里巴巴集团运维系统、研发中台系统以及阿里云持续发布系统的质量保障工作,致力于如何保障研发团队产品质量,同时提升研发团队的研发效率。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持续集成领域、敏捷实践领域和研发效能领域方面均有研究。
本文是我充分利用云效公有云度量功能,加上敏捷部分的方法指导,实践于某事业部几十人团队沉淀的成果,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意义。团队效率高,质量好,所以数据表征好。我会就各种具有关键表征的数据进行介绍,但是详细数据,包括您的研发团队的数据,还需要访问
云效公有云度量功能页面。
注:本文数据来自云效度量数据功能页面截图(部分数据功能云效暂未开放给所有用户,所以截图会有些许区别)。
数据展现
先直接给大家数据,我是4月份开始进入这个团队的。大家重点看这个团队3月份的数据:
问题分析
上面几张图比较容易看出来,这个团队的明显特征是:
(1)3月份完成需求数明显上升,且团队负载较重。
(2)质量不高-缺陷数、reopen率以及线上发布成功率。
(3)需求平均完成时长特别长。
(4)突增故障。
于是我们带着数据暴露出来的这几个问题,和团队一线研发人员、PD、TL进行沟通,和大家一起分析数字背后的意义。大家很快达成一致,发现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需求deliver传统瀑布模型,要1个半到2个月去完成一个特别大的需求,最后却和用户期望偏差较大,数据表征上就是之前需求数量较少,3月份突然完成了很多而且时间很长的需求。
(2)大家加班加点干活,负载较重,引入的缺陷也较多,PD和用户不满意带来的修改又会加重工作量,如此恶性循环。
(3)缺陷重视度不高,管理不规范,优先级划分不清楚,甚至残留重要缺陷,留在bug列表里未解决而流到了线上引发故障。
上面三点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就是越做越多,越多越错,越错越改,越改越多。
解决方案落地和数据运营
发现问题之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和落地就相对容易,我们给到团队的解决方案是:
(1)需求细化:拆分成最小可交付产出,尽量避免一个需求做了1个多月,才去找PD和用户验收。
(2)随时拥抱用户:迭代式产出,交付即验收,让不准确性降到最低,在错误误差最小的时候修正。
(3)重点跟进质量管理和运营:透明数据,鼓励团队尽早尽快修复bug,并有严格的上线前bug解决率标准。
(4)尽全力保证线上发布成功率。
同时辅助于团队的决策,我们进行定期的数据运营,每周都会去统计和分析数据,包括质量和效率相关的,确保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所以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重点关注了如下数据,这些数据也都可以在云效上得到。关于这些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内容比较深入,我这里只做简单的概括性介绍:
(1)需求的吞吐量:团队指定时间段内完成的需求数,可大体反应出团队的产出趋势。
(2)需求的平均完成时长:需求从创建到终态的平均时长,时间越多,需求交付粒度越小效率越高。
(3)新增缺陷的数量 :统计时间段内团队被新增指派的缺陷数量,结合存量缺陷以及缺陷平均解决时长,反应团队产品的质量以及对于缺陷解决的效率。
(4)缺陷的平均解决时长 :缺陷从创建到解决的平均时长,表征解决缺陷的效率。
(5)线上发布的成功率:线上发布成功次数与总次数之比,越高证明产品上线质量越高。
(6)缺陷的reopen率 :缺陷被reopen的次数与缺陷数目之比,该值越高证明修复缺陷的质量越差,reopen率是表征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结果分析和总结
大家回到上面的6张图以及下面的一张缺陷解决时间图,我们3月底进入,重点看从4月份开始的数据:
(1)团队的负载得到了控制,需求的完成数下降了,后续3个月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2)需求细化拆分后,交付的时长下降了,团队以更快的速率去和用户交付需求。
(3)缺陷的数量下降,reopen率下降,线上发布成功率上升,质量在好转。
(4)缺陷的平均解决时间明显上升,团队更快的交付,更快的反馈问题,更快的解决问题。
总体而言,就是需求交付的快,得到的反馈快,修正错误/缺陷的成本低,缺陷也慢慢收敛,质量也随之提升,缺陷修复的也快了,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概括就是:效率提高了,质量也保证了,团队的人干活也更加努力了!
