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collections 模块扩展你的数据类

简介: 使用 collections 模块扩展你的数据类

楔子




Python 标准库提供了一个 collections 模块,里面提供了很多的数据类,在工作中使用这些类能够简化我们的开发。

下面就来看看这个模块能够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搜索多个字典




假设当前有 3 个字典:dct1、dct2、dct3,现在要通过 key 查找对应的 value。如果 key 在 dct1 里面存在,那么直接返回,否则从 dct2 里面找。dct2 里面如果不存在,那么从 dct3 里面找。

这个需求该怎么实现呢?

dct1 = {"a": 1, "b": 2, "c": 3}
dct2 = {"d": 4, "e": 5, "f": 6}
dct3 = {"e": 7, "f": 8, "g": 9}
def get_value_by_key(key):
    if key in dct1:
        return dct1[key]
    elif key in dct2:
        return dct2[key]
    elif key in dct3:
        return dct3[key]
    else:
        raise KeyError
print(get_value_by_key("b"))  # 2
print(get_value_by_key("d"))  # 4
print(get_value_by_key("f"))  # 6

实现起来非常简单,但通过 ChainMap 对象可以更方便地做到这一点。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hainMap
dct1 = {"a": 1, "b": 2, "c": 3}
dct2 = {"b": 4, "c": 5, "d": 6}
# 将多个字典传进去,
dct = ChainMap(dct1, dct2)
# 如果多个字典存在相同的 key,那么返回第一次出现的 key 对应的 value
print(dct["b"], dct["d"])
"""
2 6
"""
# 字典的 API 都可以使用
print(dct.items())
"""
ItemsView(ChainMap({'a': 1, 'b': 2, 'c': 3}, {'b': 4, 'c': 5, 'd': 6}))
"""
# 也可以使用 get,如果 key 在所有的字典中都不存在
# 则返回默认值
print(dct.get("k", 333))
"""
333
"""
# ChainMap 对象有一个 maps 属性,存储了要搜索的映射列表
# 这个列表是可变的,所以可以直接增加新映射,或者改变元素的顺序以控制查找和更新行为。
print(dct.maps)
"""
[{'a': 1, 'b': 2, 'c': 3}, {'b': 4, 'c': 5, 'd': 6}]
"""
# dct.maps 保存了原始的字典,修改 dct.maps 会影响原字典
print(dct1)
"""
{'a': 1, 'b': 2, 'c': 3}
"""
dct.maps[0]["a"] = 11111111
print(dct1)
"""
{'a': 11111111, 'b': 2, 'c': 3}
"""
# 同理修改原字典,也会影响 dct.maps

以上就是 ChainMap 对象的用法,当你需要从多个字典中进行搜索的话,它会很有用。


统计可散列的对象




我们经常会遇到数量统计相关的问题,比如有一个序列,计算里面每个元素出现了多少次。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这么做。

words = ["hello", "world",
         "hello", "beautiful", "world",
         "hello", "cruel", "world"]
counter = {}
for word in words:
    if word in counter:
        counter[word] += 1
    else:
        counter[word] = 1
print(counter)
"""
{'hello': 3, 'world': 3, 'beautiful': 1, 'cruel': 1}
"""

实现方法没有任何问题,但通过 Counter 会更方便,并且还提供了更多功能。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words = ["hello", "world",
         "hello", "beautiful", "world",
         "hello", "cruel", "world"]
# 将序列传进去即可
counter = Counter(words)
print(counter)
"""
Counter({'hello': 3, 'world': 3, 'beautiful': 1, 'cruel': 1})
"""
# Counter 继承 dict,所以字典的 API 它也是都支持的
counter = Counter(hello=3, world=3, beautiful=1, cruel=1)
print(counter)
"""
Counter({'hello': 3, 'world': 3, 'beautiful': 1, 'cruel': 1})
"""

