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x常用时间的处理方法 和urlopen处理post请求,传值data 原创

简介: Python3.x常用时间的处理方法和urlopen处理post请求,传值data 原创

处理post请求,如果传data,则为post请求

import urllib
from urllib.request import Request
from urllib.parse import urlencode

url = 'http://www.xxxx.com/login'
data = {
   'username': 'admin', 'password': abcde}

data = urlencode(data) # 将字典类型的请求数据转成url编码
data = data.encode('ascii') # 将url编码类型的请求数据转为bytes类型
req_data = Request(url, data) # 将url和请求数据处理为一个Request对象,供urlopen调用
with urlopen(req_data) as res:
    res = res.read().decode()  # read()方法是读取返回数据内容,decode是转换返回数据的bytes格式为str

print(res)

Python3.x常用时间的处理方法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

today = datetime.date.today() # 今天
yesterday = today - datetime.timedelta(days=1) # 昨天, 要是前天,把days赋值2
last_month = today.month - 1 if today.month - 1 else 12 # 上个月

time_stamp = time.time() # 当前的时间戳
datetime.datetime.fromtimestamp(time_stamp) # 时间戳转datetime
int(time.mktime(today.timetuple())) # datetime转时间戳
today_str = today.strftime('%Y-%m-%d') # datetime转换字符串
today = datetime.datetime.strptime(today_str, '%Y-%m-%d') # 字符串转datetime
today + datetime.timedelta(hours = 8) # 补时差
相关文章
|
2月前
|
JSON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Python中如何判断是否为AJAX请求
AJAX请求是Web开发中常见的异步数据交互方式,允许不重新加载页面即与服务器通信。在Python的Django和Flask框架中,判断AJAX请求可通过检查请求头中的`X-Requested-With`字段实现。Django提供`request.is_ajax()`方法,Flask则需手动检查该头部。本文详解这两种框架的实现方法,并附带代码示例,涵盖安全性、兼容性、调试及前端配合等内容,帮助开发者提升Web应用性能与用户体验。
57 0
|
2月前
|
存储 应用服务中间件 开发工具
对象存储OSS-Python设置代理访问请求
通过 Python SDK 配置 nginx 代理地址请求阿里云 OSS 存储桶服务。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 RAM 账号进行身份验证,并通过代理下载指定对象到本地文件。
115 15
|
2月前
|
数据采集 JSON 测试技术
Grequests,非常 Nice 的 Python 异步 HTTP 请求神器
在Python开发中,处理HTTP请求至关重要。`grequests`库基于`requests`,支持异步请求,通过`gevent`实现并发,提高性能。本文介绍了`grequests`的安装、基本与高级功能,如GET/POST请求、并发控制等,并探讨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79 3
|
3月前
|
JSON API 数据格式
Python中获取HTTP请求响应体的详解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的`requests`和`urllib`库发送HTTP请求并处理响应体。`requests`库简化了HTTP请求过程,适合快速开发;`urllib`库则更为底层,适用于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文章详细演示了发送GET请求、处理JSON响应等常见操作。
83 3
|
4月前
|
数据采集 前端开发 算法
Python Requests 的高级使用技巧:应对复杂 HTTP 请求场景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 Python 的 `requests` 库应对复杂的 HTTP 请求场景,包括 Spider Trap(蜘蛛陷阱)、SESSION 访问限制和请求频率限制。通过代理、CSS 类链接数控制、多账号切换和限流算法等技术手段,提高爬虫的稳定性和效率,增强在反爬虫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掌握这些高级用法。
281 1
Python Requests 的高级使用技巧:应对复杂 HTTP 请求场景
|
4月前
|
JSON 缓存 API
在 Python 中使用公共类处理接口请求的响应结果
在 Python 中使用公共类处理接口请求的响应结果
61 1
|
4月前
|
安全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HTTPS 请求中的证书验证详解(Python版)
HTTPS 请求中的证书验证详解(Python版)
314 0
|
JavaScript 测试技术 Go
用 Python 实现每秒百万级请求
本文讲的是用 Python 实现每秒百万级请求,Python 社区近来针对性能做了很多优化。CPython 3.6 新的字典实现方式提升了解释器的总体性能。得益于更快的调用约定和字典查询缓存,CPython 3.7 会更快。
2623 0
|
23天前
|
存储 缓存 Java
Python高性能编程:五种核心优化技术的原理与Python代码
Python在高性能应用场景中常因执行速度不及C、C++等编译型语言而受质疑,但通过合理利用标准库的优化特性,如`__slots__`机制、列表推导式、`@lru_cache`装饰器和生成器等,可以显著提升代码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实用的性能优化技术,帮助开发者在不牺牲代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程序性能。实验数据表明,这些优化方法能在内存使用和计算效率方面带来显著改进,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递归计算等场景。
58 5
Python高性能编程:五种核心优化技术的原理与Python代码
|
2月前
|
Python
[oeasy]python055_python编程_容易出现的问题_函数名的重新赋值_print_int
本文介绍了Python编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函数名、类名和模块名的重新赋值。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将内建函数(如`print`、`int`、`max`)或模块名(如`os`)重新赋值为其他类型后,会导致原有功能失效。例如,将`print`赋值为整数后,无法再用其输出内容;将`int`赋值为整数后,无法再进行类型转换。重新赋值后,这些名称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可能导致程序错误。总结指出,已有的函数名、类名和模块名不适合覆盖赋新值,否则会失去原有功能。如果需要使用类似的变量名,建议采用其他命名方式以避免冲突。
52 14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