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DN “IDE集成开发环境”,开启传送业务创新的新篇章

简介:

1 传送网SDN大势所趋

随着物联网、云技术、互联网+、4K、VR(虚拟现实)等技术蓬勃发展,“联接”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诉求,重要性不亚于空气和水。各种业务应用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网络带宽需求。过去几年,运营商从互联网汲取经验,创新实践,这更让运营商逐渐认识到广覆盖的网络才是自身最大的竞争优势,是投身互联网商业的竞争力源泉。

传统语音业务的不断萎缩和各种新型业务的冲击使得运营商急需加速ICT转型,通过业务创新实现流量经营、带宽经营。以往运营商的业务创新往往要持续数月的时间,过长的TTM(Time To Market,业务上市时间)极有可能丧失市场先机。因此,如何构建自主创新和快速创新的能力,是运营商亟需解决的问题。

SDN技术应运而生,T-SDN(Transport SDN,传送SDN)在构建下一代传送网的方向上不断演进,旨在满足运营商的智能运维、开放创新的迫切诉求。未来的T-SDN将走向真正“可编程的软件定义网络”的IT和CT融合技术,为运营商提供开放的业务创新平台,帮助客户快速、自主创新,顺应ICT时代快速创新的趋势。

2 TSAP解决方案打造T-SDN业务创新平台

T-SDN控制器对传送物理设备进行建模抽象,封装为设备模型、网络模型和业务模型,然后通过标准北向API接口实现网络能力的开放。运营商或第三方可以基于这一系列北向API,以及自身的业务诉求去定制开发各类业务应用。

目前T-SDN提供的北向API逐渐在增加,为了支持底层设备的各种控制操作,后续规模将具备一定的当量。而如果客户直接在庞杂的接口说明和使用规范文档中挖掘有用的接口进行编程开发,将浪费大量时间及人力资源;同时,面向接口编程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也对客户运维人员在研发技能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满足业务快速创新的需求,华为创新性地提出TSAP(Transport Service Application Platform,传送业务创新平台)解决方案,旨在加速传送业务快速创新,通过面向业务的图形编程环境,在降低业务编程门槛的同时,将业务开发周期从之前的数月降低到数小时甚至分钟级。在6月底法国尼斯举办的IIR WDM波分论坛(Next Generation Optical Networking)上,华为向业界展示了这一创新产品,众多客户驻足展台,热烈讨论。

我们可以将T-SDN传送网络体系其跟成熟的IT系统进行类比。如下图所示,传送网络底层的设备可以对应IT系统中的计算机硬件,T-SDN 控制器可以类比成类似Windows、Linux之类的通用操作系统,而T-SDN控制器提供标准的北向开放接口,则可以类比成通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类应用层接口。在IT系统中,基于操作系统提供的应用层接口,涌现出了一批经典的集成开发环境(IDE),能够让开发人员在IDE中高效地完成应用程序的整个开发过程。而对于传统封闭的传送网络,如何使用开放接口进行快速创新,华为TSAP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图1 TSAP架构示意图

  图1 TSAP架构示意图

TSAP是构筑在T-SDN控制器之上的一种全新业务创新平台,该平台采用了“组件化”、“图形化”的设计思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传送业务集成开发环境。基于该平台,运营商可以自主敏捷地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自定义的创新传送业务。

TSAP平台包含传送业务组件库、传送逻辑组件库、图形化编程、传送业务引擎等几大主要模块,其中:

传送业务组件库包含传送设备和业务的各类基本子操作,譬如创建业务、删除业务。

传送逻辑组件库包含一组完备的表示业务组件间逻辑连接关系。通过对业务组件和逻辑组件的合理组合,就可以对传送资源和业务进行各种灵活地操作。

图形化编程能够让运营商更加直观、便捷地进行业务创新,极大地降低运维人员的编程门槛。比如在TSAP平台上通过图形化的组件选择和参数配置,就可以轻松实现传送业务的设计。

TSAP参考业界成熟的BPMN(Business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业务流程建模与标注)业务模型设计标准,设计并集成了强大的传送业务引擎,用户通过图形化方式设计的各种自定义传送业务,直接进行逻辑、功能性的编译验证,确保用户所设计的业务逻辑、业务功能正确。TSAP传送业务引擎提供了设计态实时编译和运行态实时编译两种编译流程,可以完成对所设计的业务的各类复杂校验、并生成可执行的业务逻辑代码,比如设计态实时编译能够进行业务流程组件参数的合法性、业务流程组件的逻辑合法性等检查;运行态实时编译则需要根据传送业务引擎结合网络的实时流量情况,判断当前业务流程是否能够部署成功等等。