Counter 对象还支持动态更新操作,举个例子: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 Counter 需要接收一个可迭代对象,然后会遍历它
# 所以结果就是 a 出现了三次,b 出现了两次,c 出现了一次
counter = Counter("aaabbc")
print(counter)
"""
Counter({'a': 3, 'b': 2, 'c': 1})
"""
# 也可以动态更新,比如又来了一个序列
# 需要和当前的 counter 组合起来进行统计
counter.update("bcd")
print(counter)
"""
Counter({'a': 3, 'b': 3, 'c': 2, 'd': 1})
"""
# 可以看到 b 和 c 的值都增加了 1,并且出现了 d
# 需要注意的是:update 方法同样接收一个可迭代对象,然后进行遍历
# 如果我希望添加一个 key 叫 "bcd" 的话,那么要这么做
counter.update(["bcd"])
print(counter)
"""
Counter({'a': 3, 'b': 3, 'c': 2, 'd': 1, 'bcd': 1})
"""
# 访问计数,Counter 对象可以像字典一样访问
print(counter["a"])  
"""
3
"""
# 如果访问一个不存在的 key,不会引发 KeyError
# 而是会返回 0,表示对象中没有这个 key
print(counter["mmp"])  
"""
0
"""
# 还可以计算出现最多的元素,这是用的最频繁的一个功能
# 统计 string 中前三个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string = "sasaxzsdsadfscxzcasdscxzdfscxsasadszczxczxcsds"
counter = Counter(string)
print(counter)
"""
Counter({'s': 13, 'c': 7, 'a': 6, 'x': 6, 'z': 6, 'd': 6, 'f': 2})
"""
print(counter.most_common(3))
"""
[('s', 13), ('c', 7), ('a', 6)]
"""

Counter 对象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它支持算数操作以及位运算。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counter1 = Counter("aabbccc")
counter2 = Counter("bbbccdd")
print(counter1)  
print(counter2)  
"""
Counter({'a': 2, 'b': 2, 'c': 3})
Counter({'b': 3, 'c': 2, 'd': 2})
"""
# 如果 counter1 的元素出现在了 counter2 中
# 就把该元素减去,记住:减的是次数
print(counter1 - counter2)  
"""
Counter({'a': 2, 'c': 1})
"""
# a 在 counter1 中出现了 2 次,在 counter2 中没有出现,所以是 a: 2
# b 在 counter1 中出现了 2 次,在 counter2 中出现 3 次,所以一减就没有了
# c 在 counter1 中出现了 3 次,在 counter2 中出现 2 次,所以相减还剩下一次
# 至于 counter1 中没有的元素就不用管了
# 相加就很好理解了
print(counter1 + counter2) 
"""
Counter({'b': 5, 'c': 5, 'a': 2, 'd': 2}) 
"""
# 相交的话,查找公共的元素,并且取次数出现较小的那个
print(counter1 & counter2)  
"""
Counter({'b': 2, 'c': 2})
"""
# 并集的话,取较大的,记住不是相加
# 所以 b 和 c 出现的次数不会增加,只是取较大的那个
print(counter1 | counter2)  
"""
Counter({'b': 3, 'c': 3, 'a': 2, 'd': 2})
"""

以上就是 Counter 的用法,更多的还是统计次数,求 topK。


缺少的键返回默认值




很明显,这是针对于字典的。首先字典也支持这种操作,通过 setdefault 和 get 两个方法,可以用来获取 key 对应的 value,并且还能在 key 不存在的时候给一个默认值。

如果 key 存在,两者会获取 key 对应的 value;但如果 key 不存在,setdefault 会先将 key 和指定的默认值设置进去,然后再将设置的值返回,而 get 则只会返回默认值,不会进行设置。

d = {"a": 1}
# 如果 key 存在,直接返回 value
print(d.get("a", 0))  # 1
print(d.setdefault("a", 0))  # 1
# 原字典不受影响
print(d)  # {"a": 1}
# key 不存在,则返回指定的默认值
print(d.get("b", 0))  # 0
# 原字典不受影响
print(d)  # {"a": 1}
# key 不存在的话,会将 key 和默认值组成键值对,设置在字典中
print(d.setdefault("b", 0))  # 0
print(d)  # {"a": 1, "b": 0}

