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协议的技术变迁问题之Raft的选举算法进行如何解决

简介: 共识协议的技术变迁问题之Raft的选举算法进行如何解决

问题一:Raft的选举算法是如何进行的?

Raft的选举算法是如何进行的?


参考回答:

Raft的选举算法通过引入“随机超时+多数派”机制来进行。所有角色初始状态都是Follower,有个随机的选举超时时间。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没有Leader主动联络,就会进入Candidate状态,并发起新一轮选举。如果收到本轮多数派选举投票,则当选Leader;如果发现了本轮Leader的存在,则转换成Follower状态;如果超时时间内没有发生上述两类事件,会再次发起新一轮选举。


关于本问题的更多回答可点击原文查看:https://developer.aliyun.com/ask/618406



问题二:Raft选举算法中,谁能当选为Leader?

Raft选举算法中,谁能当选为Leader?


参考回答:

在Raft选举算法中,每一代(通过Epoch来表示)至多产生一个Leader,并且仅允许拥有最新日志的节点当选为Leader。


关于本问题的更多回答可点击原文查看:https://developer.aliyun.com/ask/618407



问题三:Raft如何解决StepDown问题?

Raft如何解决StepDown问题?


参考回答:

Raft通过引入预选举(PreVote)机制来解决StepDown问题。在正式选举之前,会先发起一轮预选举,只有PreVote确认自己能够获胜,才会发起正式选举。PreVote不会修改任何副本的选举状态,从而避免了因网络分区导致的持续选举和Epoch无限增大的问题。


关于本问题的更多回答可点击原文查看:https://developer.aliyun.com/ask/618409



问题四:Raft如何进行成员变更?

Raft如何进行成员变更?


参考回答:

Raft首次提出了Joint Consensus的成员变更方法,将过程拆分成三个阶段:旧成员配置Cold生效,到联合一致成员配置Cold,new生效,然后再到新成员配置Cnew生效。通过向Cold和Cnew同步特殊日志并达成多数派确认来完成成员变更。


关于本问题的更多回答可点击原文查看:https://developer.aliyun.com/ask/618410



问题五:为什么Raft的成员变更要分为两个阶段?

为什么Raft的成员变更要分为两个阶段?


参考回答:

是为了避免Cold和Cnew各自形成不相交的多数派而选出两个Leader导致数据写坏。第一阶段确保Cold和Cnew都达成多数派确认,第二阶段则只需Cnew的多数派确认即可。


关于本问题的更多回答可点击原文查看:https://developer.aliyun.com/ask/618411

目录
打赏
0
6
7
3
191
分享
相关文章
基于 C# 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局域网集中管理软件技术剖析
现代化办公环境中,局域网集中管理软件是保障企业网络高效运行、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以及强化信息安全管控的核心工具。此类软件需应对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海量的设备信息及多样化的用户操作,而数据结构与算法正是支撑其强大功能的基石。本文将深入剖析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 Search,DFS)算法,并结合 C# 语言特性,详细阐述其在局域网集中管理软件中的应用与实现。
44 3
18个常用的强化学习算法整理:从基础方法到高级模型的理论技术与代码实现
本文系统讲解从基本强化学习方法到高级技术(如PPO、A3C、PlaNet等)的实现原理与编码过程,旨在通过理论结合代码的方式,构建对强化学习算法的全面理解。
46 10
18个常用的强化学习算法整理:从基础方法到高级模型的理论技术与代码实现
基于 Python 哈希表算法的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实现高效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
在当下数字化办公的环境中,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已成为保障企业网络安全、确保其高效运行的核心手段。此类工具通过对网络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管理,赋予企业实时洞察网络活动的能力。而在其运行机制背后,数据结构与算法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聚焦于 PHP 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究其在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中的应用方式及所具备的优势。
38 7
|
18天前
|
基于 Python 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局域网计算机监控技术探究
信息技术高速演进的当下,局域网计算机监控对于保障企业网络安全、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升整体运行效能具有关键意义。通过实时监测网络状态、追踪计算机活动,企业得以及时察觉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举措。在这一复杂的监控体系背后,数据结构与算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聚焦于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深入探究其在局域网计算机监控中的应用,并借助 Python 代码示例予以详细阐释。
42 6
Python下的毫秒级延迟RTSP|RTMP播放器技术探究和AI视觉算法对接
本文深入解析了基于Python实现的RTSP/RTMP播放器,探讨其代码结构、实现原理及优化策略。播放器通过大牛直播SDK提供的接口,支持低延迟播放,适用于实时监控、视频会议和智能分析等场景。文章详细介绍了播放控制、硬件解码、录像与截图功能,并分析了回调机制和UI设计。此外,还讨论了性能优化方法(如硬件加速、异步处理)和功能扩展(如音量调节、多格式支持)。针对AI视觉算法对接,文章提供了YUV/RGB数据处理示例,便于开发者在Python环境下进行算法集成。最终,播放器凭借低延迟、高兼容性和灵活扩展性,为实时交互场景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115 4
Apipost协议全栈支持+国密算法,调试效率飙出星际!
Apipost是一款强大的API研发管理工具,支持多种协议调试与文档生成。它涵盖HTTP、gRPC、WebSocket、SSE、TCP及金融协议等,提供灵活操作技巧如国密算法支持、实时日志推送、GraphQL可视化查询等。其高效性帮助开发者减少切换工具的时间成本,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实现,提升开发效率并简化工作流程。
92 2
基于 C# 网络套接字算法的局域网实时监控技术探究
在数字化办公与网络安全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局域网实时监控成为企业管理和安全防护的关键。本文介绍C#网络套接字算法在局域网实时监控中的应用,涵盖套接字创建、绑定监听、连接建立和数据传输等操作,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其实现方式。服务端和客户端通过套接字进行屏幕截图等数据的实时传输,保障网络稳定与信息安全。同时,文章探讨了算法的优缺点及优化方向,如异步编程、数据压缩与缓存、错误处理与重传机制,以提升系统性能。
46 2
基于问题“如何监控局域网内的电脑”——Node.js 的 ARP 扫描算法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监控的技术探究
在网络管理与安全领域,监控局域网内计算机至关重要。本文探讨基于Node.js的ARP扫描算法,通过获取IP和MAC地址实现有效监控。使用`arp`库安装(`npm install arp`)并编写代码,可定期扫描并对比设备列表,判断设备上线和下线状态。此技术适用于企业网络管理和家庭网络安全防护,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效率与准确性。
57 8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研究进展-2024-10-19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研究进展-2024-10-19
107 3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研究进展-2024-10-18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研究进展-2024-10-18
73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