图2 TSAP使用示例

  图2 TSAP使用示例

此外,TSAP还支持业务模板的编辑和导入导出,一个完整的业务模板就类似于一个完整TSAP“程序”。TSAP可以直接导入完整的业务模板,再输入具体参数就可以直接部署运行该程序,这将更进一步降低开发周期,实现“一次编写,随意运行”。

总的来说,TSAP平台集SDN设计编程、编译、部署等几大功能于一体,通过图形化的传送业务组件和逻辑,配合强大的业务引擎,实现了真正的一站式业务设计、敏捷开发、快速部署。通过在图形界面上组件式的组合编程,开发人员只需专注于业务需求的实现,业务创新的周期能有效的从原先需要的数月降低至数小时甚至分钟级。

3 TSAP创新平台构建繁荣的传送网络生态

自SDN技术出现以来,一直围绕着控制器南北向进行着讨论,而时至今日,T-SDN控制器北向开放已成为业界共识,而开放的北向仅仅是迈向传送网络生态系统的第一步。

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传送网络体系中,如何利用开放的控制器北向接口进行便捷快速的业务创新将是构建和繁荣传送网络生态体系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传送技术本身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复杂度,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有较高要求,再加上业务创新还需要软件编程能力,使得传送业务创新和开发一直保持着很高的门槛,因此如何提供直观便捷的传送业务开发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TSAP平台通过对底层接口和基本编程能力的设计封装,在控制器北向实现了ICT编程能力的融合,并以图形化、组件化的形式体现,极大地降低了编程创新门槛,支持运营商或第三方进行业务创新。除此之外,TSAP作为开放的创新平台,可以帮助运营商快速地响应业务需求,实现自主编程、灵活创新,鼓励业界共同创新,从而使运营商能够更好地掌控日益复杂的传送网络,从容应对挑战,共同繁荣传送网络生态。

1 传送网SDN大势所趋

随着物联网、云技术、互联网+、4K、VR(虚拟现实)等技术蓬勃发展,“联接”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诉求,重要性不亚于空气和水。各种业务应用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网络带宽需求。过去几年,运营商从互联网汲取经验,创新实践,这更让运营商逐渐认识到广覆盖的网络才是自身最大的竞争优势,是投身互联网商业的竞争力源泉。

传统语音业务的不断萎缩和各种新型业务的冲击使得运营商急需加速ICT转型,通过业务创新实现流量经营、带宽经营。以往运营商的业务创新往往要持续数月的时间,过长的TTM(Time To Market,业务上市时间)极有可能丧失市场先机。因此,如何构建自主创新和快速创新的能力,是运营商亟需解决的问题。

SDN技术应运而生,T-SDN(Transport SDN,传送SDN)在构建下一代传送网的方向上不断演进,旨在满足运营商的智能运维、开放创新的迫切诉求。未来的T-SDN将走向真正“可编程的软件定义网络”的IT和CT融合技术,为运营商提供开放的业务创新平台,帮助客户快速、自主创新,顺应ICT时代快速创新的趋势。

2 TSAP解决方案打造T-SDN业务创新平台

T-SDN控制器对传送物理设备进行建模抽象,封装为设备模型、网络模型和业务模型,然后通过标准北向API接口实现网络能力的开放。运营商或第三方可以基于这一系列北向API,以及自身的业务诉求去定制开发各类业务应用。

目前T-SDN提供的北向API逐渐在增加,为了支持底层设备的各种控制操作,后续规模将具备一定的当量。而如果客户直接在庞杂的接口说明和使用规范文档中挖掘有用的接口进行编程开发,将浪费大量时间及人力资源;同时,面向接口编程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也对客户运维人员在研发技能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满足业务快速创新的需求,华为创新性地提出TSAP(Transport Service Application Platform,传送业务创新平台)解决方案,旨在加速传送业务快速创新,通过面向业务的图形编程环境,在降低业务编程门槛的同时,将业务开发周期从之前的数月降低到数小时甚至分钟级。在6月底法国尼斯举办的IIR WDM波分论坛(Next Generation Optical Networking)上,华为向业界展示了这一创新产品,众多客户驻足展台,热烈讨论。

我们可以将T-SDN传送网络体系其跟成熟的IT系统进行类比。如下图所示,传送网络底层的设备可以对应IT系统中的计算机硬件,T-SDN 控制器可以类比成类似Windows、Linux之类的通用操作系统,而T-SDN控制器提供标准的北向开放接口,则可以类比成通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类应用层接口。在IT系统中,基于操作系统提供的应用层接口,涌现出了一批经典的集成开发环境(IDE),能够让开发人员在IDE中高效地完成应用程序的整个开发过程。而对于传统封闭的传送网络,如何使用开放接口进行快速创新,华为TSAP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图1 TSAP架构示意图

