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CEO彭明盛于去年年底抛出“智慧的地球”时,新概念既像洪钟大吕一样震聋发聩,也不可避免地引来了议论纷纷——Smarter固然是美好的愿景,但藉此愿景就能实现世界大同?金融海啸中的创新之路又将从何开始?2009年3月6日,在“智慧软件”2009年策略发布会上,IBM给中国用户勾勒了一幅清晰的蓝图——“智慧的地球”从“智慧软件”开始。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Bete先生在发布会上表示:“‘智慧的地球’关注高效率、低能耗、低风险、低成本、绿色等社会话题。从对企业短期效益来看,IT的应用能够解决企业关注的成本、风险等问题;长远来看,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更合理完善的社会,也是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途径。企业在建立 IT基础架构 的过程中,更应当打开思路、放眼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对愈加复杂和海量的信息应用需求, IT基础架构 将会越来越多地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在IBM软件和盘托出的计划中,云计算成为贯穿全程的话题。
发布会后,记者程鸿应邀对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项目总监朱近之女士、IBM大中华区Tivoli开发部总经理谭瑞忠先生、IBM中国开发中心Web2.0首席架构师IBM资深技术主管毛新生先生一行进行了专访。
步月登云,定制6+1落地计划
据朱近之介绍,IBM于2009年1月在公司内设立了云计算专项组织EI(Enterprise Initiatives),EI并不从属于硬件、软件、服务的产品线,而是跳出现有的组织框架来看云计算的远景,由此可见IBM对于云计算的信心与目标。
云计算从最初的不为人知到如今的炙手可热只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在朱近之看来,如此迅猛的增长源自用户的需求,“大家想一下,只要用很少的投资就可以最高效率地拿到需要的资源,不光是计算的资源,还包括服务的资源。这意味着中小企业不需要自己去投资买一大堆昂贵的IT设备或者专门花很多钱请技术人员。中小企业可能有很多创新的主意,但是他们去哪里拿资源帮助他们实践这些创新呢?云计算可以帮忙。”IDC最新预测称2012年云计算的市场容量将达到2111亿美元。
需求推动了技术的演进和落地。2007年11月中,IBM在上海推出了“蓝云(Blue Cloud)”计划,次,首个云计算中心落户无锡。朱近之告诉CIOAge记者,IBM对于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将加倍予以重视,不仅EI部门将于近期访问中国,而且会针对中国客户需求来定制称为“6+1”的落地计划。
谈到云计算的普及,她认为标准的建立也非常重要。“要让不同的厂商和学术界能够共同把这个标准定下来,有一个共识说云计算是什么样的,怎么样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符合云计算标准做出来的东西能够自然地迁移,我今天用的平台在云计算的环境下可以迁移到不同的平台上去,不受控于任何厂商。”
云程发轫,展望云计算之年
“我认为2009年是云计算之年”,朱近之给出的理由有四点:
首先,云计算是一系列成熟技术的组合,它建立在 虚拟化 、网格计算和SaaS模式之上,物理资源 虚拟化 之后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去分配、定制。正在举办的中国 虚拟化 技术网络大会也从多家IT领导厂商的专访中印证了这一观点。
其次,云计算能够支撑海量数据的增长,并且与互联网应用结合。我们可以把IT服务也像超市购物一样按需付费。
第三,云计算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且能够支持业务快捷地实现创新。不仅中小企业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帮助他们连接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大型企业和政府也可以通过云计算来赢得先机。
第四,云计算平台更加灵活。在云计算环境下人们可以把IT看作是服务,需要什么就拿什么;服务能灵活地配用,能给不同的人用。通常在企业中IT规划是提前做好的,然而业务的增长虽然可以预测但却不能完全控制,因此常常会出现滞后的IT架构支撑不了业务增长的状况。待瓶颈出现时再立项补救显然远水难解近渴,而云计算就不仅可以很好地调配内部资源,而且可以从远程,甚至外部申请资源来支撑业务需求。
拿云捉月,从咨询服务入手
在CIOAge所做的调研中,公众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大多源于Google、亚马逊的报道,出于宣传的需要,市场上也不乏“人云亦云”的做法。朱近之认为,云计算从服务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共云”,面向公众提供开放的计算、存储、应用,人们熟知的Gmail即可归为此类。第二类是部署在防火墙内的“私有云”,通常它是服务于企业内部,但这样的平台也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跨WAN的服务。第三类则是将前两者的特点结合起来的“混合云”,当企业自建的 IT基础架构 已经饱和的时候,最佳的扩展方式是从第三方的云计算平台去租用资源。企业不必花太多的精力来做IT维护,可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将IT通过“云”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
用网格的惯性思维来看云计算,容易掉进只关注计算、存储等硬件资源的窠臼。从“蓝云计划”到“智慧的地球”,IBM谈云计算时总是和软件集团的五大品牌结合在一起,云计算到底跟IBM软件产品是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把云计算想成这样,最下面的是硬件构成的基础架构,第二个层次是云计算的控制平台,包括Tivoli,Websphere和DB2。控制平台之上是云服务(Cloud Service),包括Lotus Live和提供开发、测试环境的Rational。云计算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而是将五大软件产品线的优势汇聚起来提供给客户”朱近之说。
