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什么是操作系统控制台?
操作系统管理平台提供了操作系统相关的管理功能,包括运维管理、操作系统智能助手、扩展组件管理、订阅等功能,支持通过API、SDK、CLI等管理方式。致力于提供卓越的操作系统能力,提升操作系统的使用效率,并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操作系统体验。
为什么选择操作系统控制台?
便捷易用:通过可视化页面管理操作系统,降低使用复杂度。
高效:通过可视化页面进行操作,可有效分析问题,无需依赖众多工具。
专业:可替代操作系统专业人员,分析问题并提供专业指导意见。核心价值:操作系统控制台不是简单的监控工具,而是集成了健康评估、智能诊断、性能优化等功能的综合管理平台。它能将晦涩的系统指标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图表,将复杂的故障排查转化为一键式诊断,真正实现了"让运维更简单"的设计理念。
这里是:产品介绍
需求介绍
说实话,对于我们大部分做技术的谁没被服务器运维折腾过,其中运维最怕的就是半夜被报警吵醒,看着满屏报错却找不到原因。阿里云操作系统控制台就像个24小时在线的运维专家,上次我们线上服务突然卡顿,它30秒就定位到是MySQL连接池爆满,连优化参数都给出了建议,比手动查日志那可快的不是一星半点;
还有就是服务器资源浪费,这个控制台能智能分析闲置资源,上个月就帮我们发现5台长期低负载的ECS,一年省了万把块。它把复杂的系统指标变成直观的可视化图表,让新手也能快速看懂服务器状态,再也不用求着运维大佬帮忙了。
操作系统使用实例
- 地域限制
本功能目前仅支持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 - 操作系统限制
前提条件
如果您使用RAM用户,请确保阿里云账号(主账号)已将系统策略AliyunECSReadOnlyAccess和AliyunSysomFullAccess授予RAM用户。具体操作,请参见为RAM用户授权。
已开通控制台权限。
首次登录操作系统控制台时,单击开通服务以开通控制台服务。
目标ECS实例已安装SysOM。具体操作,请参见安装组件。经验分享:在组件安装环节,我最初忽略了地域一致性原则,导致实例无法识别。这个教训让我明白云服务配置中"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上面是官方的前提条件提示,接下来我们一一进行实现
开通云服务器ECS
对于新用户,我们可以体验免费的云服务器ECS
https://free.aliyun.com/?spm=a2c6h.29944566.J_9175035460.9.5d1d79fdymNN12
点击立即试用即可
这里选择Alibaba Cloud Linux 3
RAM用户授权
我们跟着上面的使用条件一步一步来
首先RAM用户授权
这里按照要求,我们选中这两个权限策略
添加之后,我们要记得点击启动控制台登录
阿里云操作系统开通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控制台了--登录
点击创建角色即可
组件安装
接下来点击组件管理
记住这里的地区要和ECS云服务器一致,要不然识别不到
接下来等待即可
等待片刻后执行成功
功能体验
下面就是整体是系统概览界面
这里指的就是主机健康,主要监测的是主机的CPU、内存、磁盘和网络的资源利用情况等,最终得到一下综合的监控分数
- CPU使用率的波动分析
- 内存消耗的实时追踪
- 磁盘I/O的性能评估
- 网络吞吐的质量监测
我们也可以查看单个节点的健康情况,上面的集群概览,毕竟我们只有一台主机
这里的功能主要帮助我们解决如下问题:
- 实时识别系统资源瓶颈(CPU过载、内存耗尽等)
- 预测性发现潜在硬件故障(磁盘退化、网卡异常等)
- 优化云资源成本(识别低利用率实例)
系统诊断
这里针对类型有五个类别,对应还有两个不同的诊断项
我们随机选择一组,进行诊断,下面是报告的部分详细内容,一共包含几个类别
这里诊断报告的结构设计非常专业:
- 基础信息:提供诊断环境快照
- 诊断结论:直击问题本质
- 优化建议:给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 详细分析:通过可视化图表展示具体数据
从诊断报告来看,内容还是十分详细的。对比内存、内核态内存、用户态内存中具体的占比情况,方便用户清晰的观察,另外使用的是扇形图也更加的直观明了
因为是报告,所以相对更加详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会更加细致
- 快速定位内存泄漏、线程阻塞等复杂问题
- 自动分析性能劣化的内核级原因
- 提供符合最佳实践的调优方案
系统检测
从导航栏来看目前支持观测的有三个,分别是进程热点追踪、热点对比分析和AI Infra观测
我们测试一下进程热点追踪,选择一下对应ID等,进行分析,下面是具体的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
idle进程(0)
