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企业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已经在做临床试验了,也有些产品已经成为商品开始销售,探索收费的模式。
智能医疗
在2017年2月14日播放的《走近科学》栏目中,介绍了龚向阳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他们医院影像科一天要看200多个病人,每个病人几百张片子,对于一个正常的人类,看片子,看多了都会疲劳,疲劳就会出现情绪化,而影像读片是个精细活,人状态不佳容易引发漏诊误诊。
有了人工智能后,它可以先做初筛,检出病灶并对病灶进行描述界定,把人工智能出的结果和医生出的结果做一个比较,结果不同的再由专家把关,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专家的工作量。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提高医生读片的效率。
从基层院长到医院党委书记,从影像医生到肿瘤专家,从这些采访中我们得到关于人工智能优势和不足的结论。
优势:
第一,医生对人工智能都是有所期待的,也是比较欢迎的;
第二,人工智能产品定位为医生助手,不可能替医生;
第三,人工智能主要帮助医生做重复性的工作,提高医院的效率;
第四,帮助医院提高竞争力与影响力;
第五,增加医生的自信心;
第六,辅助医生做决策,提高医生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不足:
第一,人工智能不能与患者沟通,进行人文关怀,这也是他不能替代医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引进国外的人工智能产品有一个本地化的过程,另外由于国外产品用的是其他人种的数据,有些病种可能不太适合国内患者,尤其是胃癌的治疗;
第三,医疗人工智能产品还在初期,病种覆盖不全,还不能完全满足医院的需求;
第四,人工智能确实可以减少漏诊,但是由于太过详细,把没必要标注的结节或问题标出来增添患者和医生困扰;
第五,人工智能公司在研发产品是一定要和医生多沟通,闭门造车不一定可以创造出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
医生群体认为目前AI替代医生是不可能的,帮助医生是实实在在的。极端一点,就算可以替代,就像电灯会替代煤油灯,汽车会替代马车,这是时代在进步。汽车替代马车后,马车车夫可以去开汽车。如果医生真的被替代,也可以与人工智能携手并进。本文由朗锐慧康编辑整理(www.lrioh.com),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