指的一提的是,setdefault 是一个非常实用且简洁的方法,但用的却不多。我们举一个例子:

data = [
    ("banana", 15), ("banana", 17), ("banana", 22),
    ("apple", 31), ("apple", 30), ("apple", 33),
    ("orange", 45), ("orange", 47), ("orange", 44),
]
# 如果我希望将 data 转成以下格式,该怎么办呢?
"""
{'banana': [15, 17, 22], 
 'apple': [31, 30, 33], 
 'orange': [45, 47, 44]}
"""
def change_data1():
    result = {}
    for product, count in data:
        if product not in result:
            result[product] = [count]
        else:
            result[product].append(count)
    return result
print(change_data1())
"""
{'banana': [15, 17, 22], 
 'apple': [31, 30, 33], 
 'orange': [45, 47, 44]}
"""
# 结果没问题,但如果用 setdefault 的话会更方便
def change_data2():
    result = {}
    for product, count in data:
        result.setdefault(product, []).append(count)
    return result
print(change_data2())
"""
{'banana': [15, 17, 22], 
 'apple': [31, 30, 33], 
 'orange': [45, 47, 44]}
"""

但这个功能也可以通过 defaultdict 完成,该类要求调用者传递一个类型,当 key 不存在时会返回对应类型的零值。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d = defaultdict(int)
print(d)  # defaultdict(<class 'int'>, {})
print(d["a"])  # 0
print(d)  # defaultdict(<class 'int'>, {'a': 0})
d = defaultdict(tuple)
print(d)  # defaultdict(<class 'tuple'>, {})
print(d["a"])  # ()
print(d)  # defaultdict(<class 'tuple'>, {'a': ()})
# 之前的例子就可以这么做
data = [
    ("banana", 15), ("banana", 17), ("banana", 22),
    ("apple", 31), ("apple", 30), ("apple", 33),
    ("orange", 45), ("orange", 47), ("orange", 44),
]
result = defaultdict(list)
for product, count in data:
    result[product].append(count)
# defaultdict 继承 dict,支持字典的 API
print(dict(result))
"""
{'banana': [15, 17, 22], 
 'apple': [31, 30, 33], 
 'orange': [45, 47, 44]}
"""
# 整个过程就是,key 如果存在,那么获取 value
# key 不存在,那么将指定类型的零值作为 value(这里是空列表)
# 并且返回之前,会先将 key、value 添加到键值对中
# 再比如之前的词频统计
string = "aabbccdddddee"
counter = defaultdict(int)
for c in string:
    counter[c] += 1
print(dict(counter))
"""
{'a': 2, 'b': 2, 'c': 2, 'd': 5, 'e': 2}
"""

么样,是不是很方便呢?在实例化 defaultdict 的时候,指定一个类型即可,获取一个不存在的 key 的时候,会返回指定的类型的零值,并且还会将 key 和零值添加到字典中。

此外 defaultdict 还可以自定义返回值,只需要指定一个不需要参数的函数即可。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 此时的默认值就是 default
d = defaultdict(lambda: "default")
print(d["aa"])  # default
# 此外还可以添加参数,因为单独指定了 aa,所以打印的时候以指定的为准
# 如果没有指定,那么才会得到默认值
d4 = defaultdict(lambda: "default", aa="bar")
print(d4["aa"])  # bar
print(d4["bb"])  # default

那么估计会有人好奇,这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主要是实现了一个叫做 __missing__ 的魔法方法。字典在查找元素的时候,会调用 __getitem__,然后在找不到的时候会去调用 __missing__。但是注意:dict 这个类本身并没有实现 __missing__,所以我们需要继承自 dict,然后在子类中实现。

class MyDict(dict):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 执行父类的 __getitem__ 方法
        # 如果 key 不存在,会去执行 __missing__ 方法
        value = super().__getitem__(item)
        # 所以这里的 value 就是 __missing__ 方法的返回值
        return value
    def __missing__(self, key):
        self[key] = "搞事情ヘ(´ー`ヘ)搞事情"
        return self[key]
d = MyDict([("a", 3), ("b", 4)])
print(d)  # {'a': 3, 'b': 4}
print(d["mmm"])  # 搞事情ヘ(´ー`ヘ)搞事情
print(d)  # {'a': 3, 'b': 4, 'mmm': '搞事情ヘ(´ー`ヘ)搞事情'}

