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学习网络篇: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

简介: 逆向学习网络篇: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

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它涉及数据传输、交换和存储等多个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并通过代码案例来展示如何实现这些过程。

1. 网络数据传输基础

网络的本质是数据传输,这包括进程间通信和数据存储。在网络中,数据通常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传输。为了确保接收方能够正确处理数据,发送方需要先传输一个长度字节,告知数据的大小。

2. 分组交换

网络中的数据是通过分组交换的方式进行传输的。每个分组中包含一部分数据,以及用于路由和错误检测的头部信息。分组交换允许网络中的多个设备共享通信资源,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和灵活性。

3. IP地址和端口

IP地址是网络中设备的唯一标识,而端口则是用于标识设备上的应用程序。通过IP地址和端口,数据可以被正确地路由到目标设备和应用程序。

import socket
# 创建一个socket对象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 获取本地主机名
host = socket.gethostname()
# 设置端口号
port = 9999
# 连接服务,指定主机和端口
s.connect((host, port))

4. 公网地址和局域网地址

公网地址是全球唯一的IP地址,可以直接从互联网访问。局域网地址则是私有IP地址,只能在局域网内部使用。通常,局域网内的设备通过路由器或NAT设备共享一个或多个公网地址。

5. 网络协议和协议分析

网络协议是规定数据传输格式的规则。协议分析是通过分析数据中的特定字节来确定数据的具体含义和用途。这对于网络安全和故障排除非常重要。

import scapy.all as scapy
# 创建一个ARP请求包
arp_request = scapy.ARP(pdst="192.168.1.0/24")
# 创建一个广播包
broadcast = scapy.Ether(dst="ff:ff:ff:ff:ff:ff")
# 将ARP请求包附加到广播包上
arp_request_broadcast = broadcast/arp_request
# 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answered_list = scapy.srp(arp_request_broadcast, timeout=1, verbose=False)[0]
# 打印结果
for element in answered_list:
    print(element[1].psrc + "     " + element[1].hwsrc)

6. 网络编程与套接字编程

网络编程和套接字编程都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套接字编程提供了创建、绑定端口、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等功能,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 {
    WSADATA wsaData;
    if (WSAStartup(MAKEWORD(2, 2), &wsaData) != 0) {
        std::cerr << "Failed to initialize Winsock." << std::endl;
        return 1;
    }
    SOCKET server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 (serverSocket == INVALID_SOCKET) {
        std::cerr << "Failed to create socket." << std::endl;
        WSACleanup();
        return 1;
    }
    // 绑定端口和IP地址
    // ...
    // 监听连接
    // ...
    // 接受客户端连接
    // ...
    // 数据传输
    // ...
    closesocket(serverSocket);
    WSACleanup();
    return 0;
}

7. 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数据传输

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涉及sendtorecvfrom等函数。服务器接收数据后,会阻塞等待客户端发送数据,然后发送回客户端。客户端需要绑定端口号,并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 服务器端代码
import socket
server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erver_socket.bind(('localhost', 8000))
server_socket.listen(1)
client_socket, addr = server_socket.accept()
print('Connection from:', addr)
while True:
    data = client_socket.recv(1024)
    if not data:
        break
    client_socket.sendall(data)
client_socket.close()
# 客户端代码
import socket
client_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client_socket.connect(('localhost', 8000))
message = b'Hello, server!'
client_socket.sendall(message)
data = client_socket.recv(1024)
print('Received:', data)
client_socket.close()

通过上述代码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数据传输和交换的基本过程。理解这些概念和技术对于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目录
相关文章
|
2天前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数据链路层 Day3 (上)(2)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数据链路层 Day3 (上)(2)
8 2
|
2天前
|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运输层 Day5(2)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运输层 Day5(2)
8 1
|
2天前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应用层 Day6(2)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应用层 Day6(2)
5 0
|
2天前
|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应用层 Day6(1)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应用层 Day6(1)
6 0
|
2天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网络性能优化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运输层 Day5(1)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运输层 Day5(1)
5 0
|
2天前
|
网络虚拟化 网络架构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网络层 Day4(下)(2)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网络层 Day4(下)(2)
6 0
|
2天前
|
算法 网络协议 网络架构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网络层 Day4(下)(1)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网络层 Day4(下)(1)
6 0
|
2天前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网络层 Day4(上)(2)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网络层 Day4(上)(2)
5 0
|
2天前
|
网络协议 网络虚拟化 网络架构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数据链路层 Day3 (下)(2)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数据链路层 Day3 (下)(2)
6 0
|
2天前
|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数据链路层 Day3 (下)(1)
计算机网络学习记录 数据链路层 Day3 (下)(1)
10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