进一步提升
根据对需求数量以及平均完成时长的数据显示,团队还是有上升空间的,对于需求的交付粒度和速率上,还是略显波动,要想更快的知道我们做的是否是用户需要的,就要快速的、迭代式的交付需求,以免用户想要个车,我们给了他4个轮子。所以能否彻底解决此团队需求的交付和用户期望偏差的问题,还是需要再向前走一步,需求继续细化,提升交付速率。 参见敏捷中推荐的,快速迭代,快速交付,快速得到用户反馈,只为了更快更准确。
总结
数据有魅力,研发数据也一样,我们使用它就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保证质量;二是确保交付的速率。行走过程中深度使用了云效度量新功能,结合敏捷中部分理念,配合传统测试方式保障,来助力研发团队。
可能有的人会质疑,需要用这么冰冷冷的数字去衡量我们可爱的程序员哥哥吗? 我的回答是:这不是衡量。数据只是手段,是帮助我们去诊断团队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手段。学会利用它并驾驭它。因此我们只需要:
(1)关注数据,读懂数据。
(2)重点问题重点解决,优先解决,一段时间只关注一个或很少的几个问题。
(3)相信团队的自驱能力,同时结合TL的管理与激励,养成良好的团队建设力。
研发团队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需求、缺陷、代码、发布、应用、测试等等,这些和我们研发人员息息相关的数据,云效现在以研发大盘、团队空间、人员效能、质量分布等多种维度数据整合到了数据平台上,后续更会以定制化的方式满足研发团队对于研发数据的需求。利用好这个工具,能帮助我们清晰的了解团队的现状,暴露问题,找到改进措施,提升团队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是一个敏捷爱好者,在深入研发团队做测试以及质量管理的时候,也是吸取和借鉴了敏捷的部分思想去落地。我的感受是:拿最切实有用比如站会、看板、快速迭代式交付需求,再加上数据辅助,都是能帮助到团队更快、更准确的交付高质量产品的手段。
最后贴几张我在度量上截的某研发团队的数据展示,这个团队是我们最近接触的团队,通过数据我们对这个团队的推测是:团队在质量上需要提升,在缺陷的管理上需要加强。首先团队缺陷的数量逐月上升,这已经是质量不好的趋势体现,另外缺陷的解决时间也没有加快,这样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缺陷流到线上去,可见团队除去1月份无故障,后续几个月都有故障。而且这个团队的线上发布成功率持续走低,开发对上线的代码把控程度较低。 所以,找到这些数据表征的背后原因,并且着手去解决掉,是这个团队近期最迫切的事情了。
养成良好的研发习惯,保持高效的团队协作,应该是每个研发同学持之以恒的追求。
云效,一站式企业协同研发云,源于阿里巴巴多年先进的管理实践理念(精益创业、看板方法、Scrum、中台战略、狼团队)和工程实践(微服务、DevOps、CI/CD、自动化测试),提供从“需求->开发->测试->发布->运维->运营”端到端的协同服务和研发工具支撑。升级后的云效2.0支持公有云、专有云和混合云的协同研发,助力企业产品快速创新迭代和研发效能升级。
云效产品体验
(扫描/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将开启的云效WorkLikeAlibaba系列直播,将全面解析云效2.0新品。
- 11月02日20:00:Mock平台让测试插上翅膀
- 11月02日20:30:测试数据中心-互联网模式下新型的数据准备引擎
- 11月03日15:00:玩转《阿里巴巴开发手册》 P3C插件
- 11月09日20:00:智能运维——百万级服务器自动化运维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