都是一些基础的内容了,突然想到了,就提一遍。


双端队列




如果你需要维护一个序列,并根据需求动态地往序列的尾部添加元素和弹出元素,那么你会选择什么序列呢?很明显,如果只在尾部操作,那么列表一定是最合适的选择。

但如果我们操作的不止是尾部,还有头部呢?比如往序列的头部添加和弹出元素,此时双端队列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双端队列支持从任意一端添加和删除元素,更为常用的两种数据结构(即栈和队列)就是双端队列的退化形式,它们的输入和输出被限制在某一端。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接收一个可迭代对象,然后进行遍历
d = deque("abcdefg")
print(d) 
"""
deque(['a', 'b', 'c', 'd', 'e', 'f', 'g'])
"""
print(len(d)) 
"""
7
"""
print(d[0]) 
"""
a
"""
print(d[-1])  
"""
g
"""
# 由于 deque 是一种序列容器,因此同样支持 list 的操作
# 如:通过索引获取元素,查看长度,删除元素,反转元素等等
# list 支持的操作,deque 基本上都支持
d.reverse()
print(d)  # deque(['g', 'f', 'e', 'd', 'c', 'b', 'a'])
d.remove("c")
print(d)  # deque(['g', 'f', 'e', 'd', 'b', 'a'])

deque 还有很多的 API,比如添加元素。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d = deque("abc")
# 添加元素,可以从两端添加
d.append("Hello")  # 从尾部添加
d.appendleft("World")  # 也可以从头部添加
print(d)
"""
deque(['World', 'a', 'b', 'c', 'Hello'])
"""
# 还可以使用 insert, 如果范围越界,自动添加在两端
d.insert(100, "古明地觉")
print(d)
"""
deque(['World', 'a', 'b', 'c', 'Hello', '古明地觉'])
"""
# 也可以通过extend,extendleft 一次添加多个元素
d = deque([1, 2, 3])
d.extend([4, 5, 6])
print(d)
"""
deque([1, 2, 3, 4, 5, 6])
"""
d.extendleft([7, 8, 9])
print(d)
"""
deque([9, 8, 7, 1, 2, 3, 4, 5, 6])
"""
# 注意添加的顺序,我们是从左边开始添加的
# 先添加 7,然后 8 会跑到 7 的左边,所以是结果是倒过来的

再来看看删除元素: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d = deque(range(1, 7))
print(d)
"""
deque([1, 2, 3, 4, 5, 6])
"""
# 调用 pop 方法可以从尾部弹出一个元素
print(d.pop())  # 6
print(d.pop())  # 5
print(d.pop())  # 4
# pop 是从右端删除一个元素,popleft 是从左端开始删除一个元素
# 但如果想 pop 掉指定索引的元素,则只能用 pop 函数,传入索引值即可
print(d.popleft())  # 1
print(d)
"""
deque([2, 3])
"""
# 注意:deque 和 queue一样,是线程安全的
# 它们均受 GIL 这把超级大锁保护,可以不同的线程中进行消费
# 如果想清空里面的元素,可以像 list、dict 一样,使用 clear 方法
d.clear()
print(d)  
"""
deque([])
"""

最后 deque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法,叫 rotate,它是做什么的呢?来看一下。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按任意一个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跳过某些元素。
# d.rotate(n):n 大于0,从右边开始取 n 个元素放到左边
# n 小于 0,从左边取 n 个元素放到右边
d = deque(range(10))
print(d)  
"""
deque([0, 1, 2, 3, 4, 5, 6, 7, 8, 9])
"""
# 从右边取 2 个元素放到左边,所以 8 和 9 被放到了左边
d.rotate(2)
print(d)  
"""
deque([8, 9, 0, 1, 2, 3, 4, 5, 6, 7])
"""
d.rotate(-3)
# 从左边取 3 个元素放到右边,所以 8、9、0 被放到了右边
print(d)  
"""
deque([1, 2, 3, 4, 5, 6, 7, 8, 9, 0])
"""