谭瑞忠先生补充说明,IBM不光在产品和套装方案的角度去看云计算,而是从咨询服务入手。“每个客户的环境不一样,有些比较适合私有云,有些可能适合公共云,有些可能是混合云,需求不一样,去维护这样的环境的能力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常用的方式是GBS(Global Business Services)先去帮他做一个评估,看看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这项服务称为Cloud implementation。”
“客户心中有数了才能谈云计算的实现。以企业私有云为例,这个实现的过程也是IBM与合作伙伴、客户共同来做,因为术业有专攻。搭好平台之后上面跑什么东西呢,我们可以帮客户跑Lotus Live,可以跑Rational;客户也可以跑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SAP的 ERP 。”毛新生说。
云中漫步,设定目标最关键
在朱近之看来,从哪一步开始云计算固然重要,根据目标选定道路更为关键。
譬如通过云计算平台把IT资源转换为服务提供给使用者,IBM自身就有很好的应用体验。在IBM CIO Office有个称为TAP (Technology adoption program)的项目,为超过十万名技术人员提供服务。通过将管理重心放在服务的控制和审核上,一年可以节省IT运营成本700万美元。
这样的“钱景”固然诱人,但这种项目的基础需要建立在企业自身 SOA 实施良好的条件下,同时,IBM对于自身的业务也非常熟悉。毛新生认为,只有结合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不同的情况,结合它们多年IT实施当中积累的经验和流程,云计算才能真正落地。这些看似无形的东西,也是云计算本身的特色。
以中国市场为例,由于人口基数大,面对动辄上百万的并发访问,同样的应用往往要承受更大的负载,所以在中国的云计算平台一定要注重性能优化,并且支持灵活的扩展。而在南非和南美,当地政府冀望通过云计算平台来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普及的难题,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便捷地获得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帮助用户孵化创意推向国际市场。
讲到IBM在云计算市场中的优势,谭瑞忠将之总结为三点:一是看得广,IBM的产品线和服务领域贯穿了云计算的三层架构;二是做的实,设立EI这样的专职组织来负责云计算业务;三是在市场上先声夺人,十三个云计算中心已经布控全球。
记者手记:从IT Service到Business Service
以往与IBM技术专家做交流,常常期望嘉宾像毛新生老师这样俱怀逸兴,豪气干云,畅谈之后觉得痛快淋漓。此次专访不仅与毛新生老师相谈甚欢,而且有幸遇到了温婉娴雅的朱近之女士——柔声细语中将IBM对云计算的构想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令人如沐春风。
“以后不止是IT Service,而是Business Service”,朱近之说。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Bete先生在发布会上表示:“‘智慧的地球’关注高效率、低能耗、低风险、低成本、绿色等社会话题。从对企业短期效益来看,IT的应用能够解决企业关注的成本、风险等问题;长远来看,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更合理完善的社会,也是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途径。企业在建立 IT基础架构 的过程中,更应当打开思路、放眼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对愈加复杂和海量的信息应用需求, IT基础架构 将会越来越多地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在IBM软件和盘托出的计划中,云计算成为贯穿全程的话题。
发布会后,记者程鸿应邀对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项目总监朱近之女士、IBM大中华区Tivoli开发部总经理谭瑞忠先生、IBM中国开发中心Web2.0首席架构师IBM资深技术主管毛新生先生一行进行了专访。
步月登云,定制6+1落地计划
据朱近之介绍,IBM于2009年1月在公司内设立了云计算专项组织EI(Enterprise Initiatives),EI并不从属于硬件、软件、服务的产品线,而是跳出现有的组织框架来看云计算的远景,由此可见IBM对于云计算的信心与目标。
云计算从最初的不为人知到如今的炙手可热只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在朱近之看来,如此迅猛的增长源自用户的需求,“大家想一下,只要用很少的投资就可以最高效率地拿到需要的资源,不光是计算的资源,还包括服务的资源。这意味着中小企业不需要自己去投资买一大堆昂贵的IT设备或者专门花很多钱请技术人员。中小企业可能有很多创新的主意,但是他们去哪里拿资源帮助他们实践这些创新呢?云计算可以帮忙。”IDC最新预测称2012年云计算的市场容量将达到2111亿美元。
需求推动了技术的演进和落地。2007年11月中,IBM在上海推出了“蓝云(Blue Cloud)”计划,次,首个云计算中心落户无锡。朱近之告诉CIOAge记者,IBM对于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将加倍予以重视,不仅EI部门将于近期访问中国,而且会针对中国客户需求来定制称为“6+1”的落地计划。
谈到云计算的普及,她认为标准的建立也非常重要。“要让不同的厂商和学术界能够共同把这个标准定下来,有一个共识说云计算是什么样的,怎么样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符合云计算标准做出来的东西能够自然地迁移,我今天用的平台在云计算的环境下可以迁移到不同的平台上去,不受控于任何厂商。”
云程发轫,展望云计算之年
“我认为2009年是云计算之年”,朱近之给出的理由有四点:
首先,云计算是一系列成熟技术的组合,它建立在 虚拟化 、网格计算和SaaS模式之上,物理资源 虚拟化 之后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去分配、定制。正在举办的中国 虚拟化 技术网络大会也从多家IT领导厂商的专访中印证了这一观点。
