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系统可用性?如何提升可用性?

本文涉及的产品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网络型负载均衡 N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本文探讨了系统可用性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重要性。可用性指系统能在预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比例,计算公式为:(运行时间)/(运行时间+停机时间)。文章列举了不同级别的可用性对应的停机时间,并介绍了提升系统可用性的多种策略,包括冗余设计、故障检测与自动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负载均衡、容错设计、定期维护与更新及使用高可用性云服务和网络优化。这些措施有助于构建更加稳定可靠的系统。

日常开发中,我们经常听到系统的可用性是几个 9这样的描述,因此,这篇文章,我们将探讨什么是可用性、如何计算可用性以及提高可用性的一些常用策略。

什么是系统可用性?

系统的可用性(Availability)是衡量一个系统在特定时间段内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服务的能力。

可用性计算方式:

text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Availability = Uptime / (Uptime + Downtime)
  • Uptime:运行时间,系统正常运行且可访问的时间段。
  • Downtime:停机时间,由于故障���维护或其他问题而导致系统不可用的时期。

举个例子,假如一年 365天,停机总时间 2天,那么可用性的计算为:

text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Availability = (365-2) / 365
             = 363 / 365
             = 0.99452
转换成百分比   = 99.452 %

可用性等级

系统可用性,可用性通常用“9”表示,可用性越高,停机时间就越少。如下图所示:

如何提升系统可用性?

提升系统可用性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冗余设计

冗余设计是提升系统可用性常用的方式,比如,分布式部署,异地多活等,冗余设计常见的技术策略主要有以下 3种:

  • 服务器冗余:部署多个服务器来处理请求,确保如果一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他服务器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 数据库冗余:创建一个副本数据库,如果主数据库发生故障,该数据库可以接管。
  • 地理冗余:将资源分布在多个地理位置,以减轻区域故障的影响。

故障检测与自动恢复

当检测到故障时,故障切换机制会自动切换到冗余系统。常用的技术策略有:

  • 监控系统:使用监控工具(如Nagios、Zabbix)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及时发现问题。
  • 自动化恢复:配置自动化脚本或服务(如AWS Auto Scaling)在检测到故障时自动重启或替换故障组件。

数据备份与恢复

在实际开发中,绝大部署业务都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因此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数据可用性常用的技术点有:

  •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
  • 灾难恢复计划:制定并测试灾难恢复计划,以确保在重大故障或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系统运营。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在多个服务器之间分配传入的网络流量,以确保没有单个服务器成为瓶颈,从而提高性能和可用性。

  • 负载均衡器:使用负载均衡器(如Nginx、HAProxy)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避免单个服务器过载。
  • 分布式系统:设计分布式系统架构,将工作负载分布到多个节点。

容错设计

容错设计(Fault Tolerance Design),旨在使系统能够在某些组件发生故障时仍然继续正常运行,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冗余和其他技术手段,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系统整体失效。

以下是容错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技术:

  • 无状态服务:设计无状态服务,使得服务实例可以随时被替换而不影响整体系统。
  • 数据复制:使用数据复制技术(如数据库的主从复制)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

定期维护与更新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人的健康还是机器或者其他的健康,都需要定期维护,对于系统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更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防止系统故障,提升系统的整体可用性。

以下是定期维护与更新的主要策略:

  • 补丁管理:及时应用安全补丁和系统更新,防止已知漏洞被利用。
  •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系统健康检查,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修复。

使用高可用性云服务

  • 云服务提供商的HA解决方案:利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如多区域部署、自动故障转移等。

网络优化

  • 冗余网络连接:配置冗余的网络连接,避免单点网络故障。
  • 优化网络配置:使用CDN(内容分发网络)加速内容交付,减少网络延迟。

总结

可用性是我们在做系统设计时一个重要指标,它确保用户可以可靠且持续地访问服务。因此,我们可以结合真实的业务需求,在上面提供的一些技术策略中灵活选择。


本文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401176351057903625

相关实践学习
每个IT人都想学的“Web应用上云经典架构”实战
本实验从Web应用上云这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需求出发,帮助IT从业者们通过“阿里云Web应用上云解决方案”,了解一个企业级Web应用上云的常见架构,了解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可扩展的企业级应用架构。
相关文章
|
运维 监控 算法
稳定性保障6步走:高可用系统大促作战指南!
年年有大促,大家对于大促稳定性保障这个词都不陌生,业务场景尽管各不相同,“套路”往往殊路同归,全链路压测、容量评估、限流、紧急预案等,来来去去总少不了那么几板斧。跳出这些“套路”,回到问题的本质,我们为什么要按照这些策略来做?除了口口相传的历史经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又有什么理论依据?
稳定性保障6步走:高可用系统大促作战指南!
|
10月前
|
存储 Prometheus 监控
评估系统的可用性时间
评估系统可用性时间是指对系统在预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能力进行测量和分析,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这通常涉及对系统故障率、恢复时间和维护周期的综合考量。
|
SpringCloudAlibaba 监控 Dubbo
SpringCloudAliBaba篇 之 Sentinel:图解分布式系统的流量防卫兵(上)
SpringCloudAliBaba篇 之 Sentinel:图解分布式系统的流量防卫兵
804 0
|
5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NoSQL
RAG技术演进的四大核心命题
随着技术的深入应用,如何高效利用大模型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应对其带来的诸多挑战?本文将从RAG的发展趋势、技术挑战、核心举措以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总结我们应对挑战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729 109
RAG技术演进的四大核心命题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运维
高可用架构和系统设计思想
本文从研发规范层面、应用服务层面、存储层面、产品层面、运维部署层面、异常应急层面这六大层面去剖析一个高可用的系统需要有哪些关键的设计和考虑
|
10月前
|
监控 UED
页面的可用性时间的计算
页面可用性时间是指网站或应用在指定时间内能够正常访问和使用的时间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计算方法为:(总时间 - 故障时间) / 总时间 × 100%。高可用性是确保用户体验和业务连续性的关键指标。
|
存储 监控 安全
云服务的稳定性如何衡量?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云服务的稳定性如何衡量?
948 3
|
存储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面试官:别告诉我你管这个叫高可用
大家好。今天分享一篇写得很透彻的关于高可用的理解。以下是正文: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互联网三高(高并发、高性能、高可用)中的高可用,看完本文相信能解开你关于高可用设计的大部分困惑
软件体系结构 - 可靠性指标
软件体系结构 - 可靠性指标
783 0
软件体系结构 - 可靠性指标
|
消息中间件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 到 Kafka 实时数据同步实操分享(1),字节面试官职级
MySQL 到 Kafka 实时数据同步实操分享(1),字节面试官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