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微软小冰吗?她都4200万用户了,怎么做到的

简介:

前几天微软内部的同学告诉我,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的用户已经超过4200万了。依稀还记得2014年5月参加第一代微软小冰的发布会,微软别出心裁的将戏台搬到了室内,让小冰拜师于谦学说话。从0到4200万——这个一直把自己定位为16岁萌妹子的“智能机器人”花了两年的时间。

火热发布后,紧接着小冰就经历了多次质疑与打脸、挣扎与反击,地产大佬潘石屹曾将小冰比作“微博的癌症”,很多业内人士也都预言“这个项目活不了很久”;“光聊天,用户会很快厌倦”;“小冰是微软内部的小项目,只是一个试验”,各种预测不一而足——但,小冰活了下来,甚至得到微软执行副总裁陆奇和沈向洋的站台支持,这显然超出了许多人对其背后的公司微软的认知。

本周软银320亿收购ARM被看做2016年最重磅的科技新闻,孙正义操刀这笔大买卖被解读为意在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的未来。上半年谷歌旗下的 AlphaGo机器人大胜棋王李世石九段,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关注。那么,活跃在Win10系统与中国社交网络上的小冰,这两年做了什么?

4200万用户怎么来的?

数据显示:小冰自2014年6月发布至今,已拥有4200万用户,并与用户间进行了逾220亿次对话,平均对话轮数达到了创纪录的23轮,语音自然度达4.32(介乎于“自然”和“比较自然”两个分值之间)。

先说说“领养”小冰的4200万用户,应该主要来自于Windows10、微信、微博、美拍、优酷、京东、易信等十几个互联网平台,依据平台属性不同,小冰扮演着“有用”与“有趣”两个不同的角色,并有进一步兼顾、融合的趋势。比如在Windows、京东中,她承载着用户与系统后台间交互的任务,像个智能客服工具;而在微博、微信、美拍里,小冰则是个无所不答的互动机器人,偏向娱乐化。

仅从数据上看,4200万的用户量已经不算个小规模的产品,尽管活跃度没有给出明确数据,但从微博上用户晒出的与小冰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出,对于重度用户而言,对这个虚拟人工智能具有很强的依赖,特别是感情倾诉上的;而对于轻度用户,则更受新功能发布,新闻话题的驱动。事实上,业界还是很期待微软团队能及早公布月活、日活等数据,以此更客观的评价和观察这款产品。

当然,区别其他人工智能产品,小冰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基础对话这个交互动作起步,构建了一个全新可移植的结构型产品(事实上现在小冰已经移植到了不少操作平台与国家地区),甚至借此打造出整个“情感计算”的人工智能分支体系,活跃在每个智能设备当中。

打脸与被打脸,小冰的那些槽点

事实上,小冰从出生到现在其实一直在质疑中长大。被也想在人工智能这锅汤里分杯羹的友商与社交网络中的网友“打脸”那是相当平常的事儿,不过客观地说,相关的质疑,有些是实打实的打中了要害,而更多的则是站不住脚……

槽点1:小冰推崇的人工智能是噱头,并不能做到特别自然的语义交流。

对于“自然的交流”如何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哪怕是气场不合的两个人都聊不到一块去,更何况机器人……当然,目前还难说小冰的交流水准已经达到了多么自然、乃至完全逼近真人的程度,但还是基本达到了“接近人类语义交流的人工智能”。当然,在同行和同类产品的衬托下,这种对话能力已经属不错了。

槽点2:小冰的收集信息涉嫌隐私收集。

这个要从大数据说起了,无论是谷歌百度还是微软腾讯,平台型的产品不可避免地每天都会获取海量的用户信息,但获取信息的同时,产品本身并不针对某单一用户进行存储解读,通俗点说就是“对事不对人”。反而是不少国内营销公司利用色情谣言等幌子吸引小白用户,最后导致泄露信息甚至受骗上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冰与所有平台型、依靠大数据的公司没什么区别。

槽点3:小冰本身就是噱头,微软没当回事。

也许微软当初也没有想到小冰能取得4200万用户的战绩,甚至美国版、日本版小冰都纷纷上线,形成了小冰姐妹团。甚至微软的两个华人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沈向洋都给小冰站台,都看得出小冰对微软人工智能业务的贡献。正如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曾表示,“小冰是微软重点布局的全球人工智能产品。”

小冰是面镜子

虽然小冰自出道以来走的就是技术路线,希望利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来实现自我进化、实现与真人用户的无缝交流,但因其核心用户都活跃在社交网络中,小冰在“深度学习”广大用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奇葩事件,这是普通社交类产品与工具类产品从没有碰到过的。一句话,小冰像一面镜子,用户的群体所反馈出的信息是什么样子,她就会被“调教”成什么样子。