当然双端队列默认是容量无限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队列加上容量限制,如何加呢?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限制队列的大小
# 我们在初始化一个双端队列的时候,还可以限制它的大小
d = deque("abcdefg", maxlen=5)
# 我们初始化 7 个元素,但是指定最大长度只有 5
# 所以前面两个元素("a" 和 "b")就被挤出去了
print(d)
"""
deque(['c', 'd', 'e', 'f', 'g'], maxlen=5)
"""
# 当我往前面添加元素的时候,后面的就被挤出去了
# 因为队列最多只能容纳 5 个元素
d.appendleft("Hello")
print(d)  
"""
deque(['Hello', 'c', 'd', 'e', 'f'], maxlen=5)
"""

当你要维护一个从首尾两端添加、删除元素的序列时,使用 deque 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比如 asyncio 的锁 Lock,当获取锁时,就会创建一个 Future 对象,并保存在双端队列中。


带有名字的元组



元组的话,我们都是通过索引来获取元素,但通过索引的话,如果你不手动数一数,你是不知道该索引会对应哪一个元素的。所以问题来了,可不可以给里面的元素一个字段名呢?我们通过字段名来获取对应的值不就行啦,没错,这就是 namedtuple。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 传入名字,和字段
Person = namedtuple("Person", ["name", "age", "gender"])
person1 = Person(name="satori", age=16, gender="f")
print(person1)
"""
Person(name='satori', age=16, gender='f')
"""
print(person1.name, person1.age, person1.gender)
"""
satori 16 f
"""
print(person1[0])
"""
satori
"""
# 不仅可以像普通的 tuple 一样使用索引访问
# 还可以像类一样通过 . 字段名访问
person2 = Person("satori", 16, "f")
# 注意:这个和普通的元组一样,是不可以修改的
try:
    person2.name = "xxx"
except AttributeError as e:
    print(e)  # can't set attribute
# 非法字段名,不能使用 Python 的关键字
try:
    namedtuple("keywords", ["for", "in"])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e)
    """
    Type names and field names cannot be a keyword: 'for'
    """
# 如果字段名重复了,会报错
try:
    namedtuple("Person", ["name", "age", "age"])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e)
    """
    Encountered duplicate field name: 'age'
    """
# 如果非要加上重名字段,可以设置一个参数
Person = namedtuple("Person", ["name", "age", "age"],
                    rename=True)
print(Person)  
"""
<class '__main__.Person'>
"""
person3 = Person("koishi", 15, 15)
# 可以看到重复的字段名会按照索引的值,在前面加上一个下划线
# 比如第二个 age 重复,它的索引是多少呢?是 2,所以默认帮我们把字段名修改为 _2
print(person3)  
"""
Person(name='koishi', age=15, _2=15)
"""
# 此外我们所有的字段名都保存在 _fields 属性中
print(person3._fields)  
"""
('name', 'age', '_2')
"""

但 namedtuple 还有一个不完美的地方,就是它无法指定字段的类型,所以我们更推荐使用 typing 模块里的 NamedTuple。

from typing import NamedTuple
class Person(NamedTuple):
    name: str
    age: int
    gender: str
p = Person("satori", 16, "f")
print(p)
"""
Person(name='satori', age=16, gender='f')
"""
# 同样能够基于索引和字段名来获取值
print(p[0], p.name)
"""
satori satori
"""
# 创建类的话,还可以这么创建
Person = NamedTuple('Person', name=str, age=int, gender=str)
Person = NamedTuple(
    'Person', [("name", str), ("age", int), ("gender", str)]
)