idle:0进程的热点调用栈显示了CPU在空闲状态下的调度和负载均衡活动。热点原因:系统在多核间进行负载均衡时,频繁检查和迁移任务导致。场景:当系统负载不均或有大量短时任务时出现。优化建议:首先,使用sysom平台的livetrace工具诊断CPU占用情况。其次,检查应用是否能优化任务分配,减少跨CPU迁移。最后,调整内核参数如/proc/sys/kernel/sched_migration_cost_ns以延长迁移判断时间,降低不必要的调度开销。
下面的关系热点图也可以进入全屏,非常直观的为用户展示,同时可以在右上角切换排列方式
这里我总结了一下进程热点追踪功能特别适合以下场景:
- 突发性CPU飙升的问题定位
- 内存泄漏的早期发现
- 系统卡顿的根因分析
通过火焰图等专业可视化工具,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理解复杂的系统运行状态,还是十分清晰的
热点对比分析
我们用过对比
分析结果如下:
tuned进程(636)
通过调用栈分析,热点原因可能是select系统调用导致的长时间等待。select用于监听文件描述符的变化,当大量或复杂条件未满足时,会导致进程挂起,增加CPU调度开销。
场景:应用可能在高并发下频繁使用select监控多个文件描述符,或超时设置不合理。
优化建议:
使用更高效的I/O多路复用机制如epoll。
减少单次select监控的文件描述符数量。
调整超时参数,避免过长等待。
建议用户通过SysOM平台的livetrace工具进一步诊断CPU占用情况,定位具体瓶颈。
ilogtail进程(1577)
通过调用栈分析,热点主要集中在系统调用返回用户模式和信号处理部分。这表明ilogtail:1577进程频繁进行系统调用或遭遇大量信号中断。
可能原因及场景
应用可能在高频率执行I/O操作、创建/销毁线程或进程,亦或是频繁触发信号处理机制,如定时器信号。
优化建议
检查并减少不必要的系统调用。
优化I/O操作,考虑批量处理。
调整信号处理逻辑,降低信号触发频率。
使用sysom平台的livetrace工具进一步定位具体函数耗时情况,针对性优化代码。
以上调整可有效缓解热点问题。
从分析结果来看,详细的分析了进程的场景、优化建议等内容,还是十分详细客观的
通过体验热点追踪和对比分析,我总结了两者的核心优势
- 热点追踪:基于eBPF的毫秒级 profiling
- 对比分析:多维度的基准差异检测
针对核心优势,两者能解决的问题如下
- 精准定位应用性能热点(如GC卡顿、IO阻塞)
- 验证配置变更的实际效果
- 识别异常进程行为(如挖矿程序等)
智能助手
在组件管理我们安装即可
但是目前平台仅能实现对实例智能助手的安装、更新和卸载,然而并不能实现在控制台就可以访问
感兴趣的可以参考下面两篇大佬的文章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648952?spm=a2c6h.12873639.article-detail.7.4711fcb73Ry9iC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648952?spm=a2c6h.12873639.article-detail.7.4711fcb7uO7bNf
获得的帮助与提升
对于经常利用云服务的客户,这无疑是一款十分强大的系统,健康系统作为一大亮点,是最好的,不光用户能够更高效地管理和监控云服务器实例的健康状态。系统提供了详细的监控数据和诊断报告,帮助用户迅速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例如,CPU、内存、磁盘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实时显示,用户可以直接查看这些数据并根据诊断报告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借助智能助手,操作系统控制台进一步简化了管理流程,使得无经验的用户也能轻松上手,极大地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时,系统的进程热点追踪和对比分析功能,让用户能够精确定位性能瓶颈,并提供优化建议,有效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同样对于我个人而言有一点小小的建议。
建议
- 诊断报告等类似可以选择提供下载,增加PDF/Excel导出选项,对于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员会不会更好一点呢,以便于技术归档和团队协作
- 最后的智能助手是否可以更加便捷的让用户使用,提供控制台内嵌的轻量级版本,即时获得运维建议,降低使用门槛,这样对于学生党或者小白是比较友好的
总结
总的来说,阿里云操作系统控制台就像个贴心的"云服务器管家",特别适合我们这些既要管业务又得操心技术的用户。平时服务器出点小毛病,不用再到处查资料、问客服,控制台直接就能告诉你哪出了问题、该怎么修,连优化建议都给准备好了。
比如双十一搞活动怕服务器扛不住,它能提前预警
平时开发测试遇到性能问题,用它的热点分析功能很快就能找到"罪魁祸首"
最省心的是那些专业运维的活儿,现在点点鼠标就能搞定,对我们这种没有专职运维团队的小公司特别友好,既省了请专家的钱,又不用担心服务器突然挂掉
用下来感觉它就像给云服务器装了个"智能健康手环",随时帮我们盯着系统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