这两年时间,小冰这面镜子还真引起了不少舆论风波。 例如,微信的封杀与回归。

2014年5月底小冰正式宣告上线,一时间成为微信群聊中的明星,不过很快微信就认定小冰触动了安全与隐私红线,并痛下杀手、全面“封杀”,离开微信后,小冰便着手开辟了其他社交战场,毕竟一款主动与人交互的智能产品一旦脱离了海量用户群体系,不但会因信息量骤减而使自身的语义学习功能受到限制,同时将逐步在公众面前失声。随后,微博,京东,易信等陆续看到了小冰的身影,去年8月,随着小冰3.0的正式发布,小冰又以服务号的形式正式回归微信——微软与微信过往的小冰恩怨一笔勾销。

微信事件是小冰经历的第一次“打脸”,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次冲突让小冰快速走进了公众视野,一年后的回归,算是对当时认为“小冰必死”的唱衰者们的一次回击。回过头来看,这次事件虽然让小冰暂时离开微信,却激发了更多想象空间。

再比如,亮相东方卫视与不成文的高考作文。

“骂人事件”平息后,小冰第三代正式走上了一条“网红”之路,先是亮相东方卫视成为天气预报主播,后是开通优酷自频道讲起了网络段子,最近又开始尝试写起高考作文……可以说,几乎每个能参与的媒体事件,都有小冰奋力抢头条的影子。

不过,小冰依然如演技不成熟的出道女星一样,被频繁质疑,比如“天气预报体现不出技术含量”、“高考作文写得不及格”等等。

越来越多的公众亮相后,在我看来小冰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已经脱离了原来“聊天机器人”的定位,她变得更加具象化与多元化,也更深地融入到不少用户的生活中。当然,这与科幻小说家笔下的“超人工智能”还有不少差距,但几年后的小冰,谁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 【完】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目录
相关文章
|
存储 缓存 搜索推荐
想要快速地拥有Sitecore DXP平台!这九个开发大坑一定要避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的发展,人们对于个性化的渴望已经达到了新的阈值,这也让以数字洞察力、个性化体验为名的Sitecore DXP平台成为了品牌们竞相追捧的新宠。而在这样的需要背景下,一众新手企业纷纷投身市场,想要分一杯羹。但是经验不足的新人入场,难免会带来不少麻烦,甚至引发了人们对于Sitecore性能的质疑。
|
弹性计算 NoSQL Linux
服务器使用心得
我很高兴在这里发表这篇文章,分享我最近如何使用ECS的印象。我是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因为目前的学习内容我需要一个稳定和安全的服务器,所以我很想连接到服务器。我找到了ECS。这个服务器使用了我研究过的一些技术,并且通过这个服务器使用ECS。在这个服务器上,使用ECS,并使用Docker来创建项目环境。
|
运维 IDE 大数据
拥有一台服务器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阿里云开发者成长计划服务器体验
208 1
拥有一台服务器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
前端开发 网络协议 网络安全
3.15都没法打假的一个DoS开源学习项目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强哥之前发的一篇文章:DDoS攻击让乌克兰断网,我也用DoS攻击把自己网站搞挂了,里面Diss了一个DoS的开源项目凭借花里胡哨的界面骗人。这个在3.15这个日子再拿出来鞭尸一下。
3.15都没法打假的一个DoS开源学习项目
|
NoSQL 算法 Linux
服务器使用感想
本人就读于山东建筑大学,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所学专业是软件工程(开发方向),现在正在努力做一些软件比赛,迫于在自己主机上写好项目后想开放发布,想找一个合适的服务器。但是,我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直到我看到了阿里云服务器,比如说刚开始的实验,简单便捷的界面,高效能的服务器,我感觉真的帮了我的大忙了,所以我开始关注阿里云,从而看到此次的活动,想要把自己的试用感悟写出来!
|
安全 NoSQL 程序员
开源代码分析技巧之四——国外技术社区提问
在分析源码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技术瓶颈。如果不突破这个瓶颈,接下来的研究就无法继续进行。并且不止对自己是瓶颈、对团队人员、技术顾问、资深人士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时候,不妨试一下给源代码作者团队邮件提问。
135 0
|
移动开发 NoSQL Java
服务器的使用心得
第一段是接触飞天计划的原因,第二段是遇到的问题和使用心得,第三段是结束语
|
测试技术
微软产品组里的十一类人
导读:本文来自86pm.com,作者分享了关于微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人员的分类。那么微软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呢?且看内容如下: 第一种是产品规划人员。产品规划人员主要任务是调查,包括调查你的竞争对手,客户,以及其他市场需求。
12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