  图1 TSAP架构示意图

TSAP是构筑在T-SDN控制器之上的一种全新业务创新平台,该平台采用了“组件化”、“图形化”的设计思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传送业务集成开发环境。基于该平台,运营商可以自主敏捷地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自定义的创新传送业务。

TSAP平台包含传送业务组件库、传送逻辑组件库、图形化编程、传送业务引擎等几大主要模块,其中:

传送业务组件库包含传送设备和业务的各类基本子操作,譬如创建业务、删除业务。

传送逻辑组件库包含一组完备的表示业务组件间逻辑连接关系。通过对业务组件和逻辑组件的合理组合,就可以对传送资源和业务进行各种灵活地操作。

图形化编程能够让运营商更加直观、便捷地进行业务创新,极大地降低运维人员的编程门槛。比如在TSAP平台上通过图形化的组件选择和参数配置,就可以轻松实现传送业务的设计。

TSAP参考业界成熟的BPMN(Business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业务流程建模与标注)业务模型设计标准,设计并集成了强大的传送业务引擎,用户通过图形化方式设计的各种自定义传送业务,直接进行逻辑、功能性的编译验证,确保用户所设计的业务逻辑、业务功能正确。TSAP传送业务引擎提供了设计态实时编译和运行态实时编译两种编译流程,可以完成对所设计的业务的各类复杂校验、并生成可执行的业务逻辑代码,比如设计态实时编译能够进行业务流程组件参数的合法性、业务流程组件的逻辑合法性等检查;运行态实时编译则需要根据传送业务引擎结合网络的实时流量情况,判断当前业务流程是否能够部署成功等等。

图2 TSAP使用示例

  图2 TSAP使用示例

此外,TSAP还支持业务模板的编辑和导入导出,一个完整的业务模板就类似于一个完整TSAP“程序”。TSAP可以直接导入完整的业务模板,再输入具体参数就可以直接部署运行该程序,这将更进一步降低开发周期,实现“一次编写,随意运行”。

总的来说,TSAP平台集SDN设计编程、编译、部署等几大功能于一体,通过图形化的传送业务组件和逻辑,配合强大的业务引擎,实现了真正的一站式业务设计、敏捷开发、快速部署。通过在图形界面上组件式的组合编程,开发人员只需专注于业务需求的实现,业务创新的周期能有效的从原先需要的数月降低至数小时甚至分钟级。