其次,云计算能够支撑海量数据的增长,并且与互联网应用结合。我们可以把IT服务也像超市购物一样按需付费。
第三,云计算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且能够支持业务快捷地实现创新。不仅中小企业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帮助他们连接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大型企业和政府也可以通过云计算来赢得先机。
第四,云计算平台更加灵活。在云计算环境下人们可以把IT看作是服务,需要什么就拿什么;服务能灵活地配用,能给不同的人用。通常在企业中IT规划是提前做好的,然而业务的增长虽然可以预测但却不能完全控制,因此常常会出现滞后的IT架构支撑不了业务增长的状况。待瓶颈出现时再立项补救显然远水难解近渴,而云计算就不仅可以很好地调配内部资源,而且可以从远程,甚至外部申请资源来支撑业务需求。
拿云捉月,从咨询服务入手
在CIOAge所做的调研中,公众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大多源于Google、亚马逊的报道,出于宣传的需要,市场上也不乏“人云亦云”的做法。朱近之认为,云计算从服务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共云”,面向公众提供开放的计算、存储、应用,人们熟知的Gmail即可归为此类。第二类是部署在防火墙内的“私有云”,通常它是服务于企业内部,但这样的平台也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跨WAN的服务。第三类则是将前两者的特点结合起来的“混合云”,当企业自建的 IT基础架构 已经饱和的时候,最佳的扩展方式是从第三方的云计算平台去租用资源。企业不必花太多的精力来做IT维护,可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将IT通过“云”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
用网格的惯性思维来看云计算,容易掉进只关注计算、存储等硬件资源的窠臼。从“蓝云计划”到“智慧的地球”,IBM谈云计算时总是和软件集团的五大品牌结合在一起,云计算到底跟IBM软件产品是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把云计算想成这样,最下面的是硬件构成的基础架构,第二个层次是云计算的控制平台,包括Tivoli,Websphere和DB2。控制平台之上是云服务(Cloud Service),包括Lotus Live和提供开发、测试环境的Rational。云计算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而是将五大软件产品线的优势汇聚起来提供给客户”朱近之说。
谭瑞忠先生补充说明,IBM不光在产品和套装方案的角度去看云计算,而是从咨询服务入手。“每个客户的环境不一样,有些比较适合私有云,有些可能适合公共云,有些可能是混合云,需求不一样,去维护这样的环境的能力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常用的方式是GBS(Global Business Services)先去帮他做一个评估,看看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这项服务称为Cloud implementation。”
“客户心中有数了才能谈云计算的实现。以企业私有云为例,这个实现的过程也是IBM与合作伙伴、客户共同来做,因为术业有专攻。搭好平台之后上面跑什么东西呢,我们可以帮客户跑Lotus Live,可以跑Rational;客户也可以跑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SAP的 ERP 。”毛新生说。
云中漫步,设定目标最关键
在朱近之看来,从哪一步开始云计算固然重要,根据目标选定道路更为关键。
譬如通过云计算平台把IT资源转换为服务提供给使用者,IBM自身就有很好的应用体验。在IBM CIO Office有个称为TAP (Technology adoption program)的项目,为超过十万名技术人员提供服务。通过将管理重心放在服务的控制和审核上,一年可以节省IT运营成本700万美元。
这样的“钱景”固然诱人,但这种项目的基础需要建立在企业自身 SOA 实施良好的条件下,同时,IBM对于自身的业务也非常熟悉。毛新生认为,只有结合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不同的情况,结合它们多年IT实施当中积累的经验和流程,云计算才能真正落地。这些看似无形的东西,也是云计算本身的特色。
以中国市场为例,由于人口基数大,面对动辄上百万的并发访问,同样的应用往往要承受更大的负载,所以在中国的云计算平台一定要注重性能优化,并且支持灵活的扩展。而在南非和南美,当地政府冀望通过云计算平台来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普及的难题,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便捷地获得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帮助用户孵化创意推向国际市场。
讲到IBM在云计算市场中的优势,谭瑞忠将之总结为三点:一是看得广,IBM的产品线和服务领域贯穿了云计算的三层架构;二是做的实,设立EI这样的专职组织来负责云计算业务;三是在市场上先声夺人,十三个云计算中心已经布控全球。
记者手记:从IT Service到Business Service
以往与IBM技术专家做交流,常常期望嘉宾像毛新生老师这样俱怀逸兴,豪气干云,畅谈之后觉得痛快淋漓。此次专访不仅与毛新生老师相谈甚欢,而且有幸遇到了温婉娴雅的朱近之女士——柔声细语中将IBM对云计算的构想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令人如沐春风。
“以后不止是IT Service,而是Business Service”,朱近之说。
这样看来,云计算与其说是当前IT业界云集景从的趋势,不如看做是企业提高智慧,霞思云想的开始。
本文转自
alifafa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chenghong/140070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