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的是创新日专访EMC:走进“云”上的EMC,【IT168 专稿】目前业界方兴未艾的“云”话题其实是存储服务模型的一个概括,尽管这个概念并非是今天刚刚提出,早几年就曾经以“公用计算”“网格”等多个面目出现,但今天关于云存储的争议和关注到达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已经有诸多厂商都一头扎进了这片巨大的云团,EMC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家。
前不久,EMC在其上海研发中心举办了主题为“创新无极限”2008年度创新日大会,记者有幸随行,参观了EMC有关云存储架构的研发项目,并采访了EMC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范承工以及EMC中国研发中心总架构师任宇翔,从而走进了“云”上的EMC,了解EMC对云存储方面的业务构想和战略布局。
EMC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范承工以及EMC中国研发中心总架构师任宇翔解读EMC云策略
个人信息银行的蓝图
根据范承工的介绍,EMC的云计划包括两部分:“第一层,尤其是对企业这一层,是怎么样提供一个产品的基础架构,帮助所有提供这样的服务商能够有最好的设备完成这个工作,这就是我们的云存储产品,能够卖给那些Web2.0,以及其他提供各种各样服务的服务商,能够用云存储作为存储的基础的积木,能够帮助它提供这个服务。”
“第二层则是EMC会尝试自己提供一些服务,一方面,可以直接服务到需要云存储服务的客户;另外一方面,EMC能够知道提供第一手服务对基础架构的要求是什么,从而做出的产品更能满足提供服务的服务商的需求。” 范承工补充道。
个人信息银行是EMC在这几年提出的非常新的一个概念。EMC认为,个人信息也是你的资产,所以把信息存在个人信息银行,你可以得到相类似和相对应的好处。包括数据安全,包括随处存取,包括可添加的价值。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面,你的提供商和你的信息的拥有方或者财产拥有方,都是牢固的可以互相带来收益。
技术创新还是观念创新?
云存储的确存在一些技术上的改变与挑战,例如目前对于云存储来说解决技术上的安全和信任问题就是非常关键的问题,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外,达到观念的改变,技术则是必要但是不是充分的一个前提。根据任宇翔的介绍,目前而言,云存储在技术方面遇到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任宇翔认为云存储和目前传统的信息基础架构战斗机和波音747的区别。一方面是单项的高性能这方面为主,而云存储侧重的是整个的流量处理,总量的速度并不在于每一个事情做的多快,而在于整体要完成多少任务。从技术上来说,首先是整体的流量处理,是否能应付如此庞大的流量,此外在一定流量压力下,保证一定的服务效果的前提下,如何解决成本的问题也是目前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EMC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范承工
范承工则补充到,不只是流量,整个规模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传统的信息基础架构构建在公司内部,每一个公司都能达到自己的规模上限,但是当1000个公司放在一个服务商这里,整个规模的扩大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上面的问题。规模大了,实际上管理上的要求也就高了。所以,整个的规模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对存储来说对规模性的要求,管理上怎么样在大规模上还能够使他能够被管理,这也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
而在完成技术上的挑战后,企业的商务模式上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任宇翔介绍到,一般而言,谷歌是100%以广告收钱,广告是一个被谷歌或百度证明的非常有效的业务,但他仅仅是在云计算范围中成功的一个点。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商业模式可以在云计算里面,例如像中移动或者像电力公司那样的按流量和用量收费的,计费模式其实也是在很多的云计算里被广泛采用的另外一种收费模式和商业模式。
EMC中国研发中心总架构师任宇翔
除了以上的两种商务模式,EMC其实还要提供第三种商业模式,就是提供的云计算里面的交换信息平台,使得有第三方的软件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能够在EMC云计算平台中,能够为我们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的服务。EMC作为一个平台提供商可以得到附加的价值,这是第三种业务模式。
如何从云端“落实”