更建议使用 NamedTuple。


记住键值对顺序的字典



从 Python3.6 开始,字典遍历默认是有序的,但我们不应该依赖这个特性。如果希望字典有序,应该使用 OrderDict 字典子类。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OrderedDict
d = OrderedDict()
d["a"] = "A"
d["b"] = "B"
d["c"] = "C"
for k, v in d.items():
    print(k, v)
"""
a A
b B
c C
"""
# 此外也可以在初始化的时候,添加元素
print(OrderedDict({"a": 1}))  
"""
OrderedDict([('a', 1)])
"""
# 相等性,对于常规字典来说,只要里面元素一样便是相等的,不考虑顺序
# 但是对于OrderDict来说,除了元素,顺序也要一样,否则就不相等
d1 = {"a": 1, "b": 2}
d2 = {"b": 2, "a": 1}
print(d1 == d2)  
"""
True
"""
d1 = OrderedDict({"a": 1, "b": 2})
d2 = OrderedDict({"b": 2, "a": 1})
print(d1 == d2)  
"""
False
"""
# 重排,在 OrderDict 中可以使用 move_to_end 方法
# 将某个键移动到序列的起始位置或末尾位置来改变顺序
d3 = OrderedDict({"a": 1, "b": 2, "c": 3, "d": 4})
# 表示将 key="c" 的键值对移动到末尾
d3.move_to_end("c")  
print(d3)  
"""
OrderedDict([('a', 1), ('b', 2), ('d', 4), ('c', 3)])
"""
# 表示将 key="c" 的这个键值对移动到行首
d3.move_to_end("c", last=False)  
print(d3)  
"""
OrderedDict([('c', 3), ('a', 1), ('b', 2), ('d', 4)])
"""
# 从尾部弹出一个元素
print(d3.popitem())
"""
('d', 4)
"""
# 从头部弹出一个元素
print(d3.popitem(last=False))
"""
('c', 3)
"""

使用 OrderDict 要比 dict 更加耗费内存,因此在存储大量键值对的时候,思考一下,是否需要保证键值对有序。

但在实现 LRU 缓存的时候,OrderDict 非常常用,比如某个键被访问了,通过 move_to_end 移到头部。当缓存满了的时候,通过 popitem 弹出尾部元素。


小结




以上就是 collections 模块的用法,这个模块还是非常好用的,我们拿出来说一说。

相关文章
|
7月前
|
编译器 C++
【C++】—— c++11新的类功能
【C++】—— c++11新的类功能
|
6月前
|
Java 索引 容器
JavaSE——集合框架一(1/7)-集合体系概述(集合体系结构,Collection集合体系)、Collection的常用方法(介绍,实例演示,代码)
JavaSE——集合框架一(1/7)-集合体系概述(集合体系结构,Collection集合体系)、Collection的常用方法(介绍,实例演示,代码)
57 0
|
7月前
|
Java 编译器 开发者
Java一分钟之-继承:复用与扩展类的特性
【5月更文挑战第9天】本文探讨了Java中的继承机制,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使用`extends`创建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文章列举了常见问题和易错点,如构造器调用、方法覆盖、访问权限和类型转换,并提供了解决方案。建议深入理解继承原理,谨慎设计类结构,利用抽象类和接口以提高代码复用和扩展性。正确应用继承能构建更清晰、灵活的代码结构,提升面向对象设计能力。
100 0
|
7月前
|
存储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对象和类:JS是一种基于对象的语言,可以创建和使用自定义对象。ES6引入了类的概念,使得面向对象编程更加方便。
对象和类:JS是一种基于对象的语言,可以创建和使用自定义对象。ES6引入了类的概念,使得面向对象编程更加方便。
44 0
|
Java 数据库连接 数据库
解析 Java 中的 @Mapper 注解:优雅实现对象映射的高效利器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对象映射是一个常见的任务,而 Java 中的 `@Mapper` 注解则是实现对象映射的强大工具。通过该注解,我们可以轻松地定义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 Java 中的 `@Mapper` 注解,揭示其作用、用法以及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
|
存储 SQL Java
《JavaSE-第七章》之抽象的类-实例的对象-合理的封装
《JavaSE-第七章》之抽象的类-实例的对象-合理的封装
105 0
|
Java 编译器
Java用相同的方法在一个类中实现两个接口哪种接口方法被覆盖?
Java用相同的方法在一个类中实现两个接口哪种接口方法被覆盖?
132 0
|
存储 Java
Java中Map集合概述特点、基本功能、获取功能及Map集合的两种遍历方式
Map集合概述特点、基本功能、获取功能及Map集合的两种遍历方式的简单示例
172 0
|
Java
Java中File类概述和构造方法、创建功能、判断和获取功能及删除功能
File类概述和构造方法、创建功能、判断和获取功能及删除功能的简单示例
15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