3 TSAP创新平台构建繁荣的传送网络生态

自SDN技术出现以来,一直围绕着控制器南北向进行着讨论,而时至今日,T-SDN控制器北向开放已成为业界共识,而开放的北向仅仅是迈向传送网络生态系统的第一步。

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传送网络体系中,如何利用开放的控制器北向接口进行便捷快速的业务创新将是构建和繁荣传送网络生态体系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传送技术本身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复杂度,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有较高要求,再加上业务创新还需要软件编程能力,使得传送业务创新和开发一直保持着很高的门槛,因此如何提供直观便捷的传送业务开发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TSAP平台通过对底层接口和基本编程能力的设计封装,在控制器北向实现了ICT编程能力的融合,并以图形化、组件化的形式体现,极大地降低了编程创新门槛,支持运营商或第三方进行业务创新。除此之外,TSAP作为开放的创新平台,可以帮助运营商快速地响应业务需求,实现自主编程、灵活创新,鼓励业界共同创新,从而使运营商能够更好地掌控日益复杂的传送网络,从容应对挑战,共同繁荣传送网络生态。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4月前
|
IDE Ubuntu Java
在Ubuntu18.04安装兼容JDK 8的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的指南。
完成以上步骤后,您将在Ubuntu 18.04系统上成功安装并配置了Eclipse IDE,它将与JDK 8兼容,可以开始进行Java开发工作。如果遇到任何问题,请确保每一步骤都正确执行,并检查是否所有路径都与您的具体情况相匹配。
211 11
|
7月前
|
IDE 开发工具
TeaScript IDE集成开发环境
TeaScriptIDE 是一款功能丰富的集成开发环境,包含代码编辑器(语法着色提升可读性)、调试器(显示运行结果)、内置函数帮助文档、打包功能(生成单个可执行文件)以及保存/恢复最近文件的功能。其界面由菜单栏、工具栏、多标签页编辑窗口、控制台输出窗口和状态栏组成,支持快速命令调用、程序运行结果显示及错误信息提示。退出时会自动保存状态,下次启动可继续编辑上次打开的文件。
186 15
|
传感器 监控 搜索推荐
智能服装:集成健康监测功能的纺织品——未来穿戴科技的新篇章
【10月更文挑战第7天】智能服装作为穿戴科技的重要分支,正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亮点之一。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服装的传统认知,更将健康监测、运动训练、医疗康复等功能融为一体,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服装将成为未来穿戴科技的新篇章,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健康、智能、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IDE 开发工具
Python集成开发环境的选择
【7月更文挑战第6天】Python集成开发环境的选择
366 2
|
API 开发者 容器
DevEco Studio:熟练使用华为提供的集成开发环境DevEco Studio
【10月更文挑战第22天】随着HarmonyOS的普及,华为推出了官方集成开发环境DevEco Studio,以提高开发效率。本文通过开发一款天气应用的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DevEco Studio进行环境搭建、界面设计、数据绑定与交互、调试与运行等步骤,帮助开发者高效完成HarmonyOS应用开发。
1011 6
|
Linux Apache C++
FFmpeg开发笔记(三十五)Windows环境给FFmpeg集成libsrt
该文介绍了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为FFmpeg集成SRT协议支持库libsrt。首先,需要安装Perl和Nasm,然后编译OpenSSL。接着,下载libsrt源码并使用CMake配置,生成VS工程并编译生成srt.dll和srt.lib。最后,将编译出的库文件和头文件按照特定目录结构放置,并更新环境变量,重新配置启用libsrt的FFmpeg并进行编译安装。该过程有助于优化直播推流的性能,减少卡顿问题。
430 2
FFmpeg开发笔记(三十五)Windows环境给FFmpeg集成libsrt
|
Linux
FFmpeg开发笔记(三十四)Linux环境给FFmpeg集成libsrt和librist
《FFmpeg开发实战》书中介绍了直播的RTSP和RTMP协议,以及新协议SRT和RIST。SRT是安全可靠传输协议,RIST是可靠的互联网流传输协议,两者于2017年发布。腾讯视频云采用SRT改善推流卡顿。以下是Linux环境下为FFmpeg集成libsrt和librist的步骤:下载安装源码,配置、编译和安装。要启用这些库,需重新配置FFmpeg,添加相关选项,然后编译和安装。成功后,通过`ffmpeg -version`检查版本信息以确认启用SRT和RIST支持。详细过程可参考书中相应章节。
425 1
FFmpeg开发笔记(三十四)Linux环境给FFmpeg集成libsrt和librist
|
编解码 Linux
FFmpeg开发笔记(二十八)Linux环境给FFmpeg集成libxvid
XviD是开源的MPEG-4视频编解码器,曾与DivX一起用于早期MP4视频编码,但现在已被H.264取代。要集成XviD到Linux上的FFmpeg,首先下载源码,解压后配置并编译安装libxvid。接着,在FFmpeg源码目录中,重新配置FFmpeg以启用libxvid,然后编译并安装。成功后,通过`ffmpeg -version`检查是否启用libxvid。详细步骤包括下载、解压libxvid,使用`configure`和`make`命令安装,以及更新FFmpeg配置并安装。
376 2
FFmpeg开发笔记(二十八)Linux环境给FFmpeg集成libxvid
|
Linux 编解码 Python
FFmpeg开发笔记(二十四)Linux环境给FFmpeg集成AV1的编解码器
AV1是一种高效免费的视频编码标准,由AOM联盟制定,相比H.265压缩率提升约27%。各大流媒体平台倾向使用AV1。本文介绍了如何在Linux环境下为FFmpeg集成AV1编解码库libaom、libdav1d和libsvtav1。涉及下载源码、配置、编译和安装步骤,包括设置环境变量以启用这三个库。
951 3
FFmpeg开发笔记(二十四)Linux环境给FFmpeg集成AV1的编解码器
|
编解码 Linux
FFmpeg开发笔记(二十五)Linux环境给FFmpeg集成libwebp
《FFmpeg开发实战》书中指导如何在Linux环境下为FFmpeg集成libwebp以支持WebP图片编解码。首先,从GitHub下载libwebp源码,解压后通过`libtoolize`,`autogen.sh`,`configure`,`make -j4`和`make install`步骤安装。接着,在FFmpeg源码目录中重新配置并添加`--enable-libwebp`选项,然后进行`make clean`,`make -j4`和`make install`以编译安装FFmpeg。最后,验证FFmpeg版本信息确认libwebp已启用。
351 1
FFmpeg开发笔记(二十五)Linux环境给FFmpeg集成lib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