在上月17日,EMC宣布将新收购的两家公司Mozy和PI合在一起成立Decho。Decho的运作模式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子公司,而这家子公司将承担EMC在云存储方面的所有的战略规划的实现。
谈到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一家子公司,范承工解释道,因为我们觉得为个人服务跟为企业服务不一样。所以,给它一个很大的自主权,这个等于是第一步迈出去了。Decho有一个很具体的日程表,我们明年Decho会走出非常大的一步,我相信明年就会对个人云服务有比较大的步伐。
我们的目标,就希望在将来的两三年能够吸引到千万级的用户能够在我们这个平台,这样就能够构成比较有规模的这么一个用户群,使我们和他们在互动的过程当中更加了解他们对云存储的需要。所以,我们相信这个日程表前几步并不是特别远,我们现在已经成立了子公司了,我相信两三年里我们希望有千万级的用户在我们这个平台上能够真实的用到云的好处。
除了市场方面的布局,EMC后端的研发中心也在进行一些方面的努力,范承工介绍,在云的基础架构的团队里一半以上的研发团队是在中国,大多数的2/3或者是3/4的工程师是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包括我们最新宣布的Atmos产品,它主要研发团队也是在中国。这个团队目前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人,由于团队人的数量比较大,所以我们的贡献不单单在研发上,也同时跟总部在云的战略上以及怎么样让云落地中国做出很多的工作。
EMC的中国云
EMC在2007年收购Mozy,提出全新的概念叫做云备份,能把数据备份在云里面,Mozy的云数据中心现在在美国的爱尔兰两个国家有数据中心,用户可以把数据备份在美国或者爱尔兰。Mozy的模式在国外已经获得了成功的推广,但在中国,这种模式则遇到了特殊的挑战。
根据任宇翔的介绍,mozy的定价模式很有意思,在美国前两个TB是免费的,如果超过后每个TB是5美元。但是这种服务化收费,在中国却遇到了传统的观念上的挑战。根据一项非正式调研的统计数据,在中国防病毒软件有很多不付钱的用户使用,即使是付钱的人大概平均每个月开支3美金,而美国的情况则是平均每个人5美元,有线电视中国比较便宜,每个月每户消费大约5个美元左右,美国则大概30美元,这个调查很明显的告诉我们,美国很多服务模式搬到中国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么把云服务搬到中国面临的挑战包括,首先是技术上,云存储数据中心一般在很远的地方,例如美国欧洲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数据中心,而目前中国还没有成型并且成功运作的云服务公司。第二除了视窗需要支持中文界面,还要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
业务上首先是定价模式的问题,在美国做的很好的按服务收费的模式在中国则不一定能够被大多数的用户接受,此外在法律上遇到的难题也有不少,例如政府是否允许企业信息存放在一个国外的云存储服务供应商的架构内。中国有自己特殊的数据保密的顾忌,如何设计出一套加密算法来符合中国政策法规的安全需要,也是云存储在中国推广的难题之一。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整个中国消费者对云存储信息的接受度。
编辑观察:云存储面临的营收难题
云话题现在是方兴未艾,但云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呢。实际上,针对个人的云存储服务在国外已经有很好的运作,在国内则大多数以web 2.0的面目出现,例如youtube之类的视频网站以及一些照片网站以及各类的space网站。
针对企业的云存储服务在中国可能会遇到更加进退两难的困难。首先,哪些企业可能会成为云存储供应商。国外运作成功的企业级云存储供应商进驻中国是否会遇到一些法规上的阻碍?技术上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一般来说,国内的一些数据中心以及电信的企业较有可能成为最早一批的云存储供应商,但他们同样会遇到麻烦的营收难题。
营收难题的关键在于,哪些客户会成为云存储的客户。以笔者对存储市场的观察看,中国的存储市场推动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包括金融、电信以及广义的政府行业,进行基础架构的推动力,往往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投入有很大的关系。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市场,进行IT基础架构建设的资金和动力都并不十分充沛,这些没有条件进行自身IT基础架构设施建设的企业市场可能是未来云存储服务供应商的主要客户对象。
由于有云存储需求的中小企业用户本身不属于资金状况优质的客户,有可能导致云存储服务产品成为一个低成本解决方案的替代品,由此企业级云存储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
对于云供应商来说,构架一个云存储服务中心则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对于供应商来说,如何追求良好的营收状况也成为云存储在中国普及面临的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